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伏龍山七葉一枝花葯用部位根莖呈結節狀變圓柱形,長5-8厘米,直徑1.0-3.5厘米;表面黃棕色,外皮脫落處呈白色,密具層狀突起的粗環紋,結節明顯,結節上具有橢圓形凹陷莖痕,有疏生的疣狀鬚根痕,頂端具鱗葉和莖殘基;質堅實,斷面白色至淺棕色,粉性;氣微,味微苦、麻。
內在品質指標
伏龍山七葉一枝花重樓
皂苷含量≥0.60%,水分≤12.0%,
總灰分≤6.0%,酸不溶性灰分≤3.0%。
藥用特性
根莖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鎮靜止痛的功效。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伏龍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茅箭區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坡度相對南陡北緩。境內最高點為賽武當菩陀峰,海拔1722米,為武當山脈主峰;最低點為大坪和茅塔鄉政府以上河谷保護區邊界,海拔約260米,相對高差1462米。山脊線基本沿保護區西南至東南緣邊界綿延,並形成一系列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整個保護區範圍內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山嶺高峻,多深切峽谷。地貌在整體上屬於侵蝕中山類型,可劃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地4種地貌單元類型。土壤分為
水稻土類、
潮土土類和
黃棕壤土類,七葉一枝花主要生長在海拔700-1100米以上富含腐殖質的林下潮土及黃棕壤土質中,質地疏鬆肥沃,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在5%以上,種植過程中無需施用任何化肥。植被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95.1%。
水文情況
伏龍山位於馬家河河流發源地,沒有工業及農業污染,水質狀況良好;無色、無臭、無味、水體清亮透明,能見度4米左右,pH值為7.3左右,溶解氧為8-12.5毫克/升,水質指標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的Ⅱ類標準。
氣候特徵
伏龍山地處亞熱帶北緣,具有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溫夏熱,春秋相近;春季升溫快,冷空氣活躍,冷暖變化大:夏季光溫同步,雨熱同季,秋季降溫快,秋寒早,秋汛明顯:海拔700米以上地區冬季較寒冷,積雪覆蓋時間較長,蔭濕涼爽,空氣潮濕,相對濕度保持在60%以上。垂直氣候差異顯著。年日照時數1650-1984小時。賽武當山麓(十堰市,海拔205米)年均氣溫15.5°C,無霜期年均225-256天。海拔700米以上地區年降水量超過1300毫米。山地小氣候的多樣性,加上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獨特的光、熱、水、土和生態組合,適宜伏龍山七葉一枝花種植。
歷史淵源
伏龍山七葉一枝花為百合科重樓屬植物七葉一枝花。伏龍山七葉一枝花中藥材歷史悠久,據民間流傳“七葉一枝花,深山是它家,遇到癰毒症,效果人人夸”。李時珍《本草綱目》中70%的來源十堰山區。
《中國武當中草藥志》、《十堰植物志》(1994年版)、《十堰藥用植物》(1996年版)、《武當山珍》、《全國中草藥彙編》、《山地農業三十年》(1978-2008)等文獻著作均有記載,十堰市賽武當地區生長有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大多為野生。部分藥材(包括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已由野生轉化為人工栽培。
2013年,茅箭區對伏龍山七葉一枝花進行普查並將其列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備案申報產品。
2015年,茅箭區武當街道通過種植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帶動農民增收明顯。
2018年,茅箭區龍王寨七葉一枝花種苗基地建成,並舉行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湖北省重樓稀缺中藥材種子種苗基地”落牌儀式。
生產情況
2017年,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地域保護範圍內七葉一枝花年產量202.5噸,產值16200萬元。
產品榮譽
2017年1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伏龍山七葉一枝花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所轄的
賽武當風景區管理局的營子村、小川村、鍋廠村,
武當街道的馬家河村,
茅塔鄉的岩屋村、大溝村,
