伏龍禪寺

伏龍禪寺

伏龍禪寺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龍山鎮伏龍山,群峰環抱雲繚舞繞,青松翠竹之中。據南宋<<寶慶四明志>>記載:其山跨東海,西海之門,宛若龍頭,龍尾之形,因名伏龍山。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鑒諸禪師雲遊至此,見此山狀如蛟龍,雲霧升勝,四周大海,環境幽雅,深信為修行道場,遂發願開山建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龍禪寺
  • 所屬地:浙江
  • 位置: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龍山鎮伏龍山
  • 始建: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
簡介,歷史記載,現況,

簡介

千年古剎伏龍禪寺坐落於慈谿市之伏龍山,伏龍山,唐時為海島,如今傲立東海之濱,杭州灣跨海大橋與寧波舟山連海大橋,猶如巨龍,一南一北,匯聚于山下。瀋海高速近在咫尺,329國道擦南麓而過。
山不甚高,卻有絕佳風景,舊有“蓮塘春曉、蓬苑秋香、霜凝丹樨、雲亭殘照、橫玉叫天、白虹淩空、後嶺層松、傑閣飛帆”八景之勝,歷有稱道,唐開國元勛尉遲恭、宋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蘇東坡、民族英雄文天祥、名學者黃震、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清抗法將領歐陽利見、近代高僧弘一大師、商幫巨子虞洽卿等歷代名宦顯貴,觀覽之餘,吟詩縱情,流傳眾多佳篇。如今伏龍山,步步皆景。伏龍寺院、蓮花池、千丈岩、摩崖石刻、仙人橋、蛇打滾、蝙蝠洞、洽卿墓等,眾多景點,供人游賞。

歷史記載

據載,伏龍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鑒諸禪師雲遊至此,見一島如蛟龍伏海,雲浮霧繞,而島中環境幽雅,信為佛子修道佳處。於是披荊斬棘,平地築砌,鑿石圍池,終使一座莊嚴之梵王宮聳立於山巔。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更名壽聖禪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壽峰普寧於此廣弘藥師法門,施醫濟藥,刺史柳公武奏請,改寺額為廣福禪寺,“ 東海佛國,藥師道場”,從此名揚十方。
伏龍寺高僧輩出,從開山祖師唐鑒諸禪師始,而後惟靖禪師,宋壽峰普寧,清懶耕元來、千日成眼、省三佛才、中興善庵、到近代志恆和尚、誠一法師等不一而具。尤其近代律宗大德弘一大師,曾三次住錫伏龍寺,前後達一年之久,為伏龍寺增添光彩的一頁。大師於1931年底,初抵伏龍寺,就甚喜此地清幽之境;又與住持誠一法師相交甚歡,是年在此度歲。駐錫期間,弘一大師心境憩澹寧靜,曾用六天時間,恭寫《佛說阿彌陀經》,共十六大幅。後又陸續寫了一百多幅嘉言集聯,饋贈至友學生諸人,這是弘一律師存世墨寶最多的創作時期。另還繪有眾多幅佛畫,尤其是用硃砂繪成的“羅漢長卷”,精美異常,堪稱曠世佳作。
伏龍禪寺,鼎盛時期,梵宮恢宏,殿舍完備,時屬三北地區(指姚江之北慈谿鎮海餘姚三縣)之首,為“浙東名寺”。寺院布局嚴謹,依山勢而建,充分顯現宋代建築風格,但不幸於1941年6月,遭日軍焚毀,宏偉梵宮,夷為廢墟。

現況

欣逢盛世,社會和諧,佛法昌隆,伏龍禪寺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於2006年批准為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規劃中的寺院占地面積258畝,建築面積11805平方米,擬建禮佛、展示、塔院、弘法修行、羅漢群像、山林湖景諸區。其中琉璃寶殿和天王殿現正如火如荼建設之中,相信不久之將來,伏龍禪寺當恢復“浙東名剎”之繁盛,重現“東海佛國、藥師道場”之莊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