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撰,瞿佑創作的《剪燈新話》里的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令狐撰
- 登場作品:《剪燈新話》
令狐撰,瞿佑創作的《剪燈新話》里的角色。
令狐撰,瞿佑創作的《剪燈新話》里的角色。角色簡介卷二《令狐生冥夢錄》中的主人公,性格剛直的讀書人。他不信鬼神,仗義直言,因賦了一首指控冥府營私舞弊的詩而被閻王拘去。在閻王殿上威武不屈,攀折殿檻而不肯就刑,又當場寫了一長篇...
令狐生冥夢錄 令狐撰者,剛直之士也,生而不信神靈,傲誕自得。有言及鬼神變化幽冥果報之事,必大言折之。所居鄰近,右烏老者,家貲巨宮,貪求不止,敢為不義,兇惡著聞。一夕,病卒;卒之三日而再蘇。人問其故,則曰:“吾歿之後,家人廣為佛事,多焚楮幣,冥官喜之,因是得遠。”撰聞之,尤其不忿,...
令狐楚生於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是京兆府鹹陽縣(今陝西鹹陽市)人,郡望敦煌(今屬甘肅),與初唐時期位列“十八學士”之一的國子祭酒令狐德棻同族。令狐楚兄弟三人,他居於長,行四。令狐楚出身儒素之家,五歲就能寫文章,為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尹樞榜進士。時任桂管觀察使王拱喜愛令狐楚的才華,...
令狐峘知識淵博,性格孤傲,不善攀結權貴,因而多次受貶。永貞元年805年,順宗即帝位,召他回朝任秘書少監,卒於北返途中。元和年問,其子令狐丕將《代宗實錄》交予朝廷,朝廷以撰史之勞,追贈工部尚書。親屬成員 參見《新唐書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令狐氏)》史籍記載 令狐峘,德棻之玄孫。登...
令狐德棻與侍中陳叔達等十餘人合撰的《藝文類聚》,引用古籍達1430餘種,歷時三年而成。是當時最大的類書,也是中國現存最古的類書之一。《四庫提要》評價此書說:“於諸類書中,體制最善”。編修前朝歷史,是中國歷史的傳統,但由於隋朝禁止私人修史,官方修史又因人力、時間、經驗等限制,直至隋亡,梁、齊、...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作品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
對於吳兢等的《唐書》,《崇文總目》作了較為詳備的記載,稱:“原釋唐韋述撰。初,吳兢撰《唐史》,自創業迄於開元,凡一百一十卷。述因兢舊本,更加筆削,刊去《酷吏傳》,為紀、志、列傳一百一十二卷。軍德、乾元以後,史官於休烈又增《肅宗紀》二卷,而史官令狐峘復於紀志傳後隨篇增輯,而不加卷帙...
令狐撰 卷二《令狐生冥夢錄》中的主人公,性格剛直的讀書人。他不信鬼神,仗義直言,因賦了一首指控冥府營私舞弊的詩而被閻王拘去。在閻王殿上威武不屈,攀折殿檻而不肯就刑,又當場寫了一長篇“供詞”,據理力爭,終於折服了閻王。返回陽世之前,破例被允許參觀地獄,目睹了那些誤國之臣,貪淫之輩,奸佞之...
雜字指 由中國歷史家令狐德棻著作的歷史書《隋書》及其作品中的術語。雜字指 《雜字指》一卷後漢太子中庶子郭顯卿撰。
辨折 辨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iàn shé,是指辯駁,駁斥。解釋 辯駁,駁斥。辨,通“ 辯 ”。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後來冥司追去,要治他謗訕之罪,被令狐撰是長是短,辨折一番。”
”據以上可知《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為大中六年(852)前後,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寫閨怨,描述閨中女子新妝後在畫樓望遠的情景,抒寫女主人公久佇望歸無果的失落情懷。
《諸儒檢身錄》是由清朝令狐亦岱撰的一本古籍,共一卷,藏於鴻臚寺少卿曹學閔家。四庫提要 清朝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峰,猗氏人。由左翼宗學教習官縉雲縣知縣。是編即其官縉雲時所刻。雜采諸儒格言,分為八門,曰讀書,曰講學,曰治心,曰持躬,曰處事,曰接物,曰理家,曰居官,共一百六十二條,各...
”據以上可知《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為大中六年(852)前後,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寫殘春之夜,女子因“相憶夢難成”而極其悲傷的情景。這是一首閨怨詞,側重於描寫閨人...
《周書-百衲本二十四史》是2010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令狐德棻。內容簡介 唐‧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詔修梁、陳、齊、周、隋五代史,令狐沖與岑文本、崔仁師負責撰北周史,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 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而史...
《王昭君》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為作者諷刺漢宮,並借王昭君以致慨,詩首句以毛延壽畫工高超借指牛黨中如令狐綯輩“言能通天”;二句感嘆其只為一黨之私利而不能獎拔賢才;三句以明妃自況,言己之沉淪使府;四句言明妃生前之艷容尚留漢宮,然為人省識、珍惜,當在隔世之後,喻自己今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