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任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是任丘市制定的規劃綱要。

基本介紹

任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加快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本規劃綱要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七屆六次全會、滄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和《中共任丘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是未來五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宏偉藍圖。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巨觀環境
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各種風險挑戰,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機遇,以牽動全局的石化基地建設、城市建設、新農村建設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為突破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提前或超額完成,為“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全市經濟穩定增長,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09.8億元,比“十五”末增加108.4億元,年均遞增6.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81.9億元,比“十五”末增長2.14倍,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9億元,年均遞增25.8%和14%。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41.3億元,年均遞增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7億元,年均遞增22.3%。農民人均純收入7359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6762元,年均遞增11.3%和10.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1.4億元,年均遞增16.9%。五年來,我市綜合經濟實力一直穩居河北“十強”縣市前列,連續三次入圍全國百強縣市之列。
(二)華北石化公司煉油及配套項目勝利奠基開工,石化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把石化基地建設作為全市的頭號工程,舉全市之力強力推進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等重大項目建設。經過艱苦努力,總投資100多億元的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成功奠基,預計2011年年底前全面開工建設,河北省第一個千萬噸煉油項目正在由藍圖變為現實。任丘熱電項目於2010年7月正式開工,圓了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熱電夢想。一個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石化產業基地正在快速崛起。
(三)項目建設紮實推進,經濟發展增添新活力。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投資、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計增投入,集中精力上項目。嚴格實行重點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定期調度,全程服務,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大廣高速任丘段、永基光電太陽能、聯塑市政管道、榮盛公司水下井控設備研發等一批投資超億元的國家、省級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竣工投產。“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啟動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845個,投資總額達406.4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85個,省級重點項目25個,是我市項目建設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大項目好項目數量最多的時期。
(四)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產業升級進一步加快。通過改造提升鋁型材、機車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石油鑽采及石化裝備製造、鐵路機車及電器配件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全市特色產業規模明顯擴張,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2010年,石油化工、鋁型材、機車、石油鑽采及石化裝備製造、鐵路機車及電器配件製造等產業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350億元、60億元、58億元、15億元和50億元。工業園區聚集效應逐步顯現。啟動了開發區、雁翎和燕南三個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開發區擴區通過省政府審批,雁翎工業區被列為省級重點培育產業聚集區,燕南工業區總投資6億元的石油鑽采設備配件園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三個工業園區已成為我市重要經濟成長極。到“十一五”末,全市三次產業比例由“十五”末的3.4:80.8:15.8調整為3.7:68.5:27.8。
(五)三年大變樣目標基本實現,城市面貌發生新變化。深入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堅持高水平規劃城市,完成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編制了百萬人口城市空間戰略規劃,開展了重點區片的城市設計,完成了供熱、旅遊等專項規劃。堅持高標準建設城市,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以“十個一”工程為抓手,每年實施一批重點城建工程。“三片一線”改造工程順利推進,會戰道區片改造一期工程順利實施。建設了渤海花園、楓華府邸、金地花園等一批高標準住宅小區,有效改善了居住環境。道路暢通工程新建改造市區道路12條。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處理工程均已投入運行,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庫區建設已經完成,並投入運行。堅持高效能管理城市,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理順了城市管理機制。深入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五大綜合整治活動。實施大規模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十五”末的32.4%提高到現在的35%,城市化率達到55.1%,連續多年居全省各縣市前列。“十一五”時期成為我市城市建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拆遷範圍最廣、成效最明顯的時期。
(六)統籌城鄉發展,新農村建設開創新局面。通過實施重點鎮帶動戰略,新農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鎮村體系規劃已編制完成,5個重點鎮和25個省級新民居示範村建設全部啟動,我市被列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縣(市)。累計投資5億元,新修農村公路327.8公里,改造危橋243座,解決了235個村的人飲安全問題,新增農村電氣化村98個,完成了農村危橋三年改造、農村城市化供水改造和農村電氣化改造等一系列強農惠農工程,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引進、新上產業化龍頭項目160個,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5%。糧食生產連續5年實現穩產增收,2010年達到44.5萬噸。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取消了農業稅,共發放各類直補、補貼資金3.4億元。
