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小檗(Berberis iliensis Popov)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5米。枝圓柱形,無毛,有光澤,無疣點;莖刺單生或三分叉,與枝同色,稍扁,腹面具槽。葉紙質,葉片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形,基部漸狹或楔形,上面綠色,背面灰綠色,中脈明顯隆起,葉緣平展,全緣。總狀花序具花,花梗無毛,花黃色;小苞片卵形,外萼片橢圓形,內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雄蕊藥隔不延伸,胚珠柄長約與胚珠相等。漿果卵狀橢圓形,亮紅色,5-6月開花,7-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新疆,哈薩克斯坦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630-2000米的乾燥地、河灘沙地、草坡、路邊或田邊。
伊犁小檗是藥食兼用物種之一。該種耐修剪、觀賞價值高。花朵色彩艷麗,陣陣清香;果實屬漿果,鮮紅通透,小巧飽滿,美麗。中國新疆當地的農牧民喜於將伊犁小檗製成果醬或食用,其根葉可藥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米。枝圓柱形,無毛,老枝暗灰色或紫紅色,幼枝淡紫紅色,有光澤,無疣點;莖刺單生或三分叉,長1-3厘米,與枝同色,稍扁,腹面具槽。葉紙質,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2-5厘米,寬8-15毫米,先端圓形,基部漸狹或楔形,上面綠色,中脈微扁平,背面灰綠色,中脈明顯隆起,兩面網脈隆起,葉緣平展,全緣;葉柄長3-15毫米。
總狀花序具10-25朵花,長3-5厘米,具總梗,長約5毫米:花梗長5-10毫米.無毛:苞片長1-1.5毫米;花黃色;小苞片卵形,長1.5毫米,寬約1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橢圓形,長約2.8毫米,寬約1.8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3.8-4毫米,寬約2.5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3.5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不延伸,先端平截;胚珠2枚,珠柄長約與胚珠相等。
果實漿果卵狀橢圓形,長5.5-6毫米,直徑3.5-4毫米,亮紅色,不被白粉。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630-2000米的乾燥地、河灘沙地、草坡、路邊或田邊。伊犁小檗常呈單優種群落,伴生種主要有黑果小檗、薔薇、二色柳、沙棘、石生茶藨子、小葉白蠟、小花忍冬、枸杞、金絲桃葉繡線菊、苦豆子、馬藺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伊犁河上游,哈薩克斯坦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伊犁小檗花期為每年的4-6月,果期7-9月。花期持續約40天,花蕾期時間較長,群體盛花期約10天,自然野生條件下,單花的花期為7-9天,在開花中花冠的展開和花葯的開裂時間與溫度冷暖和天氣狀況有直接關係。通常情況下,睛天日溫在25℃以上,內萼同花瓣於11:30-14:30展開,大部分花集中在11:00-16:00開放。花葯開裂時間大約為開花當日的12:30-16:30。當氣溫變低或陰雨天,花開放時間會推遲至13:30-16:30,花葯開裂時間為15:00-18:00。
伊犁小檗單花花期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 花蕾期,花冠尚未張開,隨著時間的延長,由綠色球形小花蕾逐漸變為淡黃色球形小花蕾,日照時間長的花蕾其外萼片還會呈現出淡紅色;花葯呈淡黃髮白色,不開裂,花絲包圍花柱摺疊在花冠內。
- 藥裂期,花冠稍有張開(3片不相鄰的花瓣會率先張開),與張開的3片段預告瓣相應的三根花絲會相應展開,展開約10分種,花葯逐一開始散粉,此時花葯呈淡黃色。
- 初盛期,6片段預告瓣會全部張開,另3根花絲會相應展開,此時雄蕊高於雌蕊,雌蕊呈淡綠色。
- 盛開1期,花冠完全開放,6片段預告瓣緊貼雄蕊,雄蕊與雌蕊位於同一高度,雌蕊呈淡綠色。
- 盛開2期,花冠完全開放,3片不相鄰且沒有內萼相托的花瓣逐漸展平,花葯散粉基本完成,雄蕊與雌蕊位於同一高度,雌蕊呈綠色。
- 開花末期,柱頭漸漸失去光彩,由綠色變為褐色,花葯的藥壁也由黃色變為白色,子房逐漸膨大,花冠開始萎蔫,花瓣邊緣逐漸變成白色。花朵自張開時便不閉合,在開放後會散發出淡淡香味直至盛開2期,花冠基部具分泌物質,應為蜜腺分泌物,或許具甜味。
主要價值
伊犁小檗是藥食兼用物種之一。該種耐修剪、觀賞價值高。花朵色彩艷麗,陣陣清香;果實屬漿果,鮮紅通透,小巧飽滿,美麗。中國新疆當地的農牧民喜於將伊犁小檗製成果醬或食用,其根葉可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