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人(伊捷爾緬人)

堪察加人

伊捷爾緬人一般指本詞條

堪察加人(Kamchadal),亦稱伊捷爾緬人(Itelmen),是居住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南部的人。其講俄語、伊捷爾緬語,信奉巫覡宗教、東正教。

堪察加人的經濟和生活方式同北太平洋沿岸的許多部落一樣,以捕捉每年洄游的鮭魚為基礎,並廣泛利用野生植物。宗教祭祀眾多的精靈,以及以犧牲禮祈禱狩獵成功,對待薩滿巫師不如西伯利亞其他地方重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堪察加人
  • 外文名:камчадал (俄語)
  • 別稱:伊捷爾緬族,堪察達爾人
  • 總人口:3,193(2010年)
  • 分布地區:俄羅斯堪察加邊疆區
  • 語言:俄語、伊捷爾緬語
  • 宗教信仰:巫覡宗教、東正教
概況,歷史,堪察加半島,

概況

20世紀末期堪察加人人口約2,500人。由於被人征服和疫病流行,人口大減。自18世紀以來大部分已俄羅斯化。他們的古西伯利亞語族的洛拉維特蘭語(Luorawetlan)和神話體系,與鄰近的楚克奇人科里亞克人(Koryak)的語言和神話體系密切相關。

歷史

堪察加人在中國唐朝的《新唐書》記載中叫做流鬼國,第一種說法:唐人所記的“流鬼國”,元人所修的《開元新志》稱苦兀骨嵬。元代骨嵬隔賽哥小海(今韃靼海峽北端)與吉烈迷(今Gilemi人的先民)為鄰,經常過海侵掠吉烈迷,為此自至元元年(1264年)開始,元兵數次遠征骨嵬,至至大元年(1308年)正式將它列入版圖。即今俄羅斯庫頁島
第二種說法(較可信):流鬼國在堪察加半島。640年,國王遣使來朝,唐太宗給使者騎都尉官號。
北海之北有流鬼國,距長安萬五千里。貞觀十四年(640年)遣使者余志來長安,唐太宗以佘志為騎都尉。流鬼國當是與唐通使的亞洲國家中最北方的一國。
流鬼。去京師一萬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澤。有魚鹽之利。地氣早寒。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系於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以其皮毛為裘褐。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靺鞨鄰接。未嘗通聘中國。
唐代流鬼國地界東到白令海峽
《新唐書.東夷傳》:
流鬼國 去京師一萬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澤。有魚鹽之利。地氣早寒。每堅冰之後。以木廣六寸。長七尺。施繫於其上。以踐層冰。逐其奔獸。俗多狗。以其皮毛為裘褐。勝兵萬人。南與莫曳靺鞨鄰接。未嘗通聘中國。 貞觀十四年。其王更三譯而來朝貢。授騎都尉。
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五卷: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中之上貞觀十四年(庚子,西元六 四零年)
......
辛丑,流鬼國遣使入貢。去京師萬五千里,濱於北海,南鄰靺鞨,未嘗通中國,重三譯而來。上以其使者佘志為騎都尉。

堪察加半島

堪察加半島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西瀕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和白令海。南北長約1,200公里(750里),最寬處約480公里(300哩),面積約370,000平方公里(140,000平方哩)。有兩座沿半島延伸的山脈,最高點海拔4,750公尺(15,584呎)。有127座火山,其中有22座活火山。有許多噴泉和溫泉。半島南端有俄羅斯唯一的小型地熱發電站。植被大部為苔原植物。漁業是唯一重要的經濟活動,特別是沿海捕蟹業。也有少量農業及牛和馴鹿放養業。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是主要城市和港口。1934年在東海岸建立克羅諾基(Kronotsky)自然保護區。居民主要是俄羅斯人,另有科里亞克、楚科奇和堪察加人。堪察加半島是俄羅斯最大的半島,從東北向西南延伸1200多公里,北部以寬僅100公里的地峽與大陸相連,面積37萬平方公里;堪察加半島生長著各種植物。這個半島上的低矮植被養育了大量的動物,例如堪察加旱獺。堪察加是一塊遍布火山的陸地。沿半島的山脈鏈分布著100多座火山,其中29座為活火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