(七)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工作邁出新步伐。“十一五”期間,先後舉辦了外商投資說明會、項目發布會等大型招商活動31次,參加上級組織的經貿活動48次。全市累計引進外資項目28個,契約利用外資達1.6億美元以上;外貿自營出口權企業達到74家,出口創匯4.5億美元。
(八)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不懈地實施節能減排攻堅活動,通過明確各級各部門的責任目標,制定高耗能企業限(停)產預案,加強用電監管,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節能技改,開展環保利劍和“六個三”減排專項行動,推動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了對白洋淀流域的綜合治理,連續三年實施引黃補淀工程,共向白洋淀引水3億立方米,區域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觀。到2010年底,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6%,化學需氧量減少509.6噸,二氧化硫減排342.2噸,全市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10天以上,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確定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目標。
(九)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五年來,我們堅持每年都謀劃實施一批民生工程,集中財力辦好民眾關心的大事、實事,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面落實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所有農村中國小在編教師工資全部由市財政發放。中國小布局調整快速推進,多方投資5億多元,積極實施中國小布局調整、校舍安全和取暖改造工程,一中新校區建成使用,新建、改建、遷建中國小和幼稚園99所,教育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文化建設長足發展。建成了7個綜合文化站,125個農村書屋。鄉村文化日益活躍,湧現出文化藝術團體160餘個,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全市新增就業1653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4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416人;我市被列為國家首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市),城鄉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8萬人,參保率達到90.65%;全市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達到2.6萬人;投資6000多萬元,建成區域中心敬老院6所。醫療衛生水平顯著提升。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民參合人數達到54萬人,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57萬人。啟動了總投資2.8億元的市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完成了25所鄉鎮衛生院改造工程,建成村級標準化衛生室380個。住房保障力度加大。160戶城市低收入家庭喜遷廉租房,為1000多戶職工解決了住房困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開展了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全市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十一五”時期,是任丘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們遇到困難最多、取得成就最大、書寫任丘歷史新篇章的五年;是我們發展大煉油、修建大高速、做強大產業、培育大園區,提升產業檔次和綜合競爭力的五年;是我們統籌城鄉力度最大、城鄉面貌變化最明顯、城市品位提升最快的五年;是我們順應民意、加大投入、改善民生,大力推進和諧任丘建設的五年。“十一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上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奮力拚搏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是油地雙方團結共建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石化產業“一業獨大”,高新技術產業薄弱,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較少,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龍頭企業不多。二是城鎮化水平偏低,城市區位功能不明顯,城市化水平落後於工業發展水平。三是資源要素制約嚴重,能源、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約束偏緊,節能減排壓力較大。四是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農業生產基礎十分薄弱,生態建設相對滯後,民生工作和社會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等。
二、面臨的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任丘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縱觀國情、省情、市情,我市“十二五”時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有利於推動我市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二是《京津冀地區區域規劃》、《河北省秦唐滄地區發展規劃》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著力推進環首都經濟圈和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為我市承接京津、融入京津、借力京津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隨著大廣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鐵路的建成通車,我市將形成快捷、通暢、立體的綜合交通網路,進一步拉近我市與京津的距離,我們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我市與京津地區經濟合作的範圍必將進一步擴大;三是國內“南資北移”趨勢明顯,有利於我市更好地引進項目、資金,承接產業轉移;四是上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任丘石化產業發展,明確要求全力推進千萬噸煉油和百萬噸乙烯項目建設,有利於我市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更好地擴張產業,聚集要素,為打造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五是多年來的持續投入形成了明顯的累積效應,“十一五”時期,預計我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392億元。隨著我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業支撐能力的不斷增強,民生的不斷改善,尤其是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任丘熱電、會戰道區片改造等一批興市立市項目陸續奠基、開工建設,有利於實現任丘經濟社會發展的“二次騰飛”。
(二)未來五年任丘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任丘未來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困難和壓力。從國際看,後危機時代經濟全球化步伐開始放緩,海外資本輸出處於低谷狀態,“外需”恢復緩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對我們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參與國際競爭將產生不利影響。從國內看,競爭壓力明顯增大,資源環境、結構調整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加劇,社會轉型期間暴露出來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問題將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約束。從我市自身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還存在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發展方式粗放、體制機制障礙、資源要素瓶頸制約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諸多問題和矛盾。
