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婁姓

伊婁一般指本詞條

伊婁姓,中國罕見複姓,據廖用賢《尚友錄·伊婁姓》記載:“伊婁,後魏獻帝第六弟為伊婁氏,為十姓。見《官氏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婁姓
  • 性質:中國罕見複姓
  • 出處:《尚友錄·伊婁姓》
  • 姓氏名人:伊婁穆
姓氏起源,姓氏名人,北周,隋,

姓氏起源

伊婁姓,中國罕見複姓,據廖用賢《尚友錄·伊婁姓》中記載:“伊婁,後魏獻帝第六弟為伊婁氏,為十姓。見《官氏志》。”

姓氏名人

北周

伊婁穆:字奴乾,代人也。父靈,善騎射,為太祖所知。太祖嘗謂之曰:“昔伊尹保衡於殷,致主堯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緒。”於是賜名尹焉。歷金紫光祿大夫、衛將軍、隆州刺史,賜爵盧奴縣公。穆弱冠為太祖內親信,以機辯見知,授奉朝請,常侍左右。邙山之役,力戰有功,拜子都督、丞相府參軍事,轉外兵參軍。累遷帥都督、平東將軍、中散大夫,歷中書舍人、尚書駕部郎中、撫軍將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嘗入白事,太祖望見悅之,字之曰:“奴乾作儀同面見我矣。”於是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封安陽縣伯,邑五百戶。轉大丞相府掾,遷從事中郎,除給事黃門侍郎。
魏廢帝二年,穆使於蜀。屬伍城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人王令公、鄧朏等構逆,眾三萬餘,阻涪水立柵,進逼潼州。穆遂與刺史叱羅協率兵破之。增邑五百戶。孝閔帝踐阼,拜兵部中大夫,治御正,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尋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初,授軍司馬,進爵為公。四年,除金州總管、八州諸軍事、金州刺史。天和二年,增邑二千一百戶。又為民部中大夫。
衛公直出鎮襄州,以穆為長史。郢州城民王道胥反,襲據州城。直遣穆率百餘騎馳往援之。穆至城下,頻破胥眾。會大將軍高琳率眾軍繼進,胥等乃降。唐州山蠻恃險逆命,穆率軍討之。蠻酋等保據石窟一十四處,穆分軍進討,旬有四日,並破之,虜獲六千五百人。六年,進位大將軍。建德初,代公達授荊州,復以穆為總管府長史。穆頻貳戚藩,甚得匡贊之譽。入為小司馬。從柱國李穆平軹關等城,賞布帛三百匹、粟三百石、田三十頃。五年,從皇太子討吐谷渾。還,穆殿,為渾人圍。會劉雄救至,乃得解。後以疾卒。(《周書·伊婁穆傳》)

伊婁謙:字彥恭,本鮮卑人也。其先代為酋長,隨魏南遷。祖信,中部太守。父靈,相、隆二州刺史。謙性忠直,善辭令。仕魏為直閣將軍。周受禪,累遷宣納上士,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武帝將伐齊,引入內殿,從容謂曰:“朕將有事戎馬,何者為先?”謙對曰:“愚臣誠不足以知大事,但偽齊僭擅,跋扈不恭,沈溺倡優,耽昏麴櫱。其折衝之將斛律明月已斃,讒人之口,上下離心,道路仄目。若命六師,臣之願也。”帝大笑,因使謙與小司寇拓跋偉聘齊觀釁。帝尋發兵。齊主知之,令其僕射陽休之責謙曰:“貴朝盛夏徵兵,馬首何向?”謙答曰:“仆憑式之始,未聞興師。設復西增白帝之城,東益巴丘之戍,人情恆理,豈足怪哉!”謙參軍高遵以情輸於齊,遂拘留謙不遣。帝克并州,召謙勞之曰:“朕之舉兵,本俟卿還;不圖高遵中為叛逆,乖朕宿心,遵之罪也。”乃執遵付謙,任令報復。謙頓首請赦之,帝曰:“卿可聚眾唾面,令知愧也。”謙跪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之責。”帝善其言而止。謙竟待遵如初。其寬厚仁恕,皆此類也。尋賜爵濟陽縣伯,累遷前驅中大夫。大象中,進爵為侯,加位開府。高祖作相,授亳州總管,俄征還京。既平王謙,謙恥與逆人同名,因爾稱字。高祖受禪,以彥恭為左武侯將軍,我拜大將軍,進爵為公。數年,出為澤州刺史,清約自處,甚得人和。以疾去職,吏人攀戀,行數百里不絕。數歲,卒於家,時年七十。子傑嗣。(《隋書·伊婁謙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