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評價,
內容簡介
該書深蘊戰鬥核心、軍隊特色、中國元素,描繪出中國軍人細膩獨特的精神脈絡,既有軍事變革大背景下的時代表達,又有各階層代表的情感追溯。強軍夢,戰歌高唱,強軍路,步履鏗鏘,小說裹挾軍味戰味撲面而來,讓讀者酣暢淋漓,久久回味。
作者簡介
竇椋,著名軍旅影視文學領軍人物,北京市重點文學創作高研班學員、武警部隊文藝骨幹培訓班學員,1989年7月22日生於山東高唐,2007年11月12日入伍,2012年5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5月以來隨軍隊野戰文化團隊深入高山海島、大漠戈壁、邊疆哨所,走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已出版文學著作150餘萬字,中篇小說被《中華文學選刊》《橄欖綠》等雜誌重點推介,多次獲解放軍文藝獎、武警文藝獎,作品具有較高辨識度和影響力,受到文藝界專家與廣大客群讚譽。
作品評價
文學評論家、《解放軍報》文藝評論版主編傅逸塵向筆者解讀竇椋作品時闡明,進入新時代,軍隊、軍人、軍旅生活正在經歷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如何因應強軍興軍偉大征程,創造屬於21世紀軍旅文學特有的新氣象、新風格、新經驗、新表達,對“新生代”軍旅作家而言既是考驗,也是機遇。竇椋雖然年輕,卻有著較為紮實的基層履歷,亦受過各級機關的歷練。他筆下的軍旅故事不再拘泥於底層敘事和小我視角,而是試圖表呈更為宏闊的生活幅面、更加高蹈的思想情懷、更加純粹的英雄精神。竇椋通過對都市、特戰、反恐和情愛元素的有效整合,直面改革強軍的嶄新實踐,建構起富於現代性的軍旅文學審美經驗。
著名編劇、作家馮驥表示,竇椋作品上接天光,下接地氣,青春勵志,他的文學之路定會更加寬廣深遠。
軍旅作家、《武警指揮學院學報》主任、主編王鳳英認為,新時代軍旅生活有著難以複製和想像的充盈與色調,因為慣性,更多時候軍旅作家以想當然的感知方式、審美方式來應對巨大的新挑戰,從而拙於把握當下的任務變化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比如軍隊改革,比如反恐。但竇椋卻敏銳注釋了當下軍人的忠誠與使命所蘊含的時代意義,這使作品有效連結起與軍人的精神氣質、忠誠的軍人人格等更符合新時代語境的相關性,這是非常重要的題材掘進。因這不僅關乎當代軍人造型和血性色澤,透溢著堅韌勇毅的時代軍人基因和練兵打仗要求下的赤膽忠誠,還是這位年輕的軍旅作家長久思考之後所做的豐沛呈現。
新華社高級記者譜莊表示,這是一個年輕作家在暗夜裡結出的果實。他的天賦與堅持,在數年的筆耕不輟中瓜熟蒂落。對軍旅文學創作的執拗和摯愛,使他成長。這世界不辜負任何一個勤奮與赤誠的人。竇椋在孤寂之途上花費的功夫,多年後意義和價值將會浮出水面。好作品和思想誕生一樣,需要時間、空間和沉澱。堅信他展現出的才華只是冰山一角,願他的每部作品都結實如釘。
著名影視導演何濤向筆者介紹,了解竇椋是從他的電影劇本《特戰48小時》開始的。一個背井離鄉在北京工作,並能夠潛心創作的武警老兵。雖接觸時間不多,但我感受到了一名當代軍人的剛毅和睿智,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了新時代武警官兵對國家的忠誠、對軍營的眷戀和對人民的奉獻精神。我是一個退伍老兵,被深深地感染了。小說的創作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精心的設計和豐富的創作靈感以及對生活點滴的捕捉,更是對毅力的考驗。從軍營走來,從生活中獲取,我堅信一名優秀的作家就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