綜觀全局,“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條件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面臨著加快發展的寶貴機遇,也面臨著各種嚴峻挑戰。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和榮譽感,積極做好應對複雜局面的準備,牢牢把握機遇,主動迎接挑戰,團結拼搏,開拓進取,努力實現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章 總體要求和戰略目標
一、總體要求
根據我市現有的基礎條件和未來發展趨勢,確定“十二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打造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全省重要石化產業基地、京津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為目標,強力推進石化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更加注重石化基地建設,更加注重項目建設,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城市建設,更加注重新農村建設,更加注重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二、基本原則
適應“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必須牢牢把握好以下幾項原則:
——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發展對於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造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具有決定性意義。發展是硬道理,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堅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落實“五個堅持”,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在好中求快、快中求好,促進加快發展與轉變發展方式相統一、擴大總量與提高發展質量相統一。
——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項目是發展的載體。堅持以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規劃的目標、任務、措施落實到項目建設上,謀劃、儲備、建設一批興市立市、富民強市、惠民便民的工業項目、城建項目和民生項目,切實做到以項目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構和諧。
——堅持以石化興市為主導。繼續堅持以打造大基地、培育大產業、快上大項目、搞好大配套為目標,按照“油頭化身”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石化基地和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建設。以此為依託,新上一批上下游延伸項目,壯大石化產業規模。
——堅持以工業強市為重點。在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同時,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強化工業經濟主導地位,加速工業化進程,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
——堅持以城鎮化發展為路徑。按照滄州“一主兩副”城市發展戰略部署,以打造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城市發展步伐和新農村建設。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金融體制、財政體制、文化體制等改革;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構築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為大發展快發展聚集產業、項目、資金、技術、人才。
——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作為社會發展的重點內容,充分體現惠及民生、和諧發展的要求,謀劃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和民生工程,著力促進民生有新改善,社會事業有大發展。
三、奮鬥目標
根據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到“十二五”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是:
1.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到201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755億元(2010年價),年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33億元,年均增長20%;全部財政收入總量達到159億元,年均增長14%,一般預算收入總量達到28億元,年均增長15%。
2.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更加合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服務業全面發展。產業進入加速增長時期,到2015年,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為3:67:30。
3.城鎮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達到60%,市區人口達到50萬,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
4.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全省重要的石化基地初具規模,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主,鋁型材、機車、石油鑽采設備及石化裝備製造、鐵路機車及電器配件製造等產業共同發展的“一大多強”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五大產業年銷售收入分別達到870億元、120億元、100億元、37億元和100億元。
5.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到2015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7600萬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5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20%和18%。
6.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到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800元,年均增長8%。
7.民生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教育、衛生、文化、科技創新和社會保障體系。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到2015年,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93.1%以上,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4%以上,農民養老保險金髮放標準明顯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
第三章 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
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在石化基地建設、工業園區建設、項目建設、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城鎮化進程、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開放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一、加快實施石化興市戰略,全面推進石化基地建設
