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鼎昌烈士墓,1929年10月,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的早期黨員、黨的優秀宣傳工作者、黨在甘肅的基層組織者、我省著名革命家任鼎昌同志在蘭州獄中被敵人殘酷迫害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鼎昌烈士墓
- 底座長寬:各5米
- 占地:270平方米
- 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寧縣任鼎昌烈士墓
1929年10月,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的早期黨員、黨的優秀宣傳工作者、黨在甘肅的基層組織者、我省著名革命家任鼎昌同志在蘭州獄中被敵人殘酷迫害病逝。1938年秋天,任鼎昌烈士遺骨從蘭州遷回寧縣太昌鎮,安葬在他的家鄉廣袤深厚黃土地上。全國解放後,任鼎昌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受到褒獎。1987年8月,為緬懷他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的獻身精神和不朽功績,寧縣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建了任鼎昌烈士墓。墓園占地27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陵墓、紀念碑和蒼柏。紀念碑呈寶塔形,底座長寬各5米,高1米,碑高5.6米,寬厚各1.5米,正面上方刻有“英烈忠魂”四個大字,中間是“任鼎昌烈士紀念碑”,兩邊鐫刻“革命事業立千秋,烈士精神傳萬代”的大幅對聯,背面碑文記載了任鼎昌烈士的光輝生平。墓園內廣植松柏,環境幽美,莊嚴肅穆。2003年12月,該陵墓被慶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任鼎昌,字宜之,1899年4月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任家莊一個農民家庭。大約10歲左右,進入本鎮兩等國小讀書。聰明好學的任鼎昌如魚得水,發憤讀書,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
1917年,任鼎昌國小畢業,考入設在平涼的甘肅省立第二中學。兩年後爆發的“五四運動”,震撼中外,掀起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鬥爭。訊息傳來,任鼎昌感到十分振奮,千方百計地從報紙上獲得大量訊息和評論,逐漸引起了思想上的覺醒。隨著大量進步書刊不斷傳入,任鼎昌從中汲取了不少新思想和新觀點,開始樹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已任的理想。
1921年6月,任鼎昌從省立二中畢業,開始在一所學校任教。面對腐敗黑暗的社會現狀和毫無生氣的封建教育,任鼎昌感到壓抑、苦悶,難以忍受。決心找到救治這一切的真理,於1923年毅然放下教鞭,前往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深造。他於勤修學業之餘,大量閱讀進步書籍和《嚮導》、《中國青年》等刊物,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積極參加進步活動。
1924年初,西北大學在古城西安建立,任鼎昌即轉入該校讀書。在西北大任教的老師中,有不少是來自於北京大學的共產黨員,任鼎昌在與他們的接觸中,受到不少教育,開始在黨的領導下,投入反帝反封建鬥爭。同校學習的還有同鄉學友王孝錫、王彥聖、王之經等人。1925年5月,陝西人民在共產黨員魏野疇的領導下,掀起反對軍閥的“驅吳運動”,任鼎昌積極投入這一運動。他以自己在北大參加學生運動的閱歷經驗,組織指導同學們開展鬥爭。不久,“五卅”慘案發生。任鼎昌帶領同學們走出校門,遊行示威,書寫標語、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制造“五卅”慘案的真相,激發了工農大眾的愛國熱情,聲援了上海工人的鬥爭。這年暑假,黨組織號召同學們利用回家機會,廣泛宣傳“五卅”運動,擴大革命影響。回到家鄉後,他利用走親訪友、鄉鄰相聚等機會,向大家介紹國內外大事,宣傳新思想、新觀念,引導大家改變陳舊陋俗,動員男人剪髮,女人放腳,勸導人們戒食大煙,讀書識字。他還與王孝錫一起,在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省第一個進步青年組織——“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培育了一批革命的後備力量。
