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貨幣史

《伊朗貨幣史》是一部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 [美]魯迪·馬特 / 威廉·富勒 / 派屈克·克勞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朗貨幣史
  • 作者:魯迪·馬特、威廉·富勒、 派屈克·克勞森
  • 原作品:The Monetary History of Iran: From the Safavids to the Qajars
  • 譯者:武寶成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 定價:5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37412 
  • 叢書:外國貨幣史譯叢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伊朗是一個古老的國度,位於東西方文明交流對話的十字路口。《伊朗貨幣史》主要講述了公元1500~1925年期間伊朗貨幣體系的發展問題,內容涵蓋貨幣的使用和流通、貨幣金屬的生產和進出口、政府在貨幣管理方面發揮的作用,以及伊朗國內貨幣與國際金銀流動之間的相互影響。因此,本書不僅是關於伊朗的前現代貨幣史,也是一部關於歐洲和東方之間貿易融通、金融發展的著作。

作者簡介

魯迪·馬特,德拉瓦大學歷史系傑出教授,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學博士。作為伊朗-波斯灣社會經濟史研究專家,他著作頗豐,部分代表作包括《伊朗薩法維王朝的貿易政治:絲綢與白銀之間的交換(1600-1730年)》《伊朗和周邊世界》。
威廉·富勒,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伊朗研究專家,畢業於荷蘭萊頓大學,歷史學博士。部分代表包括《波斯灣:五個港口城市的政治經濟史(1500-1730年)》《伊朗愷加王朝時期的農業》。
派屈克·克勞森,美國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主任,兼《中東季刊》資深編輯和美國國防大學教授。曾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刊上,圍繞中東和世界經濟問題發表了大量文章。

目錄

譯者說明
序 言
引 言
一、銅幣、銀幣和金幣
二、貨幣的短缺
三、地方經濟而非國民經濟
四、向現代貨幣體系過渡
*bu分 薩法維王朝統治時期
*章 貨幣金屬和鑄幣的生產
一、鑄幣的生產
二、三元金屬貨幣體系
三、貨幣使用的有限性和鑄幣的短缺
*章 黃金、白銀和銅貿易
一、伊朗黃金、白銀和銅的生產狀況
二、進口黃金、白銀和銅的原因和影響
三、黃金和白銀的出口
四、黃金、白銀和銅貿易的參與者
五、黃金、白銀和銅貿易的短期波動
六、長期趨勢
第三章 限制金銀出口的措施
一、導論
二、公元1669年之前的政策
三、公元1669~1684年期間的限制性措施
四、1684年之後的發展
五、結論
第四章 鑄幣政策
一、導論
二、阿巴斯二世之前的貨幣問題
三、阿巴斯二世統治時期的貨幣問題
四、蘇萊曼沙統治時期的貨幣問題
五、公元1684~1685年貨幣危機
六、公元1685年之後的發展
七、結論
*bu分 阿夫沙爾王朝和贊德王朝統治時期
第五章 銅幣的時代
一、導論
二、阿富汗吉爾扎伊人統治時期
三、薩法維王朝統治的*後時期
四、阿夫沙爾王朝統治時期
五、阿夫沙爾王朝的繼任者們
六、贊德王朝統治時期
第三bu分 愷加王朝統治時期
第六章 貨幣體系的發展與變化
一、導論
二、鑄幣的生產
三、鬆散的貨幣體系
第七章 現代化背景下的貨幣供給政策
一、銅幣、銀幣和金幣
二、金銀銅塊和鑄幣的供給
三、白銀的貶值
四、紙幣
五、愷加王朝末期的貨幣
結束語
圖表索引
縮略語表
地圖
譯者附錄
一、年表
二、貨幣史大事記
三、貨幣專業辭彙表
四、重要政權、人物和頭銜表
五、地名中外文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