堅持把發展石化產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實施石化興市戰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石化基地建設,做大“油頭”,延長“化身”,促進石化產業提檔升級。加快石化基地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著眼煤、電、熱、煉一體化發展,全力打造循環發展、環境友好型科學發展示範區。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把任丘建設成為產業延伸度高、產業間關聯性強、產品附加值高的現代化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加快華北石化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建設,加強與中石油的溝通聯繫,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遇到的難題,確保2013年竣工投產。按照“和諧、穩定、有序、統一”的要求,加快村莊居民搬遷安置新村建設進度,完成城市居民搬遷補償和安置小區的征地、規劃設計等工作,確保按期完成煉油項目防護距離內所有居民的搬遷安置。強化服務,加快任丘熱電廠及鐵路專用線建設,確保2011年底前竣工投產。完成百萬噸乙烯項目可研評審並上報國家發改委,力爭列入國家和省“十二五”規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不斷提高石化基地綜合承載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石化項目建設,以千萬噸煉油項目為依託,發揮久久工貿有限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新上一批石化產業鏈延伸和上下游配套項目,重點抓好5萬噸/年MTBE裂解制異丁烯、25萬噸/年碳四芳構化、2萬噸/年順酐、1萬噸/年氯化聚丙烯、5萬噸/年己二酸等石化項目建設。到2015年,石化基地主營業務收入突破600億元。
二、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按照國家、省產業調整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主要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項重點工作。同時,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按照“內涵擴大為主,改造提升並舉”的思路,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技術條件,加快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升級改造步伐。機車產業以現有五家整車製造企業為依託,加快重組步伐,做大做強產業龍頭,提升配套加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積極開展產品“創優質,創品牌”活動,爭創中國馳名商標。鋁型材產業以雁翎工業園區為載體,推動企業、項目和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積極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工藝,用先進生產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以鋁型材產業規劃為指導,逐步推進該產業由民用型材向工業型材方向轉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十二五”時期把我市建成全國最大的三輪機車生產基地和長江以北重要的鋁型材生產基地。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抓住國家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以低碳、綠色、生態為目標,重點引導培育石油鑽采設備及石化裝備製造、鐵路機車及電器配件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突出壯大領軍企業,謀劃重大項目,切實抓好榮盛公司水下井控設備研發、新華高壓電氣化鐵路接觸零部件、永基光電太陽能等項目建設,把新興產業逐步打造成為我市的後續支柱產業。
加快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緊緊抓住省加快工業聚集區和開發區(園區)發展的有利時機,將工業園區作為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有效平台。按照“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的思路,推動項目向園區投放、工業向園區集中、創新要素向園區匯集,完善基礎設施,提高配套能力,大力培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工業園區,力爭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開發區,雁翎工業園區成為省級園區。在進一步完善現有工業園區服務功能、提高承載能力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鄉鎮挖掘和整合土地資源,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重點推進雁翎工業園區二期、石門橋鏈輪基地二期和開發區的擴區升級工作,進一步壯大園區規模。以工業園區建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到2015年,開發區、雁翎工業園區年銷售收入分別達到500億元和210億元。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堅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再造,通過嫁接、引進、重組等多種形式,積極扶持培育榮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新華高壓有限公司等一批支撐經濟發展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培育和支持龍頭企業集聚國內外創新要素,形成一批極具增長潛力的新興產業群,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承接能力,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孵化體系。支持和引導開發區和各類工業園區大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推進整合各類資源,開展企業間的專業化協作和強強聯合,打造和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鏈。堅持以人為本,招才引智,培養和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
三、加快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投資拉動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項目建設是實現大發展、快發展、跨越發展的強力支撐。加快項目建設,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既符合國家巨觀政策導向,也是加速任丘崛起的需要,必須堅持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在建一批、新上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進一步完善項目的生成機制和推進機制,緊扣國家政策導向和我市產業布局,積極謀劃一批興市立市的重大項目,以戰略促規劃,以規劃帶項目,以項目保投資,強化項目支撐作用。全力加快一批投資超億元乃至超10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抓好任丘熱電二期工程、永基光電太陽能、聯塑市政管道(河北)有限公司擴建、河北瑞安達電纜有限公司礦用特種電纜、任丘市海光汽車配件商貿有限公司年產10萬套汽車內飾件、河北盛騰化工有限公司芳烴分離等一批興市立市的大項目,逐步建立增速平穩較快、結構持續最佳化、效益不斷提高的投資增長機制。
