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隔核微電極記錄及其在立體定向手術中定位的套用

伏隔核微電極記錄及其在立體定向手術中定位的套用

《伏隔核微電極記錄及其在立體定向手術中定位的套用》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李楠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隔核微電極記錄及其在立體定向手術中定位的套用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楠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伏隔核已成為立體定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的新靶點。通過立體定向技術植入腦深部電刺激治療精神疾病是目前功能神經外科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對於此類手術而言,靶點定位的準確性是保證療效的根本。但目前伏隔核的定位僅是通過術前影像學引導的方法,並非術中實時影像,可能出現術中靶點移位,從而產生定位誤差。為解決此問題可採用術中微電極記錄技術協助定位伏隔核,但伏隔核的特徵性電生理信號仍然未知。因此,我們擬以大鼠和恆河猴作為實驗動物,記錄健康與疾病(藥物成癮)狀態下伏隔核的電生理活動,並對記錄到的信號進行分析,得到伏隔核區別於周邊結構,伏隔核各亞區,以及健康與成癮疾病狀態下伏隔核的電生理活動特徵等,力爭描繪出伏隔核的電生理定位地圖。該研究將對於手術靶點定位大有幫助,從而保證治療效果。同時,可以藉此方法研究成癮不同階段(覓藥、服藥、引燃等)伏隔核神經元放電特徵,進一步研究伏隔核在成癮中的作用。

結題摘要

伏隔核已成為立體定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的新靶點。通過立體定向技術植入腦深部電刺激治療精神疾病是目前功能神經外科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對於此類手術而言,靶點定位的準確性是保證療效的根本。但目前伏隔核的定位僅是通過術前影像學引導的方法,並非術中實時影像,可能出現術中靶點移位,從而產生定位誤差。為解決此問題,術中微電極記錄技術可能協助定位伏隔核,但伏隔核的特徵性電生理信號仍然未知。因此,我們記錄了大鼠伏隔核及周圍核團的電生理信號,發現伏隔核自發的峰電位發放非常稀少。就記錄甄別出的神經元進行計算,放電頻率為1.29±1.03Hz,峰峰間期為0.55 ±0.33s,與殼核差別不明顯。而阿片類成癮患者的微電極記錄顯示,伏隔核與丘腦、丘腦底核的電信號差別明顯表現為背景噪聲低,動作電位發放頻率低等;相同個體間內囊前肢、伏隔核以及膝下皮質的電生理信號之間沒有特徵性差別;不同患者的伏隔核峰電位放電特徵具有很大的差別,即使在同一患者的伏隔核中,其峰電位放電特徵亦有不同。綜上所述,無論研究對象是大鼠還是人類,伏隔核在靜息狀態下的自發放電頻率很低,因此記錄到該核團的峰電位發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表現為不同個體、不同時間、以及伏隔核內不同位置記錄到的電信號都不同。因此無法僅通過微電極記錄進行伏隔核與其他周邊核團的鑑別。對自身給藥實驗覓藥行為相關伏隔核局部場電位進行研究發現,伏隔核為主頻在δ頻段的核團,屬於低頻核團,在正常、成癮、引燃三種不同階段,伏隔核的低頻譜段(δ與θ頻段)明顯增寬而中高頻段(β和γ頻段)明顯縮窄。成癮形成後動物在覓藥服藥時伴有伏隔核局部場電位的變化,提示可能存在渴求特徵性的電信號,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