大川鎮的唐家村共7個村組成。地理位置為東經110°10′-110°30′,北緯32°20′-32°40′之間,總種植面積270公頃。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7-01-2039。
質量安全要求
執行《中藥材標準》(PB42.3/786-2013)標準規定。
大氣指標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的Ⅰ級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伏龍山七葉一枝花生長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賽武當海拔700-1100米高山林下。其區位獨特,無任何污染,氣候濕潤涼爽,林下無直射強光,土壤富含腐殖質。土壤、空氣、水質分別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二級、《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I類、《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類。
2、品種選擇及特定要求:品種選擇為本地野生七葉一枝花經過人工馴化、品種鑑定轉為人工栽培的七葉一枝花。伏龍山七葉一枝花必須種植在海拔700米以上的無任何污染的林下,以陰坡較好,忌強光直射。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質,空氣潮濕涼爽。
3、生產過程管理
3.1地塊選擇:選擇海拔在700-1100米無任何污染林地,以透光率15-30%為好,光照強度達到4000勒克斯即可正常生長,直射光會灼傷葉面,導致枯死。高溫低於35℃。由於伏龍山七葉一枝花的生長要求蔭涼潮濕又怕積水,地塊以25。左右的坡度為宜,陰坡好於陽坡,最好靠近溪流旁邊。土壤以富含腐殖質的黃棕壤、灰苞土,沙壤土為好,粘重的黃土生長不良。
3.2整地:選好地塊後除掉枯枝及多餘的雜草灌木,透光率在15%-30%,清除病蟲害枝條及腐朽枯木,保留好上層林木及落葉,栽種後將落葉覆蓋地表面,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濕度,防止雜草滋生,又避免了造成水土流失。撿盡石塊草根堆碼在不妨礙作業的地方,四周開好排水溝。
3.3繁殖方法:分根莖繁殖和種子繁殖。
3.3.1根莖繁殖:於10-11月份伏龍山七葉一枝花休眠時挖起地下根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危害、完整無損傷的伏龍山七葉一枝花根莖,切分成長度為3厘米左右做種,然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10×20厘米的株行距播種,覆土厚5厘米,再蓋上枯枝落葉,以利保肥保濕。
3.3.2種子繁殖:採用育苗移栽法,在9-10月,當蒴果開裂,種皮變紅時採集。在清水中搓去外種皮。采後立即播種或與五倍的濕沙混合貯藏,保持濕潤,第二年春播種。作1.3米寬的高畦,按溝心距20-25厘米,開橫溝,深3-5厘米,播幅10厘米,每行播種子100粒左右,蓋細土厚約3厘米,種子在地里休眠一年完成生理後熟後次年早春出苗,當年只抽一片葉,培育2-3年即可移栽。苗期注意除草。移栽在冬季倒苗時進行,行株距20厘米×l2厘米,深10-12厘米,每穴栽1株,栽後覆土厚5厘米。
3.4栽培後期管理:伏龍山七葉一枝花栽培後期管理較為簡單,主要是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除草:林下雜草較少,採取人工拔除。
3.5病蟲害防治:七葉一枝花蟲害較輕,主要為蠐螬,危害較輕,一般不用採取防治措施。病害主要有真菌病害灰霉病、生理病害:澇積、日灼。重樓病蟲害防治首先應該實施以生態調控為主的措施。最佳化重樓田間生態環境,豐富生物群落結構,選擇植被豐富多樣的林下地塊種植,控制種植地通風、濕度適宜,氣溫涼爽,土壤濕潤但不積水,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數量和施肥時間,實施平衡施肥技術,防止重樓種植地缺肥和過量施肥促使重樓生長健壯,都會增加重樓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發生病害時採取加強通風、排水,防止土壤積水。播種時用生物殺菌劑進行種子種苗消毒。生長過程中用生物殺菌劑寡雄腐黴菌治療效果較好,治療範圍廣,沒有農藥殘留。
4、採收處理:以重樓種子栽培的5年收穫塊莖入藥,塊莖種植的3年後採收塊莖人藥。秋季倒苗前後,即11-12月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收穫。重樓塊莖大多生長在地表土層,容易採挖,但要注意保持塊莖完整。先割除莖葉,然後用鋤頭從側面開挖,挖出塊莖,抖落泥土,清水刷洗乾淨後,曬乾即可。陰天可用30℃左右的微火烘乾。
5、技術要求、檢驗方法、儲藏和運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有機食品》(GB/T19630.1-19630.4-2005)標準規定執行。
專用標誌使用
標識按照《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執行;包裝上規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