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緊緊圍繞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這條主線,在保持投資平穩較快增長的基礎上,實現投資從擴大規模為主向最佳化結構為主轉變,從注重速度為主向提高效益為主轉變,從政府帶動為主向啟動民間投資為主轉變。突出我市石化特色,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產業投資比重。把培育新興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加大對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新材料、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的投入力度,繼續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城鄉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的投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突出抓好項目融資。加強政府對民間投資的支持和服務,積極構建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和財稅支持體系,探索引導規範民間投資機制,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把民間投資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充分發揮我市的區位優勢,不斷最佳化招商引資環境,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和水平,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減排更好地結合起來,著力提升招商引資的規模和檔次。建立健全上市推進體系,不斷推進知名企業的上市工作。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
按照中心城區——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城鎮發展框架思路,加快中心城區及村鎮的建設步伐,構建規模合理、布局科學的城鎮體系新格局。
(一)著力加快城鎮化進程。按照滄州市“一主兩副”城市發展戰略部署,以打造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打出“白洋淀畔明珠”、“華北石化名城”兩張名片,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城市發展步伐。科學修編城鄉總體規劃,儘快完成控制性詳規和各類專項規劃,引領城市的發展。堅持加大投入、打造精品、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原則,加快推進以“三片一線”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工程。抓好會戰道區片改造,儘快建成聚集與輻射效應明顯的城市中心商務區;建成以“一樓五館”(行政辦公大樓、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體育館、游泳館)為主的一批精品工程,促進城市風貌特色上水平;加快推進106國道市區段改造,依託物流中心、商貿一條街等項目,努力打造106國道沿線大型商業帶;進一步抓好城市道路、天然氣入戶、城市集中供熱管網、城市污水管網等項目建設,啟動南水北調中線一期配套工程,實施聚龍淀整治改造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以及白洋淀蓄滯洪區安全建設項目,全面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抓好石油礦山公園、市民廣場、停車場綠化帶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位;把城市水系建設提上重要日程,科學規劃,儘快確定流水線路,逐步開展環城水系的建設,增強城市活力與靈氣。加快交通道路建設,重點抓好大廣高速連線線、津保南線繞城線、雄鄚路等項目,謀劃石港高速任丘支線。不斷探索完善城市管理機制,推進城市管理標準化、規範化和法制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啟動鄚州新城建設,把鄚州新城建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圍繞白洋淀旅遊區、主城衛星城的定位,以重點鎮建設為切入點,爭取利用五年時間搭起新城框架。堅持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精心編制各類規劃,以規劃為指導,做好發動民眾、鎮村改造、土地徵用等各項重點工作,適時展開基礎設施、居民小區等工程建設,努力打造與主城區優勢互補的副中心城市。
(二)著力加快新農村建設。按照以重點鎮建設為突破口的思路,繼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構建統籌城鄉發展新格局。按照“六個一體化”要求,加快制定重點鎮建設中的財政投入、戶籍制度改革、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為重點鎮建設有序、持續推進提供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加快5個重點鎮建設步伐,率先建成議論堡鄉大征社區、北漢鄉小李莊社區、辛中驛鎮中心社區,全面展開5個重點鎮的鎮區建設,五年後,每個重點鎮聚集人口達到3萬人,並逐步建成一批新型農村社區,初步形成中心城區——重點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城鎮發展框架。通過新農村建設,每個重點鎮騰出建設用地1500畝以上,建成一批初具規模的工業園區。加快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發展環境,使民營企業更多地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村道路建設,形成快捷、暢通、立體的綜合交通網路;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防洪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抓好任東北220千伏變電站、任東環110千伏變電站建設,使電網結構更加合理;大力發展沼氣、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抓好農村電氣化發展;繼續完善和鞏固村村通廣播電視;加強農村文化室、衛生室和民眾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建設。推動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三)著力加快統籌城鄉一體化進程。一是科學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合理調整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聚集、農居分布、基礎設施、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促進城鄉各類規劃的互相銜接和協調。二是最佳化城鄉土地利用,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大農村居民點空間整合和建設用地整理力度,為中心城區發展提供用地保障。三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道路、供水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銜接,促進基礎設施工程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四是統籌城鄉占地補償標準,健全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統籌農村養老保險,積極做好城鄉社會保障制度的統籌銜接。五是統籌城鄉人口流動和勞動就業,逐步建立區域和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勞務市場和戶籍管理制度,推動農村人口有序流動和充分就業。
(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優質、高效、外向、生態、安全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施糧食增產計畫,確保“十二五”期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中有升。培育壯大蔬菜、養殖、棉花等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抓好高效農業示範基地、河北烏蘭布和乳業有限公司二期液態奶等農業項目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扶持壯大龍頭企業,以農產品質量標準為重點,打造綠色品牌,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休閒農業,依託京津消費市場,做大做強畜牧、果品、蔬菜產業。以白洋淀為依託,打造高效生態設施漁業產業帶,建設一批漁業觀光項目。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水平。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搞好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鼓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五、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三產比重和水平
