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塞克湖州
- 位置:吉爾吉斯斯坦東部
- 全州面積:4.31萬平方公里
- 始建於:1939年11月21日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特點,居民,州首府,工業方面,交通運輸方面,
簡介
伊塞克湖(伊塞克庫里)州始建於1939年11月21日,1959年1月29日撤消,1970年12月11日恢復。後與納倫州合併,而到1990年又分開成立兩個獨立的州。境內有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因此而得名。州內有5個區、3個市、5個鎮和58個村(2003年1月1日)。
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有多種礦物資源。伊塞克湖沿岸有煤、鎢、鉍、石灰石、玻璃砂等礦藏,湖濱溫泉很多,建有多座礦泉療養院。該州水資源特別充足。注入伊塞克湖大小河流有80條之多,最大的河流有吉爾加蘭河(長250公里)、季提尤普河(長120公里)、大阿克蘇河、大克茲勒蘇河等。納倫河和薩雷—賈茲河的源頭在本州境內。地下水豐富,然而用於灌溉的很少。伊塞克湖是天山山脈中間最大的湖泊,海拔1607.8米,面積6236平方公里,按其深度和蓄水量在世界高山湖泊中位居第一,湖水微鹹,不宜飲用。
氣候特點
該州地處高山盆地,氣候受伊塞克湖影響很大,湖水終年不結冰,對氣候起著調節作用。盆地為高山環抱,冷空氣入侵受阻。濱湖地區夏季不熱,7月平均氣溫在18℃上下;冬季不太冷,南、北兩岸1月平均氣溫—2℃,西部—4℃,東部—10℃。盆地東西部降水量相差懸殊,西部的巴雷克奇年降水量115毫米,東部的季提尤普年降水量達569毫米。高原地區完全是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涼爽。高原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主要是降雪,甚至夏季也飄雪花,幾乎沒有無霜凍的日子。
居民
在伊塞克湖沿岸自古就有人類居住。1831年浩罕國統治這一地區後,在這一帶構築了城堡。1876年俄國吞併後此地出現了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東乾人居民點。蘇維埃政權建立後居民迅速增加。現伊塞克湖州居住著吉爾吉斯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烏茲別克人、維吾爾人、東乾人、韃靼人、哈薩克人、朝鮮人等不同民族的居民。據1999年人口普查資料,吉爾吉斯人占該州人口的79.4%,俄羅斯人占13.2%,哈薩克人占1.7%。
州首府
州首府卡拉科爾市位於盆地東南部,距伊塞克湖岸13公里,海拔1770米。城市建於1869年。1939年為紀念俄國考察家普爾熱瓦爾斯基改用他的名字命名,共和國獨立後,該市恢復歷史名稱。人口6.33萬(2003年)。十月革命前經濟落後,以手工業為主。現有機器製造、食品、輕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工業企業。市內有師範學院和醫學、農業、音樂等中等專業學校、普通教育學校以及圖書館、俱樂部、電影院、醫院等文教衛生設施。市郊有溫泉療養院。主要港口有巴雷克奇市,人口4.2萬(1999年),通公路和鐵路。喬爾蓬阿塔市位於伊塞克湖濱,氣候宜人,風光旖旎,是療養、遊覽勝地。1994年建立卡拉科爾自由經濟區。
在伊塞克湖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中,農業產值比重略高於工業。工業原來主要是農產品初級加工,現在正向多部門工業發展。旅遊、療養業有發展前途。
工業方面
十月革命前只是縣城有一些榨油、製革、磨粉、鋸木、打鐵等手工作坊。現在伊塞克湖州已有採煤、發電、機器製造、機電等20多個部門的現代工礦企業。全州有包括各區電站在內的電網,環伊塞克湖有高壓輸電線路。機電聯合工廠製造半導體動力變能器、整流器、低壓電器等產品。巴雷克奇有船舶製造和修理工廠。木材加工和建材工業也有一定發展,有家具廠、磚廠、水泥廠等企業。輕工業有縫紉廠、製鞋廠。食品工業有肉奶製品、磨粉碾米、烤制麵包、魚品加工、釀酒等企業。
農業方面,該州播種的作物以穀物和飼料為主,冬麥占很大比重。此外還有玉米和大麥。飼料主要為玉米桿、多年生和一年生飼草、塊根類飼料。伊塞克湖沿岸地區生產的土豆約占共和國產量的一半。這裡的氣候土壤條件也適宜於栽培水果,蘋果、梨、杏、李、桃、櫻桃、核桃收穫量都比較高。
全州80%以上的農業用地為牧場割草場。養羊業在畜牧業中占主導地位,主要飼養和繁育細毛羊、半細毛羊和肉奶兼用羊。養牛業也有一定規模,除一般奶牛、肉牛外,氂牛數量也不少。豬、馬、家禽有專門的飼養場。伊塞克湖馬場給全國提供種馬,培育的競賽用馬遠銷國外。漁業有較大發展。
交通運輸方面
環湖瀝青公路長約450公里,可全年通車。公路沿線集中了全州80%左右的居民點。從這條主幹道有支線通往全州各地。2000年公路總長6796公里。該州是共和國惟一的有水運的州。伊塞克湖的各主要港口之間有內燃機船通航。1948年鐵路到達巴雷克奇。州首府和喬爾蓬阿塔等城鎮與中亞各國首都之間開闢有空中航線,有定期航班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