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邦哲

任邦哲生物化學家(1909-2001)。湖南汨羅人。中央大學肄業。曾留學美國。193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38年獲密西根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大學、上海醫學院、湘雅醫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湖南醫學院、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國生物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學會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64年組織調查組,在我國開展異常血紅蛋白(Hb)的調查,發現了我國第一個異常Hb新品種武鳴,後又發現瓊海與廣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任邦哲
  • 職務:生物化學家
  • 籍貫湖南汨羅
  • 入黨時間:1983年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成就與榮譽,任職信息,

人物簡介

任邦哲生物化學家(1909-2001)。湖南汨羅人。中央大學肄業。曾留學美國。193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38年獲密西根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大學、上海醫學院、湘雅醫學院教授。建國後,歷任湖南醫學院、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國生物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學會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64年組織調查組,在我國開展異常血紅蛋白(Hb)的調查,發現了我國第一個異常Hb新品種武鳴,後又發現瓊海與廣州。
任邦哲
任邦哲

人物經歷

1909年11月1日出生於湘陰縣塾塘鄉唐家橋。1929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學系,多次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32年赴美國留學深造,1933年獲美國西南大學文學學士學位,193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有機化學理科碩士,1938年獲密西根大學研究院生物化學科學博士。1938年回國後,歷任成都中大醫學院、重慶上海醫學院、國立藥專、長沙湘雅醫學院等校生物及有機化學教授,兼任上海醫學院訓導長、湘雅醫學院教務長等職。1954年湘雅醫學院改名湖南醫學院,任基礎部主任兼學術委員20年。1979年冬奉調支援暨南大學新建醫學院,任生物化學教授,負責創建生化教研室,主持生化教學科研工作。
他自幼養成勤學習慣,中學和大學時代深知唯有勤奮好學、成績優良才有出路。在美國留學的6年中,堅持課餘做工,仍以優秀成績獲得獎學金,是科學博士和ΣX榮譽學會會員。他不顧美國導師的一再挽留,仍堅持回來報效祖國。在湖南醫學院基礎部任主任時,堅持教學改革,事業蒸蒸日上,1960年榮獲優秀教師稱號,並出席湖南省先代會。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能力,尤其善於抓住機會,緊密聯繫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品德教育,深受學生歡迎。

成就與榮譽

60年代,他對湖南鉛鑄工人情況作過周密調查研究,提出對工人生活、工作環境加以改善,使中毒狀況逐漸消失。1963年,從湖南300多種水稻中,篩選出10餘種含蛋白質11-13%的良種,為提高人民民眾的營養水平作出了貢獻。1964年,組織中國第一個異常血紅蛋白( Hb)調研小組,發現第一個異常Hb新品種一一Hb武鳴,成為中國異常Hb研究的創始人和奠基者。1978年,衛生部在科學大會上授予該成果科技進步獎。1979年調廣東後,繼續開展異常Hb研究,共調查約30萬人,發現26個品種,其中有4個為國際新品種。他鍥而不捨,並運用新技術快原子衝擊質譜儀測Hb結構,用穆斯堡爾譜測Hb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均獲得滿意的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研究異常血紅蛋白的10年中,在國內發表臥論文30篇,其他論文數十篇,獲廣東省科委、高教局、衛生廳等頒發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三等獎三次。1990年被國家教委授予"科技工作40年成績卓著"獎狀。1991年獲國務院醫衛工作突出成就獎及津貼。1994年獲國務院僑辦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他與人合編著作9部,其中1959年、1981年參加衛生部組織編寫的《生物化學》兩部,1981年主譯《生物化學》原著一部,1994年主編《生物化學與臨床醫學》以及《血液生理學》專輯、《醫學百科全書·生化分冊》、《漢英醫學大辭典》等。曾先後赴澳洲佩斯、泰國曼谷、美國紐約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並作了有關中國異常陸及中國生化教育的學術報告;應香港大學邀請作短期講學,應澳門政府邀請在華南血液病研討會上作了廣東省異常Hb分布及其特點的報告。

任職信息

1960年任湖南省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1978年後,任衛生部生化專題委員、醫衛科研八年規劃生化組組長、學位授予資格評審委員、中國生化學會常務理事及名譽理事、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國際生化協會(IUB)生化教育雜誌編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