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章

仲章,姓黎。據《中華黎氏通譜》載:第二十七代黎侯是黎仲章,系黎惠公六代孫,在位時被潞國宰相酆舒奪去世襲居住地。第二十八代黎侯是仲章之子,系惠公七代孫。公元前594年,在晉景公扶持下復立黎國,至公元前582年在位十三年,生子襄公。《文獻通考》記載:“仲章乃春秋時期古潞邑的第一位名賢。”

基本介紹

  • 全名:黎仲章
  • :黎
  • 所處時代:周王朝
人物生平,黎侯國歷史,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上黨古潞,名賢輩出。在順治版《潞安府志》的《名賢》里,記載的第一位名賢是春秋時期的仲章:“潞賢人也。酆舒為政,棄而不用,故伯宗數其罪而伐之。”在乾隆版《潞安府志》的《名賢》里記載的第二位名賢是周時的仲章:“潞賢人。酆舒為政,棄而不用,故伯宗數其罪,伐之。”在明萬曆十九年(1591 年)纂、天啟五年(1625 年)增修的《潞城縣誌》里,記載的古邑潞城的第一位鄉賢也是春秋時期的仲章:“才堪經濟,立足圖存。酆舒為政棄而不用。當時稱為遺賢。故伯宗數其罪而伐之。後崇祀鄉賢。”民國版《潞城縣誌》則記載仲章是周時名賢。這些志書的記載均表明:古潞最早的名賢就是春秋時期的仲章,也乃上黨地區最早的名賢。
唐天寶十三年(754 年),朝廷下令各地建名賢祠,祭祀歷代名臣義士。到了宋代,名賢祠被官方視為教化的工具,通過名賢祭祀典禮,士人們感受著先賢的風骨氣節,激勵自己效法。古潞百姓為了祭祀春秋時期的第一位名賢黎仲章,曾修建了鄉賢祠堂,祭祀仲章。所以,在《潞城縣誌》的又有了這樣的記載:“仲章,後崇祀鄉賢。”春秋時期潞邑名賢仲章,成為上黨歷史上記載的最早“名賢”

