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隍鎮

伍隍鎮

伍隍鎮位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東南部,距城31公里,東與小院掛角,西靠資中球溪鎮,南與石嶺鎮接壤,北與南津鎮相毗鄰。海拔高度:429米。公路四通八達,便利快捷。98年伍隍鎮被列為市重點建設的小城鎮,現已初具規模。全鎮現有小集鎮4個,中心村3個;面積77.8平方公里,所轄有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02個村民小組。境內土地平壩多,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好。總人口5.6萬人,耕地面積5.7萬餘畝,其中田1.19萬畝,土4.5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伍隍鎮
  • 外文名稱:wuhuangzhe
  • 行政區類別:一般建制鎮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
  • 下轄地區:高廟村 炮台村等25個村和一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伍隍場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1313
  • 地理位置: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東南部
  • 面積:77.8平方公里
  • 人口:5.6萬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川M
  • 黨委書記:鐘新生
  • 鎮長:楊利
現任領導,伍隍中學,伍隍豬,行政轄區,轄區代碼,人口數據,中國小校,經濟建設,特色產品,河流,水庫,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鐘新生
鎮長:楊利
人大專職副主席:余國文
副書記:張曉萍、羅德文
副鎮長:劉成海、曾輝、張勇
專職黨務委員:饒寧龍