按照“拓寬領域、增強功能、最佳化結構、優勢互補”的要求,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農村,加快培育消費熱點,提高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
積極發展旅遊業。以建設京津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為目標,依託白洋淀、溫泉資源和扁鵲文化三大優勢,按照任丘市旅遊產業總體規劃,整合鄚州、苟各莊、七間房等鄉鎮的旅遊資源,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創新行銷方式,豐富旅遊產品,培育一批精品景區和線路,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發展。謀劃和實施一批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打響白洋淀生態旅遊品牌,促進旅遊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和品牌化經營,延長服務鏈、產業鏈和經濟鏈,把旅遊產業打造成為我市新的經濟成長極。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物流業:以石油化工、鋁型材、機車等優勢產業為依託,謀劃建設1—2個大型專業物流園區,培育一批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功能配套、技術裝備先進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拓展物流服務功能。金融服務業:吸引全國性和區域性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機構進駐任丘。鼓勵成立民間小額貸款機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商務服務業:積極發展和規範各類服務組織,建立一批從事產權轉讓、資產評估、法律服務和就業服務的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建築設計、裝飾工藝、項目諮詢、廣告策劃等創意服務業。
全面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著眼構建城市中心商務圈,充分發揮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擴大消費的重要作用,積極發展、規範提升消費服務業和新興行業。商貿服務業:以副食酒類、果品蔬菜、家具建材等專業市場為依託,全力打造106國道商業帶;以會戰道區片改造為契機,全力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中心商務區;以燕春樓商貿中心和華油購物廣場為龍頭,全力打造兩大購物商圈;加快大型超市、社區連鎖店建設,努力構築“一帶、一區、兩圈、多業態”的商貿服務格局。休閒娛樂業:培育扶持龍頭餐飲企業,增強餐飲住宿業的整體競爭力;鼓勵開展多種形式文化休閒活動,促進多種文化形式的交流融合。開展多樣化健身活動,引導居民健身消費。房地產業: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和行業管理,制定房地產開發及住房保障規劃,實現房地產開發與拆遷改造的有機結合。社區服務業: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創新社區服務形式,鼓勵發展衛生服務、家政服務、老年服務、幼兒服務為主的社區服務。
六、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
要實現建設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目標,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進企業循環、區域循環,工業、農業、城市循環,構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增長方式。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節能技改項目建設,推進清潔生產示範企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生態循環型鄉村建設,構建循環經濟型社會。重點抓好石化基地的循環經濟建設,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減少排放;搞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實現肥料就地還田、秸稈集中利用。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為重點,加強能源、水資源、土地和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管理,創建一批節約型城鎮、單位、企業和社區。
(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積極促進工業污染全防全控,通過結構調整、工程治理和管理減排等方式實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消減。完善污水防治、垃圾處理體系,推進城鄉環保“一體化”建設。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推進城市增綠,提高城市綠化率。建設和保護好白洋淀濕地生態功能保護區。繼續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工作,強化對大氣污染、固體物污染、噪音污染的綜合整治,綜合防治農業污染、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不斷推進環保能力建設。
七、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以改革強活力,以開放借外力,聚集合力加快發展,創新政府服務,依託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深化改革。緊緊圍繞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探索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擴區途徑。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法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步伐。大力實施行政服務提速工程,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改革縱向串聯式的審批方式,實行聯席審批會議制度,提高審批效率。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改革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用人和分配製度,逐步建立起政事職責分開、法人地位明確、單位自主運營、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體制。完善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管理制度,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度。
深化其它各項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機構進駐我市;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投融資中介服務、上市推進、信貸協調等四大體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最佳化財政收入支出結構,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把新增財力更多地用於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保基本醫療保障、基本藥物制度等落實到位。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和降低戶籍準入門檻,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深化農村改革。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制定土地流轉鼓勵扶持政策,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建立征地合理補償機制和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強化農村金融服務,增強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三農”服務職能,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保險,探索農業保險與農村小額信貸互相推動的新模式。