黎侯國歷史

在商王朝時期,的裔孫就分封於古黎,其部族被稱為“滁黎”、“黎方”,殷商晚期被稱為黎侯國,為殷商的附屬國。據殷墟卜辭記載,當時的黎國被稱為黎、黎方。商末時期,周人在西部興起,並在周文王的領導下開始了滅商的進程,即“西伯戡黎”。之後,周武王又封商湯後裔於黎,這就是春秋時的黎侯國,即現黎城縣一帶。到西漢至魏晉期間,今黎城縣地只是潞縣的一部分,而古黎侯國君傳至第二十七代,就是古潞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名賢黎侯仲章。
祖伊的黎侯國,從公元前1129 年至公元前718 年,存世四百一十一年。其間曾經在周宣王十五年(前812 年)被晉國所滅,不過很快復國。春秋初期,赤狄潞子國在今長治市潞城區一帶興起。這個潞子國是赤狄部落建立的子爵小國,史稱潞國,也稱為“潞子國”“潞子嬰兒國”“潞氏國”。到公元前719年,黎侯國第二十一代國君黎惠侯襲封黎侯。黎侯國的西南與赤狄潞國毗鄰。公元前718年,強大起來的潞國發兵奪取了黎侯國土。黎惠侯被潞國驅趕而失國後,被迫逃到衛國去避難。流落他鄉的黎侯日夜思念故國,歸心如箭,常常哀嘆: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時間久了,黎侯“式微,式微,胡不歸”的傷感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就形成了衛國民歌《式微》,被收入《詩經·衛風》中,在順治版《潞安府志》也有收錄。
第二十一代黎侯黎惠侯,宏侯太子,為晉國晉文侯(前805 年~前746 年)姬仇之女姬氏所生。公元前719 年壬戌(周桓王元年)襲封黎侯,次年晉封黎公,被潞國攻滅。娶鄭莊公之女姬氏,生子失記。從此,黎侯失國一百二十五年,第二十二代黎侯至第二十六代黎侯也失記。此後歷經一百多年,潞國的國君嬰兒娶晉景公(前599 年~前581 年)的姐姐伯姬為妻。從這個意義上講,潞子嬰兒和黎惠侯應該同是晉國的女婿。
從晉獻公到晉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間,赤狄與晉國的衝突、交往從未間斷。公元前594 年,潞子國權臣酆舒逼迫國君嬰兒絕晉之好。晉國在討伐潞子國時,歷數酆舒五大罪狀,其中第三條就是“棄仲章而奪黎氏地”。意思是:排擠迫害賢臣仲章,又奪取黎國領土,欺凌弱小國家。自古野無遺賢。凡明君者,都會任人唯賢,人盡其才。而此時的仲章,雖才堪經濟,立足圖存,但酆舒為政棄而不用,使他成為當時的遺賢。《左傳》附註曰:棄仲章而奪黎氏地,黎氏黎侯國。
曲梁之戰後,潞子嬰兒以滿懷感激之情迎晉國大將荀林父於其馬前,但得到的是荀林父以晉景公的名義怪罪潞子沒有保護好晉國公主伯姬的話。荀林父還託言曰:“黎人思其君久矣,乃尋訪到黎國後裔黎仲章,割五百家,築城以居之。”也就是說荀林父以晉景公的名義,責怪潞子國君嬰兒沒有保護好晉國公主伯姬,還託言黎人想有自己的國君,並且思君已久。於是,荀林父就尋訪到黎國後裔黎仲章,割潞地五百家,築城恢復黎侯國,使黎國百姓居住。《太平寰宇記》載:“古黎國。春秋曰:晉荀臨父滅潞,立黎侯而還。今縣(黎城縣)東一十八里黎侯城是也。”
荀林父名為復黎,實為滅潞。潞子嬰兒痛亡潞國,自刎而死。潞國人為紀念他,特為他立祠,即今黎城縣西仵鄉趙店有潞王祠,與潞城的潞河、古城僅僅一河之隔。在《重修潞王廟記》的碑文里記載說:潞子避兵東山,村民德之,為之立祠,因名潞祠山。據《黎城縣誌》記載,宋紹聖、明成化皆有廟碑,碑中言明,春秋便有潞王祠,是與隔河的鄰村古城一起修的,傳說有一年天大旱,祠被古城人燒了,後來趙店人把祠移到村里。從此,荀林父滅潞復黎後,黎仲章成為第二十七代黎侯國君。
黎侯國被滅一百二十五年後在晉景公的扶持下,再次復國,又傳世八十年。公元前514年,晉國率先實行封建郡縣制,取代世世相襲的姓氏宗法分封制,黎侯國被晉頃公改編為晉國名下的黎侯縣。黎侯國雖然降為縣,但其世襲領土仍舊歸黎侯宗室擁有。直至周赧王五年(前310 年),第三十九代黎定公管轄的黎侯縣被赤狄攻滅,黎侯宗室世襲領土才徹底失去。潞國因遺棄仲章,而成為晉國討伐其中理由之一,即“棄仲章而奪黎氏地”,這也成為潞國被滅國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賢臣仲章在當時已經是聞名天下。

史料記載

《文獻通考》記載古潞最早的名賢
從現有的歷史資料記載看,周宣王姬靜十五年(前812 年),晉國滅了黎侯國,隨即又復其國。黎侯已經有過一次被晉國滅亡的歷史了,面對潞國的強大,黎仲章作為國君,為了黎侯國的未來,殫精竭慮,積極謀劃國家存亡大計。黎仲章首先是在黎國的疆土穩定上,周密考慮,加強國防;其次是在黎民百姓的生存與發展上,立足圖存。那時,黎仲章的天賦、才能與智慧,被堪稱治國的英雄才幹。正如《潞城縣誌》里《人物誌》記載的:才堪經濟,立足圖存。
被縣誌記載古邑潞城春秋時期的名賢仲章,後被黎民百姓崇拜奉祀。
晉國滅潞復黎,以及潞邑遺賢仲章歷史,在《文獻通考》有詳細記載:“十五年,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晉侯將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雋才,不如待後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雋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嗜酒,二也。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傷其君目,五也。怙其雋才,而不以茂德,茲益罪也。後之人或者欲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討有罪,曰將待後,後有辭而討焉,母乃不可乎。夫恃才與眾,亡之道也。商紂由之,故滅。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為乏,盡在狄矣。’晉侯從之。”根據《左傳》記載:“宣公十有五年春,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那時的黎侯之國已被潞國所占,但潞國的權臣酆舒對名賢黎仲章棄而不用,使仲章成為歷史上最早的一位遺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