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

《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代李伯相答彭孝廉書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孝廉足下:頃接惠函,就諗文祺休暢,榮問日新為頌。煙臺一役,議結滇案,暫以釋外憾而戢戎心。然此事錯誤在前,鄙人勉強了結,殊未慊心,過蒙揄獎,只增慚恧。來書援引古今,推究形勢,謂中國之洪荒,以聖人、制度、文物辟之;外國之洪荒,以火輪、舟車、機器、電報之類辟之。崇論閎議,於中外大局,洞若觀火,足破拘墟之見。嘗謂自有天地以來,所以彌綸於不敝者,道與器二者而已。開闢之初,生民渾噩,所需於世者蓋寡。其後不能無以自養,不能不相往來,即不能無爭鬥。聖人者出,於是有耒耨之教,有舟楫之利,有弧矢之威。其風氣所趨,不能不然者,道也。而道之所寓者,器也。數千年來,土宇日辟,智巧日生。吳、楚、秦、越,昔之所稱戎蠻者,今皆為中原腹地。匈奴、突厥,昔之常作邊患者,今即是蒙古外藩。而天復使泰西諸國研精器數以通我中華,於是有農織之機器,有火輪之舟車,有洞[銅]鐵之槍炮。蓋中國所尚者,道為重;而西人所精者,器為多。然道之中未嘗無器,器之至者,亦通乎道。設令炎帝、軒轅復生乎今世,其不能不從事於舟車、槍炮、機器者,自然之勢也。今之議者,動引古聖,啜糟粕而去精華,務空談而忘實踐,失之彌遠。欲求馭外之術,惟有力圖自治,修明前聖制度,勿使有名無實;而於外人所長,亦勿設藩籬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備,不難合四海為一家。蓋中國人民之眾,物產之豐,才力聰明禮義綱常之盛,甲於地球諸國。既為天地精靈所聚,則諸國之絡繹而來合者,亦理之固然。來書謂世界日開,其機自外國動之,其局當自中土結之,實為遠識至論。其效即不在今日,亦當見諸千百年後也。因執事留心世務,故略抒一二。復頌元祺不具。某頓首。
伯相評云:精鑿不磨之作。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