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比克

伊莉莎白·比克

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女,在荷蘭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因多次揭露中國科研人員涉嫌“學術不端和造假”,而在國內聲名鵲起。在全球範圍內,舉報過不少高級別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莉莎白·比克
  • 外文名:Elisabeth Bik
  • 性別:女
  • 學位/學歷:博士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人物事件,人物觀點,論壇研討,人物爭議,遭到起訴,請願支持,

人物簡介

Elisabeth Bik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工作了15年,後來成了一名職業學術打假人,專門調查各類論文圖像重複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
伊莉莎白·比克
Elisabeth Bik

人物經歷

在荷蘭獲得微生物學博士學位,2014年5月,創建Microbiome Digest,彙編科學論文。經常在Twitter或部落格上討論不適當的複製或篡改圖片和剽竊文本,以及其他生物醫學出版物中的科學不端行為。
2016年起,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辭掉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
因多次揭露中國科研人員涉嫌“學術不端和造假”,而在國內聲名鵲起。
在全球範圍內,伊莉莎白·畢克舉報過不少高級別專家。例如,比利時魯汶幹細胞研究所所長Catharine Verfaillie、瑞士蘇黎世大學神經病理學研究所所長Adriano Aguzzi以及荷蘭前研究部長、現為癌症疫苗企業家的Ronald Plasterk等。

人物事件

2014年,伊莉莎白·比克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這三篇論文中,有兩篇分別於2004年、2007年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生物化學雜誌》上,另一篇2005年見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主辦的《臨床癌症研究》中。
2019年11月14日起,伊莉莎白在該網站指出,以曹雪濤為通訊作者的多篇論文可能出現了圖像造假問題。11月18日,曹雪濤回應“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
2024年2月,伊莉莎白·比克發現,美國哈佛醫學院頂尖神經科學家哈立德·沙阿(Khalid Shah)涉嫌在21篇論文中數據造假並抄襲圖像,其中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PNAS等知名期刊上的論文。

人物觀點

我們需要更好地獎勵同行審稿人,讓他們和編輯更好地篩選稿件;
需要更好的導師和教授,在實驗室里創造良好的氛圍,允許實驗失敗,消極的結果也可被視作發現;
需要少強調在某些具有特定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論文,讓期刊能夠接收失敗的結果;
需要能夠調查不端行為的獨立組織,還需要在發現不端行為後產生適當的結果——例如禁止科學家獲得資助或發表文章;
我們需要政客們傾聽科學家的意見,而不是讓科學家受到政客的壓力。要改變這一點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時間;
維護學術誠信很困難。大多數科學家需要定期發表論文,以保住他們的工作、獲得晉升,或者得到下一份工作。我們都感到做實驗或呆在實驗室的壓力,甚至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情。

論壇研討

2020年9月,倫敦的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舉辦了一個論壇,專門討論關於“論文工廠系統性地操縱出版過程”這一話題。Bik是論壇主講嘉賓,Bik認為,在文獻中還有數千篇這樣的論文。“這么多論文都是假的,太令人嘆息了。”

人物爭議

遭到起訴

著名職業學術打假人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和知名同行評議平台 PubPeer 最近遇到了點麻煩。根據英國《衛報》訊息,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Aix-Marseille Université)的傳染病醫生迪迪埃·拉烏爾(Didier Raoult)和同事已在法國向檢方提起訴訟,指控比克在 PubPeer 上針對其論文披露的問題對他們造成了騷擾,還稱比克以開放眾籌的名義進行敲詐勒索。參與 PubPeer 運營的法國神經科學家鮑里斯·巴伯爾(Boris Barbour)也被波及,與比克一起受到了法律訴訟的威脅。這引發了國際學界的關注,目前已有數百名學界人士聯名簽署公開信支持比克,反對超出學術範疇的任何攻擊與報復。

請願支持

根據報導,法國公民科學運動 Citizen4Science 為了支持比克,也在Change.org 發起了一項獨立請願,旨在“積極呼籲法國當局出面干預”,阻止對科學家的騷擾和錯誤信息的傳播。截至 2021年5 月 25 日,已有超過 2000 人署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