伍隍中學

伍隍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頗具農村特色的完全中學,是在1925年創辦的“私立伍隍場壽民公學”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學校,是一所以管理嚴格,教學效果好而全省聞名的中學。
民國十三年(1924)冬,伍隍場高等國小堂校長陳光俊先生會同有關人士商議欲辦初級中學,苦於無力,於是議請鄉紳楊潭清和社會名流楊芳毓出面支持。在楊芳毓、陳光俊、楊潭清、邵錫芳等人的多方奔走下,楊芳毓先生約請劉湘、田頌堯、鄧錫侯、蘭文彬、劉光喻等人募捐基金2000餘銀元,在伍隍場高等國小堂的基礎上創辦了“伍隍場壽民公學”,於1925年春開始招收國中新生。壽民公學是當時全省興辦的第二所農村中學,邵錫芳先生為首任校長,董事長為楊芳毓、邵錫芳。
民國十四年(1925)十一月廿四日,邵錫芳校長呈文請省教育廳查核備案,刻木質校章一枚,文曰:“資陽伍隍場壽民公學”,於1925年11月24日啟用。
民國十五年(1926)二月,伍隍場鄉紳聯名呈請縣教育局轉呈教育廳核准,將本場高等國小堂併入壽民公學。合校後,將禹王宮初小移入公學內,本場原籌斗市、豬市及甲廟神會學款、鄉紳贊助等共38股485石等一併交付公學董事會經理,全場有四人參加了校董會,董事長仍為楊芳毓、邵錫芳。
合校後的壽民公學,每年春季或秋季招收國中一個班,高小一個班。從民國十四年(1925)春至民國卅年(1941)共招收了高小17個班共694人,至民國卅一年(1942)春共招收了國中19個班,共1286人。
鑒於教育事業逐漸發展,高小畢業生不斷增多,學校於民國廿年(1931)十月呈請省教育廳備案,壽民公學更名為“私立資陽縣伍隍場壽民初級中學”,學制三年。
在女權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舊的傳統觀念也逐漸發生變化在壽民初級中學教職員的倡議下,由校董事會決定,經上級核准,私立壽民初級中學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秋季開始招收女初一班學生56人,第二年秋季招收女初二班學生56人。
民國卅年(1941)12月26日,私立資陽縣伍隍場壽民初級中學呈請資陽縣政府報教育部備案,於民國卅一年(1942)更名為私立壽民中學。原計畫將壽民國中辦成職業高中,後經縣長劉芳的分析,遂辦成普通高級中學。這年二月開始招收高中班,同時停辦高小,女初二班學生合併到國華女中,本校高國中全招男生。學校由陳光倵任校長,楊芳毓任董事長至民國卅七年(1948),校內各種規章制度已建立健全,學生學習成績在全川享有盛譽,學校共有校產:西式樓房兩幢、中式樓房一幢、田土427.19畝、瓦房16間、草房140間、店房36間、學校農場田土24.3畝。
壽民中學在其二十五年的歷史中培養了大批的各類人才,著名現代作家邵子南(原名董聚昌)於1932年畢業於該校。他擔任過魯迅藝術學院文學教員、新華社晉綏分社副社長西南文聯副主席,所著《地雷陣》,改編成電影《地雷戰》,另有長詩《白毛女》、民間故事《趙巧兒送燈台》等作品膾炙人口,流傳很廣。
1949年12月,隨著資陽的解放,私立壽民中學也跨入了新中國。1949年12月,私立壽民中學隨資陽縣的解放而獲得新生,從此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1950年3月,經資陽縣人民政府文教科批准,學校更名為“私立壽民男子中學”,同年8月與私立國華女子初級中學和治平國小合併,校名更改為“私立人民中學”。1952年12月,經省教育廳批准,由國家接管,更名為“四川省資陽縣第三中學”隸屬教育廳,由內江專區代管。
1960年經內江地區文教局批准更名為“資陽前鋒中學”。1962年又經內江地區批准更名為“四川省資陽縣伍隍中學”。
1951年上期,浦維均調入該校,成為該校建國後第一名黨員,之後又有若干同志調入,學校經上級黨組織批准,於1958年成立黨支部,全稱為“中共資陽縣第三中學支部”,並開始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責任制。1952年,學校建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支部和學生會,1956年建立工會組織。
在辦學中,經歷了民國和建國兩個時期,道路非常曲折從1942年增收高中到1952年,高中合併到資陽女中、國中實行秋季招生,1956年又恢復高中招生1961年困難時期,停辦高中、壓縮國中,壓縮超齡生118人,同時壓縮教師14人1963年春恢復高中,當年收兩個班即66級,高中學生為150人。“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時間停課。1970年恢復國中招生,1971年恢復高中招生,國中實行3年制,高中為2年制、1974年國中實行兩年制,學校貫徹毛主席“學工、學衣、學軍”指示,開辦了磚瓦廠、粉碎車間等企業,還實行開門辦學、開卷考試等辦學方式。
學校在這二十多年中,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方針,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建國後學習凱洛夫教學法,六十年代學習毛主席“十大教授法”,七十年代開門辦學。
二十多年中,學校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名震川內的一所農村中學1953年國中畢業32人,升高中22人,升中等技術學校7人,中專學校1人高中畢業升入大學7人,備取2人。1959年,高中畢業班參加內江專區組織的統考,總分名列第一;秋季參加高考,名列專區第二名,2個班80餘名同學升入高校,1977年恢復高考,有78名學生考上大專院校伍隍中學是資陽縣第一個受到《光明日報》表揚的學校1982年伍隍中學成為資陽第一個為國家輸送少年大學生的學校。
改革開放以來,歷任的學校黨政領導,嚴謹治校、與時俱進,組織全校教職員工,抓機遇,促發展,學校朝著“校風好,管理嚴,校園美,全面發展”的奮鬥目標邁進,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提高特別是進入90年代後期,學校調整了規劃,加快了發展步伐98年申報成為資陽地區重點中學後,99年就明確提出了“雙創”的目標,即“創‘省給文明單位’、創‘省級示範中學’”。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予以大力支持,省政府柯尊平副省長、省教廳汪風雄副廳長、嚴培堅處長等先後到學校指導工作。市、區政府和教育局多次到學校現場辦公。幾年來,學校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南,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以抓學生的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科研興校”為發展戰略。積極引入激勵競爭機制,狠抓教職工隊伍建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使學校工作一年上一個台階。97年以來,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學校素以“校風優良、教風嚴謹、學風勤奮、教學質暈高”享譽省內外。《光明日報》、《四川日報》、《教育導報》、《蜀報》、《精神文明報》等先後作過專題報導。
伍中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近年來,學校堅持“質量是生命,校風是靈魂,教師是關鍵,改革是動力”的辦學理念,在保持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的同時,大興科研促教之風學校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省內率先實施研究性學習課程,開展各類學生研究活動及勞技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造能力。自2000年以來,學校為美術學院輸送了86名合格新生、為體育院校輸送138名體育後備人才。2006年8月,該校男子籃球隊將代表資陽市參加四川省第十屆運動會。
學校在這一段時間充分抓住高中擴招的機會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學校大力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勇闖“規模發展”之路,自2001年起,高中各個年級三次共征地38畝,1997年、1998年、2002年先後建造三幢共84套教師宿舍,1995年建成實驗大樓,1997年、2001年、2004年先後建成三幢學生宿舍,2001年建成一幢有四十個教室帶十個教師辦公室的歐式教學大樓和壯觀的升旗廣場,對校園進行了綜合綠化,將校園規劃為宿舍區、運動區、教學區三大塊。
這幾年,學校一路氣勢如虹,教學質量逐年提高,連續十一年被評為內江市、資陽市“高考升學先進單位”,及格率、合格率、鞏固率、升學率、優生率都位於雁江區前茅;2003年高考本科硬上線306人、2004年本科上線502人、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592人,自恢復高考以來,學校已向北大、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廈門、同濟等高校輸送合格新生5000餘人。
在這一階段,教育內部競爭日趨激烈和殘酷,學校面臨的生存壓力驟增。學校領導班子決定“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進一步深化內部管理機制改革,苦練內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首先:確立了“為地方輸送合格建設者、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的辦學目標,制定了學校《十年發展規劃》。其次,加強了內部管理,健全了《崗位職責》,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管理精細化和規範化,積極探索“規範化管理”與“情感管理”,“隱性管理”與“顯性管理”的最佳結合點,建立了全新的用人機制。再次,加強了兩支隊伍建設:一是幹部制度建設,配優配足了領導班子,加強了對幹部道德素質、學歷層次、管理藝術的培養力度。二是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鑄師魂,加強師德建設;強師能,提升業務能力。第四:建立健全起德育、教學、科研、安全“四統一”的新模式即:以“三愛為核心、四育為基礎、五學為主線”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形成了“兩重”(知識與能力)、“三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體制,完善了科研思路(確定一個中心,依靠兩股力量、抓好三個重點);安全工作則確定了“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兩個重點,落實三項制度”的總體思路。
“伍隍中學是四川農村教育的一面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我們每時每刻都感到任重道遠。但我們不會辜負新老校友的期望以及社會的重託,我們一定會腳踏實地的辦好伍中,回報資陽人民。為了實現建設國家級示範性高中、使伍中在建校100周年之際躋身於巴蜀名校行列的奮鬥目標,我們要發揚伍中的創業精神,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使“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觀念逐漸成為伍中教師的共識,隨著今後5至10年的進一步努力,伍隍中學將更加興旺發達,一定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好建設人才!

