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勢號戰列艦

伊勢號戰列艦

伊勢(いせ)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伊勢級的1號艦。當初本來預定建造為扶桑型戰列艦的3號艦,但由於扶桑級於艦炮威力及防禦力上發生不少問題,因此進行再設計,成為新艦型伊勢級的一號艦並建造。山口多聞及古賀峰一等均曾擔任該艦艦長,在他們後亦為著名指揮官輩出。1915年5月10日,於川崎重工業神戶造船所動工建造。1916年11月12日下水,1917年12月1日就役。1945年7月被擊沉,1947年解體拆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勢號戰列艦
  • 外文名:いせ
  • 曾任艦長山口多聞古賀峰一
  • 下水時間:1916年11月12日
基本信息,艦史,雷伊泰灣海戰,結束,性能參數,主要參數,測試成績,歷代艦長,艤裝員長,艦長,同級艦,

基本信息

伊勢號(日本語:いせ航空戰列艦,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所屬戰列艦。山口多聞古賀峰一等均曾擔任該艦艦長。該艦以位於三重縣的中央部分的伊勢國(日本語:いせのくに)命名。
伊勢號戰列艦服役以後在三腳前桅上逐步增加射擊指揮及觀測設施,逐漸形成日本風格的塔式桅樓。伊勢號戰列艦1930年代進行現代化改造,更新動力系統,24座煤、油混燒鍋爐被8座重油鍋爐取代,更換功率增大的主機。兩個煙囪並為一個,改建塔式艦橋。延長艦艉以減少航行阻力。增加航空設施搭載飛機,但因實戰中沒有搭載過飛機,而發揮不到應有的作用.
“伊勢”號三視圖“伊勢”號三視圖

艦史

1910年日本繼續實行“八.八”艦隊計畫,在未來幾年裡建造大約4~8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並在1912年開始建造“扶桑”級戰列艦,計畫共建造4艘,後2艘為“扶桑級”的改進型,第3,4艘於1915年神戶川崎造船廠和三菱長崎造船廠建造。由於兩艘船外形和裝備與扶桑級不同,所以將第3,4艘定為“伊勢”級。兩艘船在1918年竣工,艦上共裝備英國設計的雙聯裝356毫米主炮6座。該級還在船翼裝有20座單聯140毫米平射炮。從戰列艦的角度看,它的火力是很強的,但是犧牲了航速,它只有22節。航速十分低,影響其戰鬥力。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為航速的限制以及日本海軍將戰列艦作為艦隊決戰主力的原因,“伊勢”級很少參加大規模的戰役。1942年6月作為警戒部隊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失利以後,為了彌補航空母艦的不足,1942年12月開始伊勢級戰列艦被改裝成可以搭載飛機又保留戰列艦機能的航空戰艦(徹底改裝成航空母艦因為工期較長而被放棄),拆除艦體後部的兩座主炮塔,在原處搭建飛行甲板和機庫(改裝後計畫搭載“彗星”俯衝轟炸機、“瑞雲”水上戰機),飛行甲板長度70米,用於停放13架飛機,通過飛行甲板前端兩舷的彈射器起飛,飛機不能在狹小的飛行甲板上降落,機庫長度40米,可容納9架飛機,飛行甲板後部安裝一部升降機與機庫相連。拆除的主炮塔彈藥庫分別用來儲存航空用彈藥與燃料。為強化防空火力拆除所有副炮安裝了大量防空火炮。此次應急性質的改裝並不能算成功,雖然擁有戰列艦火炮的同時又擁有了艦載飛機,但是飛機起飛後無法通過飛行甲板回收,其效能受到比較大的限制,其飛行甲板前高大的上層建築與煙囪的排煙嚴重影響飛機起飛作業,而且戰艦火炮的運作也受到限制。海軍史專家普遍認為,伊勢級的航空改造十分失敗。

雷伊泰灣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中的“伊勢”號雷伊泰灣海戰中的“伊勢”號
後在沒有搭載艦載機的情況下從屬航母機動部隊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當時的對空作戰中,第四航空戰隊司令官松田千秋提議彈幕射擊,並獲得擊墜不少航空器(30~70機)的報告。而其以巡航速度移動,在敵艦載轟炸機降下轟炸時盡情地轉舵,以達成炸彈迴避術的最大效果。因艦載轟炸機在發現艦隻移動後將失去目標,在一次性的俯衝體制下不太能夠對目標作出修正,而在上升的時候需投下炸彈令再次轟炸成為不可能。