經過不懈追求和苦苦探索,任鼎昌在黨組織的幫助教育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自覺向黨靠攏,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各種活動。在1926年4月至11月,直系軍閥劉鎮華率8師之眾圍困西安,楊虎成將軍率部堅持守城鬥爭。在守城戰鬥中,任鼎昌按照黨的指示,積極向市民、學生和士兵開展宣傳,鼓動大家克服一切困難,團結一致,堅持到最後勝利。在與城外斷絕聯繫長達8月之久的艱苦日子裡,任鼎昌不辭辛苦,為穩定城內秩序,安定人心,鼓舞士氣,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也經受了鍛鍊與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5月,楊虎成將軍率部東出潼關,參加北代。任鼎昌受該部政治部副部長、中共陝甘區委宣傳部長魏野疇同志推薦,參加政治部前方慰勞宣傳團工作,隨軍去商丘、徐州、皖北前線搞宣傳慰問活動。他攜帶了大量宣傳共產主義、三民主義及揭露不平等條約的宣傳品,在官兵中大量散發,並與他們廣交朋友,對前線官兵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部隊保持了明確的革命目標和旺盛的士氣。
7月中旬,國民軍駐陝司令部按照馮玉祥的電令,開始限制共產黨員在國民軍內的活動,接著又加緊反共清黨,搜捕共產黨員。由於得到楊虎成將軍的保護,任鼎昌等一批共產黨員安全離開皖北,返回西安。不久,他又帶著黨組織的指示信,返回甘肅寧縣太昌鎮,與8月份回到家鄉的共產黨員王孝錫、胡廷珍、王彥聖、王之經等人會合。按照上級指示,他們一起研究了今後的行動方針和工作計畫,決定胡廷珍回河州家鄉,他與王孝錫等人留在寧縣,分別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堅持革命鬥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中共邠寧支部,王孝錫任書記,王彥聖任組織委員,任鼎昌任宣傳委員,王之經任青年委員。同時,又整頓了1925年暑假期間建立起來的“青年社”,發展了一批新社員,以“讀書會”形式為掩護,組織大家學習馬列主義學說,進行革命宣傳,發動民眾開展抗捐抗稅鬥爭,迫使當局撤去貪贓枉法的寧縣縣長索呈祥的職務,追回其任意攤派的一筆款子。這一鬥爭的勝利,產生了很大影響,一時震動了周圍各縣。
1927年11月,受中共邠寧支部委派,任鼎昌前往平涼,與地下黨取得聯繫,決定以在平涼師範任教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2月5日,任鼎昌又一次來到平涼,擔任平涼師範教師。他利用講社會學的條件,自編教材,向學生講授社會發展簡史和維物史觀,傳授進步思想,受到學生的尊敬。為了恢復地下黨組織,任鼎昌在平涼效區歇馬殿一帶與地下黨員、共青團員及進步人士積極聯絡,使中共平涼特支工作重新恢復起來。1928年4月,甘肅省國民黨清黨委員會派人潛往隴東一帶,與當地軍政當局一起,大肆搜捕共產黨員。4月17日下午任鼎昌被反動當局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共青團員韓莊。兩天后,任鼎昌被囚車押解蘭州。在獄中,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任鼎昌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沒有出賣同志,也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同年11月,王孝錫不幸被捕,審訊時,敵人讓任鼎昌與王孝錫當堂對質,妄圖一舉突破,達到將隴東共產黨一網打盡的目的。任鼎昌再次經受了揭背花、壓槓子、老虎凳等酷刑,保護了自己的同志和戰友。無數次的酷刑折磨,使他遍體鱗傷,雙腿不能站立,但他仍以堅定的信念,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他在獄中堅持記日記,期望“風吹烏雲散”後光明來臨。在敵人準備殺害他之機,由於潰爛的傷口發生嚴重感染,任鼎昌於1929年10月逝世於獄中,時年僅30歲。
寧縣人民沒有忘記生長在自己土地上的優秀兒子,為他修建了陵園,用他的事跡教育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成長。
任鼎昌,字宜之,1899年4月生於甘肅省寧縣太昌鎮任家莊一個農民家庭。大約10歲左右,進入本鎮兩等國小讀書。聰明好學的任鼎昌如魚得水,發憤讀書,取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
1917年,任鼎昌國小畢業,考入設在平涼的甘肅省立第二中學。兩年後爆發的“五四運動”,震撼中外,掀起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偉大鬥爭。訊息傳來,任鼎昌感到十分振奮,千方百計地從報紙上獲得大量訊息和評論,逐漸引起了思想上的覺醒。隨著大量進步書刊不斷傳入,任鼎昌從中汲取了不少新思想和新觀點,開始樹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和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已任的理想。
1921年6月,任鼎昌從省立二中畢業,開始在一所學校任教。面對腐敗黑暗的社會現狀和毫無生氣的封建教育,任鼎昌感到壓抑、苦悶,難以忍受。決心找到救治這一切的真理,於1923年毅然放下教鞭,前往北京,考入北京大學深造。他於勤修學業之餘,大量閱讀進步書籍和《嚮導》、《中國青年》等刊物,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積極參加進步活動。
