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李伯相復盛觀察書

《代李伯相復盛觀察書》是薛福成所著作品,出自於《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代李伯相復盛觀察書
  • 作者:薛福成
  • 作品出處:薛福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杏蓀世仁弟大人閣下:
接五月二十七日惠書,就諗藎績日隆為慰。馬利師履勘興國諸山,先從馬鞍、半壁興工鑿孔一事,奏效不易,愈深愈難進步,鑿至極深之處,每日僅能進二三尺耳。馬鞍山一孔,誤為工匠鑿斜,復壅卸土石。今竭晝夜之力,提起土石,改正斜孔,固已煞費巨工。至飭馬利師專志一處,俟馬鞍山稍為得手,再在半壁山開工,以免紛歧貽誤,措注甚為合宜。興濟煤礦分列南北兩岸,所用機器須備兩副,方足以資周轉。北岸非三百尺不能見層,與南岸地形低者迥乎不同,其應如何布置,必俟煤層鑿有眉目,方可開單核辦,理勢宜然。刻下民情不患不順,地產不患不富,煤質不患不佳。三者既皆確有把握,惟察看煤層最旺之區,如形家揣穴,不容毫髮錯誤。察煤全賴鑿孔,而鑿孔又極艱難。洋人開煤,或深至一千五百餘尺,或深至三千餘尺,始遇第一層煤。則欲收效於異日,須持之以堅忍,要之以久遠,斷不可見小欲速,淺嘗中輟。洋法之成敗利鈍,全在所用洋人之本領。馬利師在日本開礦,未見功效。今觀其看山,主意游移,決非煤師之上選。新泰興洋行推薦之語,未可據為定評。現既與玉階商定,屆滿六個月後,姑留接辦,俟有效驗,再行另訂契約,尚覺妥協。惟馬利師於鐵事未經辦過,則煤鐵兼諳之洋人,亟應雇覓。以便比較本領,分優絀而定去留,且為推廣採鐵地步。此項洋人既不易雇,執事擬即赴滬籌商,但須旁詢博考,斷不可憑洋行一二人之推獎,信為實然。如出新聞紙,以頭等考單為憑,則外國煤鐵各師聞風麇至,挑選較易為力,雖半年後不妨靜俟,亦不必拘定英人。鄙人於各領事來見之時,便中當代為詢訪。至謂畢德格等在敝處決不欺妄,亦未必然也。目前局費擬藉土礦售煤,彌補抵銷,要能敷用為佳。入秋出煤暢旺,挹注自更舒展。客臘以前商本墊用錢文,準即官本撥還,以清界限。翁帥於開礦一事,未免過慮。然土法效速而利微,洋法效遲而利廣。方今中國欲圖自強,先求自富。自富之道,以礦務為一大宗,必就台灣廣濟已成之局,先開風氣。萬一中止,則中國利源,漸被洋人占去,所關非細故也。專泐,復頌台祺,不具。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清同治四年,入兩江總督曾國藩幕。光緒元年,上疏力陳海防大計,始知名於世。同年入直隸總督李鴻章幕,襄助辦理外交事宜。五年,撰寫洋務思想代表作《籌洋芻議》。十年,授浙江寧紹台道,參與浙東抗法鬥爭。十五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公使,致力於設立領事,保護華僑。與英國交涉中緬南段劃界事宜。屢遷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二十年四月任滿回國,旋病逝。清廷下旨將其事跡宣付國史館立傳。編者簡介馬忠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晚清政治史研究。撰有《時人日記中的光緒、慈禧之死》、《張蔭桓、翁同龢與戊戌年康有為進用之關係 》等論文。任 青,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情報系,現為中共中央黨校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資料整理工作,參與整理《張蔭桓日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曾協助許恪儒先生整理《許寶蘅日記》(中華書局,201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