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冬蘭

伍冬蘭

伍冬蘭,先後當選為衡陽市人大代表、湖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十大創業模範、“全國‘熱心公益事業’傑出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2007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人物”等榮譽稱號,被授予“促進中國公益事業成就獎”。 “全國十大創業模範”、全國“熱心公益事業傑出人物”等稱號。上世紀80年代,憑著一股子拼勁和闖勁,伍冬蘭和丈夫李選芳一起,經營隔壁村的一家煤礦,逐步使該煤礦扭虧為盈,進而發展為耒陽市龍頭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冬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耒陽
  • 職業:企業家、村主任
  • 主要成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湖南省人大代表
    衡陽市人大代表
    2007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人物
    全國十大創業模範
個人簡介,個人事跡,個人提案,農村文化提案,網路電視提案,整治農村山寨食品,

個人簡介

伍冬蘭:大山的女兒
她的身份很簡單,一個大山的女兒,一個“褲腿上一輩子甩不掉泥巴的農民”。
她的身份又不簡單,先後當選為衡陽市人大代表、湖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十大創業模範、“全國‘熱心公益事業’傑出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2007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人物”等榮譽稱號,被授予“促進中國公益事業成就獎”。 “全國十大創業模範”、全國“熱心公益事業傑出人物”等稱號。上世紀80年代,憑著一股子拼勁和闖勁,伍冬蘭和丈夫李選芳一起,經營隔壁村的一家煤礦,逐步使該煤礦扭虧為盈,進而發展為耒陽市龍頭企業。這位樸素的農家女致富不忘鄉鄰,1993年至今,伍冬蘭為興修公路、學校、醫院、敬老院以及扶貧、助學、救災等公益事業捐款達1400多萬元。

個人事跡

她本來得到了國家分配的“金飯碗”,卻毅然回到大山深處的龍形村,與丈夫創辦龍形煤礦。她和丈夫先後歷經了煤礦被水淹、80萬元的投入“一水漂”、收“三角債”的艱辛、煤價低迷的困境,等等,好不容易才掘到第一桶金。為改變家鄉落後面貌,14年中,她共捐款1200多萬元,修建了村公路、學校、醫院、敬老院,投入扶貧、救災、助學等社會公益事業,憑著對信念的執著和堅定,帶領鄉親把窮山溝建設成一個富足、幸福的“人間天堂。”
被村民親切地稱為“伍姐”的她,就是耒陽市龍塘鎮龍形村43歲的村主任兼婦女主任伍冬蘭。
為了修路,80多歲的婆婆無人照顧,失足跌倒去世;為了修路,自己昏倒在工地上,醒來的第一句話便問修路的進展。
龍形村盛產油茶、南竹、杉木,煤炭資源豐富。但因公路不通,資源不能變為財富。“想上龍形道,要過三個坳。有樹賣不出,有煤無炭燒。買東賣西靠肩挑”,這首民謠就是這裡的真實寫照。1993年以前,農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當上村主任後,伍冬蘭就帶領村民修路。1992年,伍冬蘭說服丈夫,從自己家的企業拿出39萬元,把龍形村至畔塘村之間的羊腸小路拓寬拉直,鋪上砂石,使龍形村農民出入快捷了許多。1994年,她又出資64萬元,將龍形村與省道1817線之間的8公里長的機耕道拓寬,修成了一條可通汽車的砂石路。
為修這條路,伍冬蘭留下了終生遺憾。1994年1月份,道路動工,伍冬蘭、李選芳夫妻和村民一起挑土、搬石頭,吃住在工地,家中80多歲的婆婆無人照顧,從3米高的木樓失足跌下,因搶救不及時去世。
讓村支書伍祿英記憶猶新的是,2006年11月份,正是修龍形通村公路的關鍵時刻,時值隆冬,寒氣逼人。那天早上8點鐘,伍冬蘭來到二組工地,伍祿英看到伍冬蘭臉色發青,叫她休息。伍冬蘭說:“沒關係,路沒修好,放心不下。”她吃了隨身帶的藥,一直堅守在工地。下午兩點,伍冬蘭昏倒在工地上,被人們送進醫院才搶回一條命,而她醒來的第一句話是問修路的進展。
如今的龍形村,一條條水泥路宛如一張玉帶網,纏繞著青山碧水;一個個村莊就像鑲在網上的翡翠。與網相接的是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高等級公路。
從“地下”轉向“地面”,從“黑色”轉向“綠色”,一場產業結構大調整、大轉型的精彩好戲在大山深處上演。龍形村人均耕地只有4分。怎樣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伍冬蘭和村支兩委的同志走的一步棋,是從改變耕作模式入手,發展多種經營。1994年以來,伍冬蘭採取借款和無償資助等形式,提供啟動資金643萬元,幫助村民建成1000頭大型養豬場3個、10000羽規模養雞場5個;改造油茶林2000多畝,茶場300多畝。
如今的龍形村,鬱鬱蔥蔥的山林,宛如一個個“聚寶盆”。已經成材的杉木和已產生效益的油茶、茶葉,每年可為農民人均增收500元。
從龍形村村口望去,村後山坡上建起了一排整齊、錯落有致的新房子。敲開一家的大門,養殖場30多歲的女主人劉利姣正在忙碌雞舍。她算著賬說:“我2005年開始養雞,伍冬蘭主任借給我4萬元,購買6000雞苗,她幫我與廣東溫氏集團聯繫,提供技術、飼料、銷售一條龍服務,年出籠肉雞3萬多羽。”
伍冬蘭告訴我們,村裡的發展思路是,鞏固煤炭、運輸等傳統產業,發展壯大種植、養殖等新產業。2007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達6000多萬元。村里正在走“依託資源發展工業,利用工業反哺農業”的路子,全村將投資400萬元發展養殖業,引導農民把產業重點從“地下”轉向“地面”,從“黑色”轉向“綠色”。
“只要大山深處還有人在受苦,我就應該捐、也捐得起這個錢”
東湖鄉株山村6組,年近六旬的曹令華只要一提起伍冬蘭、李選芳夫妻,就眼含淚花。原來,曹令華原在龍形煤礦上班,1995年,他父親去世,伍冬蘭捐了14000元;2003年,他的母親久病無錢治療,伍冬蘭派車將其送往醫院,支付了5000元醫藥費。老人病逝後,她又拿出8000元料理喪事。2012年12月24日凌晨3時,曹令華肺氣腫發作,伍冬蘭、李選芳打電話叫司機開車將他送到耒陽市中醫院搶救,共捐住院費、醫藥費1萬元。
東沖村、龍形村兩座國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從2000年至2002年,她先後投資17萬元,將這兩所國小修葺一新。2003年出資5萬元,為龍塘中學改善基礎設施。出資23萬元設立“龍塘鎮助學基金”,對考上大學的特困生給予資助。已資助34名貧困生上大學。2004年,55名貧困女孩組成一個“春蕾女童班”,因原資助單位遷走,面臨著失學的困境。伍冬蘭主動接過接力棒,共資助學費及生活費25萬元。在2005年耒陽市組織的“愛心改變命運”活動中,她將6萬元現金投進捐款箱。2007年3月,她為落鳳國小送去了一批價值2萬元的新課桌,出資4萬元修建了該校的籃球場。14年來,伍冬蘭先後為民眾解決實際困難300餘件次,資助困難民眾400多人次。
“只要大山深處還有人在受苦,我就應該捐、也捐得起這個錢”,這就是伍冬蘭這個大山女兒的心聲。