(二)擴大開放。適應國家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形勢,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有效防範風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努力提高開放質量和水平。改進招商方式,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以領導招商、產業招商、園區招商和企業招商為重點,深入開展小團組、一對一、專業化、精細化招商,提高項目洽談簽約率、契約履約率和開工建設率。突出重點招商,充分發揮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以省加快建設環首都經濟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全面對接,積極開展與國家部委、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央企的交流與合作,承接京津產業轉移。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的合作,引進一批興市立市的大項目、好項目,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搭建對外開放平台,充分發揮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視窗作用,完善功能,強化服務,增強對項目、資金等要素資源的吸納能力。到2015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7600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5億美元。
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扶持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合作,鼓勵企業到境外興辦資源類開發項目,支持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專業公司獲得對外承包工程經營權,開展國際工程承包。積極發展海外勞務輸出,建立對從事境外業務人員的培訓制度,提高輸出勞務的素質和層次。
八、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繁榮社會各項事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事業繁榮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教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最佳化教育布局和結構,健全教育投入機制,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一是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進一步健全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機制,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時,加大扶持民間資本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二是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整合最佳化教育資源,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城區中國小規劃布局調整,構建城區教育發展的新格局,強化農村基礎教育,努力提高農村教育規範化、標準化、均衡化水平;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最佳化年齡文化結構。三是加快發展高中和職業教育,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快高中建設,提高高中階段普及率,加大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到2015年,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
科技和人才。一是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建立產品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設立研發基金,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二是加快建設科技服務平台,圍繞主導產業,加強科技諮詢、評估、論證等中介機構建設,構建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公共科技服務三大平台,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三是建設科技合作和交流平台,加強同國內特別是京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支持國內外跨國公司和研發機構在我市建立或聯建重點實驗室。四是加大人力資源開發與套用。全面落實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突出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加快培養引進科學發展急需專門人才,積極培養鍛造高層次的黨政、專業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等人才,統籌推進高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等各類人才發展。完善人才管理、引進、流動、培養、使用、激勵等機制,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
文化和廣播電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保護、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規範繁榮文化市場和新聞出版市場,加大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基層特別是農村民眾文化活動陣地和文化設施建設,繼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村書屋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廣播電視巨觀管理和微觀運行體系,進一步完善以數位化、網路化、自動化、智慧型化為標誌的有線、無線覆蓋傳輸體系,加快廣電文化產業發展。
衛生。一是最佳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市人民醫院遷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解決城鄉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二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鞏固和完善新農合制度,不斷擴大參合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減輕民眾就醫負擔。三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繼續抓好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抓好婦女兒童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做好愛滋病防治工作;抓好標準化、規範化衛生監督體系建設;抓好市婦幼保健院遷建工作,力爭2011年立項,2013年竣工。四是規範醫療衛生市場秩序。嚴格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準入機制,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五是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快推進市中醫院改革和建設步伐,完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六是加快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建立公益性的管理體制和新的運行機制。
勞動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加速建立擴大就業的長效機制。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種所有制中小企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促進充分就業。不斷健全和完善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就業問題。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依法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和監察,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的作用,建立和諧勞動關係,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