結束

其後,由於日本國內石油、橡膠等資源枯竭,因而參加了“北號作戰”的輸送任務,強行突破聯合國封鎖的中國南海。在該作戰中,輸送部隊向企圖接近的潛艇以主炮炮擊,在這半奇想天開般的戰術驅使底下,奇蹟地無傷返回吳。但其後由於燃料不足,於無法行動的狀態下需在吳港外停泊。在將三聯裝25mm機槍卸下供岸上使用,並拆除兩具飛機彈射器後,伊勢號成為了吳港的浮動炮台。
1945年7月24日至28日,伊勢號受到美軍飛機轟炸,艦橋受損。以牟田口格郎艦長為首的20名主要指揮官戰死,戰艦入水量達5000噸。最終28日在美軍空襲日本吳港時被重創坐底,露出高聳的艦橋,右半舷甲板已被海水浸漬,模樣悽慘。
1947年打撈後解體,艦身材料送去回爐,用於戰後重建。
坐沉在“吳”港的“伊勢”號坐沉在“吳”港的“伊勢”號

性能參數

主要參數

要目
新造時
(1917年)
大改裝後
(1937年)
雷伊泰灣海戰時
(1944年)
排水量
常備:31,260噸
測試:32,062噸
標準:36,000t噸
測試:40,169噸
標準:35,350噸
測試:38,676噸
全長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寬
28.65米
33.83米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鍋爐
ロ號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24座
ロ號艦本式重油鍋爐8座

主機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結渦輪2座4軸
艦本式渦輪4座4軸

軸馬力
45,000匹
80,000匹

速力
23節
24.5節
航続距離
9,680海里/14節
7,870海里/16節
9,500海里/16節
燃料
石炭:4,000噸
重油:1,300噸
重油:5,313噸
乘員
1,360名
1,385名
1,463名
(1943年改裝完成時)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連裝炮6座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單裝炮20門
同16門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單裝炮4門
127毫米炮4座
同8座
機槍
沒有
25毫米連裝機炮10座
25毫米機炮三聯裝31座
單裝11挺
魚雷
53厘米水中發射管6座
沒有

其他兵裝
21號電探
22號
6座120毫米噴進炮
裝甲
水線305公厘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前盾305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裝甲追加135公厘
艦載機
沒有
3架
彈射器1座
22架
彈射器2座

測試成績

項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實施日
竣工時
31,153噸
56,498匹
23.638節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裝後
40,699噸
81,360匹
25.207節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戰列艦改裝後
38,662噸
80,830匹
25.31節
1943年(昭和18年)8月

歷代艦長

艤裝員長

百武三郎大佐(大正5年/1916年9月1日就任)
秋澤芳馬 大佐(大正5年/1916年12月1日就任)

艦長

秋澤芳馬 大佐(大正6年/1917年12月17日就任)
桑島省三 大佐(大正7年/1917年12月1日就任)
古川弘 大佐(大正8年/1918年11月20日就任)
橫尾尚 大佐(大正9年/1919年11月20日就任)
長澤直太郎 大佐(大正10年/1921年12月1日就任)
漢那憲和 大佐(大正11年/1922年12月1日就任)
福與平三郎 大佐(大正12年/1923年12月1日就任)
和田健吉 大佐(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就任)
米村末喜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8月22日就任)
田岡勝太郎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12月1日就任)
河野董吾 大佐(大正15年/1926年12月1日就任)
南部道二 大佐(昭和2年/1927年12月1日就任)
岩村兼言 大佐(昭和3年/1928年12月10日就任)
池田武義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0月5日就任)兼任
原敬太郎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1月30日就任)
羽仁六郎 大佐(昭和5年/1930年12月1日就任)
古賀峰一 大佐(昭和6年/1931年12月1日就任)
田畑啟義 大佐(昭和7年/1932年11月15日就任)
山本弘毅 大佐(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就任)
清水光美 大佐(昭和9年/1934年11月1日就任)
關根郡平 大佐(昭和10年/1935年10月31日就任)
高須三二郎 大佐(昭和11年/1936年11月16日就任)
山口多聞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就任)
山口儀三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11月15日就任)
大森仙太郎 大佐(昭和14年/1939年11月15日就任)
高柳儀八 大佐(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就任)
武田勇 大佐(昭和16年/1941年9月25日就任)
長谷真三郎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4月25日就任)
中瀬溯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11月1日就任)
牟田口格郎 大佐(昭和20年/1945年2月25日就任)7月24日於空襲中戰死

同級艦

“伊勢”級,“日向”號航空戰列艦(“伊勢”級2號艦)
“日向”號航空戰列艦“日向”號航空戰列艦
伊勢號(ise)藝術畫伊勢號(ise)藝術畫
“日向”號“日向”號
1945.07.28 吳港1945.07.28 吳港
日向號的第三四號主炮日向號的第三四號主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