個人提案

農村文化提案

全國人大代表伍冬蘭,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龍形村村委會主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發展,不僅要為農村“送文化”,還要為農村“種文化”。
“最近,我聽說了一件事。有一個小康示範村,花了幾萬元從村民手中買了一棟房子建圖書室。圖書室建成了,少有人問津。村里也難拿出更多的錢添置新書和請圖書管理員。”伍冬蘭認為這是農村文化發展面臨的一個典型困境:文化投入缺資金、文化氛圍有待培育。她表示,湖南文化的發展繁榮,絕不能忽視農村文化這個薄弱環節。
長期以來,農民文化生活相對單一,文化消費水平總體偏低,加上農村文化設施落後,文化資金投入不足,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量少,嚴重製約了農村文化建設。伍冬蘭表示,她調查過很多村,發現村文化活動室的活動內容僅僅局限於看電視、打牌等,活動內容非常單一。“為了讓鄉親們享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我們龍形村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文化活動中心,包括棋牌室、健身室、圖書室,可以滿足老中青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鄉親們非常歡迎。”伍冬蘭激動地說。
對於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伍冬蘭認為,一方面,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對重點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體育健身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另一方面,要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繼續實施“萬場演出進農村”“百萬冊圖書送農村”“萬場電影下農村”的“三萬工程”,把更多更好的文化資源全方位地配送到農村。
“在送文化的同時,還要為農村‘種文化’。”伍冬蘭說。她認為大力發掘民間民俗文化資源,發展集鎮文化、村落文化、社區文化,發揮農村文化骨幹、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作用,全方位提升農村文化群體素質,把文化“種”到基層,對於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網路電視提案

【提案議案追蹤】湖南耒陽龍塘鎮龍形村村委會主任伍冬蘭代表
網路、電視購物迅速崛起的一種新型行銷模式,在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同時,也因其中混雜的虛假宣傳、侵權假冒現象,給消費者帶來很大困擾。
伍冬蘭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商家自身原因外,還在於“不規範的市場秩序、不完善的法律制約和不具威懾力的懲戒措施”。為此,伍冬蘭撰寫了一份議案,呼籲推動《網路、電視購物法》儘早出台。
“網路、電視購物只有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上依靠法律法規的制約,才能實現健康發展。”
伍冬蘭代表認為,我國關於網路、電視購物的相關法律法規散見於《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和一些部門、地方規章之中,缺乏專門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之市場監管不力,消費者權益屢遭侵害而維權困難,使得某些網路、電視行銷者有機可乘。
在這份議案中,伍冬蘭代表清晰地列舉了《網路、電視購物法》須涉及的幾方面:網路、電視交易平台管理機構責任,商家資格認證制度,加強交易相關信息安全保護和政府監管力度等。

整治農村山寨食品

2017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耒陽市龍塘鎮遠宏村村委會主任伍冬蘭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出,要加大對農村地區和城鄉接合部山寨食品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絕不能讓農村市場淪為山寨貨泛濫的法外之地。
伍冬蘭表示:“山寨食品不僅涉及商標侵權,涉嫌不正當競爭,更嚴重的是絕大多數山寨食品中都存在使用國家禁止添加或添加量超出正常範圍的物質。衛生不達標,使用有毒有害包裝物等行為,嚴重影響農村的食品安全,整治農村山寨食品刻不容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