1924年初,西北大學在古城西安建立,任鼎昌即轉入該校讀書。在西北大任教的老師中,有不少是來自於北京大學的共產黨員,任鼎昌在與他們的接觸中,受到不少教育,開始在黨的領導下,投入反帝反封建鬥爭。同校學習的還有同鄉學友王孝錫、王彥聖、王之經等人。1925年5月,陝西人民在共產黨員魏野疇的領導下,掀起反對軍閥的“驅吳運動”,任鼎昌積極投入這一運動。他以自己在北大參加學生運動的閱歷經驗,組織指導同學們開展鬥爭。不久,“五卅”慘案發生。任鼎昌帶領同學們走出校門,遊行示威,書寫標語、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制造“五卅”慘案的真相,激發了工農大眾的愛國熱情,聲援了上海工人的鬥爭。這年暑假,黨組織號召同學們利用回家機會,廣泛宣傳“五卅”運動,擴大革命影響。回到家鄉後,他利用走親訪友、鄉鄰相聚等機會,向大家介紹國內外大事,宣傳新思想、新觀念,引導大家改變陳舊陋俗,動員男人剪髮,女人放腳,勸導人們戒食大煙,讀書識字。他還與王孝錫一起,在寧縣太昌鎮成立了甘肅省第一個進步青年組織——“青年社”,發展社員30多名。為寧縣培育了一批革命的後備力量。
經過不懈追求和苦苦探索,任鼎昌在黨組織的幫助教育下,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自覺向黨靠攏,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各種活動。在1926年4月至11月,直系軍閥劉鎮華率8師之眾圍困西安,楊虎成將軍率部堅持守城鬥爭。在守城戰鬥中,任鼎昌按照黨的指示,積極向市民、學生和士兵開展宣傳,鼓動大家克服一切困難,團結一致,堅持到最後勝利。在與城外斷絕聯繫長達8月之久的艱苦日子裡,任鼎昌不辭辛苦,為穩定城內秩序,安定人心,鼓舞士氣,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也經受了鍛鍊與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5月,楊虎成將軍率部東出潼關,參加北代。任鼎昌受該部政治部副部長、中共陝甘區委宣傳部長魏野疇同志推薦,參加政治部前方慰勞宣傳團工作,隨軍去商丘、徐州、皖北前線搞宣傳慰問活動。他攜帶了大量宣傳共產主義、三民主義及揭露不平等條約的宣傳品,在官兵中大量散發,並與他們廣交朋友,對前線官兵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部隊保持了明確的革命目標和旺盛的士氣。
7月中旬,國民軍駐陝司令部按照馮玉祥的電令,開始限制共產黨員在國民軍內的活動,接著又加緊反共清黨,搜捕共產黨員。由於得到楊虎成將軍的保護,任鼎昌等一批共產黨員安全離開皖北,返回西安。不久,他又帶著黨組織的指示信,返回甘肅寧縣太昌鎮,與8月份回到家鄉的共產黨員王孝錫、胡廷珍、王彥聖、王之經等人會合。按照上級指示,他們一起研究了今後的行動方針和工作計畫,決定胡廷珍回河州家鄉,他與王孝錫等人留在寧縣,分別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堅持革命鬥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中共邠寧支部,王孝錫任書記,王彥聖任組織委員,任鼎昌任宣傳委員,王之經任青年委員。同時,又整頓了1925年暑假期間建立起來的“青年社”,發展了一批新社員,以“讀書會”形式為掩護,組織大家學習馬列主義學說,進行革命宣傳,發動民眾開展抗捐抗稅鬥爭,迫使當局撤去貪贓枉法的寧縣縣長索呈祥的職務,追回其任意攤派的一筆款子。這一鬥爭的勝利,產生了很大影響,一時震動了周圍各縣。
1927年11月,受中共邠寧支部委派,任鼎昌前往平涼,與地下黨取得聯繫,決定以在平涼師範任教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1928年2月5日,任鼎昌又一次來到平涼,擔任平涼師範教師。他利用講社會學的條件,自編教材,向學生講授社會發展簡史和維物史觀,傳授進步思想,受到學生的尊敬。為了恢復地下黨組織,任鼎昌在平涼效區歇馬殿一帶與地下黨員、共青團員及進步人士積極聯絡,使中共平涼特支工作重新恢復起來。1928年4月,甘肅省國民黨清黨委員會派人潛往隴東一帶,與當地軍政當局一起,大肆搜捕共產黨員。4月17日下午任鼎昌被反動當局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共青團員韓莊。兩天后,任鼎昌被囚車押解蘭州。在獄中,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任鼎昌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沒有出賣同志,也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同年11月,王孝錫不幸被捕,審訊時,敵人讓任鼎昌與王孝錫當堂對質,妄圖一舉突破,達到將隴東共產黨一網打盡的目的。任鼎昌再次經受了揭背花、壓槓子、老虎凳等酷刑,保護了自己的同志和戰友。無數次的酷刑折磨,使他遍體鱗傷,雙腿不能站立,但他仍以堅定的信念,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他在獄中堅持記日記,期望“風吹烏雲散”後光明來臨。在敵人準備殺害他之機,由於潰爛的傷口發生嚴重感染,任鼎昌於1929年10月逝世於獄中,時年僅30歲。
寧縣人民沒有忘記生長在自己土地上的優秀兒子,為他修建了陵園,用他的事跡教育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