社會保障。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擴大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進一步完善救助體制,加大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力度。全面推進孤兒救助工作,完善孤兒救助制度,落實醫療、教育、最低養育標準等福利待遇,為孤兒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以滿足中低收入老年群體基本服務需求為重點,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到“十二五”末,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以上,3%的老年人實現機構養老,9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服務實現居家養老;社會養老機構床位數占50%以上;建立並逐步完善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和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認真解決低收入民眾住房、醫療和子女上學等問題。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保障和救助等公益性事業,建立健全統一、協調的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管理服務網路,加快社會保障信息網路建設,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
人口與計畫生育。加強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完善計生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優生優育,全面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強化基層計畫生育服務職能,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最佳化人口結構。更加重視和關注老年人問題,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社會管理。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突出社會管理的職責,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工作,發揮民眾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健全利益協調、訴求表達、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等綜合調控機制。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眾工作,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強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特殊人群幫教管理、社會組織管理服務、社會治安重點地區綜合治理、網路虛擬社會建設管理。推進公正廉潔執法,提高執法公信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完善城市社區功能,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創新民主權利實現形式和保障機制。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健全災害性天氣監測設備,建成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和覆蓋城鄉的氣象預警接收終端設備,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建設投入力度,建成3個固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和3部人工影響天氣流動作業車。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精神,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做好國防動員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落實優撫政策,密切軍政軍民團結。大力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村委會、居委會等自治組織建設。做好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工作。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強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化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完善規劃體系,加強協調銜接,健全重大項目實施的保障機制,建立規劃實施和評估機制,使規划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和規範化,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確保實現“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
一、完善規劃體系,強化引導功能
本綱要是“十二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綱領。各鄉鎮、各部門必須統一思想,維護綱要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保障規劃綱要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指導和調控作用。科學合理地編制和完善各個專項規劃、行業規劃,做好與本規劃綱要的銜接。要制定工作方案、年度計畫,重點項目安排、基礎設施建設要確保與本綱要指導方向相吻合。
二、建立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的保障機制
堅持用開放的理念和市場化手段,大力培育和引進多元投資主體,切實保障規劃提出的基礎設施、工業、農業、服務業、環保、節能減排、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重大項目的實施。財政年度計畫和長期資金的安排必須圍繞規劃提出的重大任務,保證規劃提出的重大政府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對一般競爭性項目,制定鼓勵政策,引導社會投資,努力爭取國家、省在項目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制定規劃項目工作制度。加大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的投入,做深做透規劃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對“十二五”規劃主要項目進行分類指導、分級負責、分步實施。建立健全項目目標責任制和規劃項目動態跟蹤管理工作機制。
三、加強規劃實施的跟蹤和動態調控
建立完善規劃的評估、監督和調整修訂機制,加強規劃實施的跟蹤和動態調控,自覺接受人大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建議。加強規劃實施執行的監管力度,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實施的強制力、約束力。各有關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動態監測和跟蹤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實行規劃評估制度,組織開展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分析,形成評估報告,作為修訂規劃的重要依據。
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發揚埋頭苦幹、頑強拼搏、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優良作風,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紮實工作,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推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