伍隍豬

雁江區“伍隍豬”系優良地方豬種之一,具有遺傳性能穩定、抗病能力強、耐粗飼、瘦肉率高、肉質口感好等特點。
目前,“伍隍豬”文字國家工商總局已受理註冊。

行政轄區

下轄村:銅鐘居委會 高廟村 炮台村 印合村 瓦店村 五台村 郭家村 紅廟村 南湍村 五里村 龍門村 千弓村 石橋村 一碗水村 麻柳村 崇新村 白坡村 雙峰村 鋪子村 江西村 華向村 紅花村 鹽井村 爆花村 瓢山村 園藝村

轄區代碼

512002110伍隍鎮
512002110001伍隍場居委會
512002110200紅廟村
512002110201郭家村
512002110202五台村
512002110203印合村
512002110204瓦店村
512002110205龍門村
512002110206千弓村
512002110207石橋村
512002110208一碗水村
512002110209五里村
512002110210南湍村
512002110211江西村
512002110212崇興村
512002110213鋪子村
512002110214雙峰村
512002110215華向村
512002110216白坡村
512002110217麻柳村
512002110218爆花村
512002110219紅花村
512002110220瓢山村
512002110221鹽井村
512002110222園藝村
512002110223炮台村
512002110224高廟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1722
男————————27137
女————————24585
家庭戶戶數————15822
家庭戶總人口(總)— 49256
家庭戶男—————25634
家庭戶女—————23622
0-14歲(總)———— 13847
0-14歲男—————7166
0-14歲女—————6681
15-64歲(總) ——— 32987
15-64歲男 ————17684
15-64歲女 ————15303
65歲及以上(總) —— 4888
65歲及以上男 ———2287
65歲及以上女 ———260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9204

中國小校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高中)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初級中學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中心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五台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五里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千弓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印盒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四合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園藝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學堂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崇新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形弓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新佛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爆花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瓦店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白坡村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石堰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石橋鋪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銅鐘初級中學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銅鐘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鋪子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長生初級中學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長生國小
資陽市雁江區伍隍鎮麻柳國小

經濟建設

2001年,伍隍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糧食總產2.7萬噸。該鎮精神文明和社會事業都呈現良好勢頭。

特色產品

生豬、山羊紅花枇杷

河流

沱江、銅鐘河、南湍河

水庫

雙石橋水庫 、千弓水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