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善堂(仙殿)

聚善堂

仙殿一般指本詞條

聚善堂,俗稱仙殿,坐落於安溪縣城廂鎮磚文村,內祀奉醫神杏春真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聚善堂
  • 地理位置:福建安溪城廂磚文村
  • 又名:仙殿
  • 供奉:杏春真仙、清水祖師、如來觀音
廟宇,歷史,刻納木古方濟眾生,楹聯,

廟宇

聚善堂又名仙殿,位於福建省安溪城廂磚文村。中殿供奉杏春真仙、清水祖師,右廂房供奉禮缽法師神像,二樓供奉如來佛祖,觀音大士。聚善堂的前身叫“引心局”,光緒庚子年(1900年),鄉民在磚埕大丘田置鑾壇,祈求醫神下凡臨壇,救世扶危。至1904年,由妙真禪師籌建聚善堂,廣濟眾生,後由禮缽法師繼之。
聚善堂聚善堂
聚善堂幾經興廢,幾度修葺。後因近50年 間經久失修,屋蓋破舊,椽朽棟損,牆壁剝落,有傾圮之危。近年,當地民眾倡議重修,杏春真仙信仰遠播海內外,在海外僑胞、台胞及鄉賢的資助下,共襄善舉,1972年,由謝音潤,法號釋忠桔,籌資修建,加層,修葺,古蹟煥新。新建宮堂為二進,兩層建築,進深面闊各三間,紅磚、青灰石、琉璃瓦,頗具地方特色。歇山式屋頂,雙龍戲珠、飛檐翹角,蔚為壯觀。宮堂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為二進 三間張、上下落加過水的二層樓閣之宮殿式結構,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翹脊飛檐,雕樑畫棟,鏤刻堆剪,金碧輝煌。
“聚會登科山靈萬古,善兼子午石奠千方。”現聚善堂二樓大門石框對聯,及左龍右虎的石雕門屏就是最早建廟保留下來的。廟宇清靜,香火旺盛。廟宇的前埕有一口古井,叫明聖井。井沿刻有:“光緒甲辰年桐月(1904年3月)建堂,荔月(6月)開井。”歷經一百多年的古井,至今井水依然清冽甘爽,源源不斷,滋養著一方鄉人。
相傳,每年的八月初一,是仙公的生日,水井在那天會漫過井沿。後來建廟時,提高地面位置,水井沿邊也隨著加高。而且當時要入廟挑飲此聖水,還有許多禁戒,在井沿上如今依然寫有:“不準外人挑飲此水”。

歷史

古時聚善堂求籤許願 靈驗非凡,吸引四方善信紛至沓來,焚香拜佛,求籤許願,香火極盛。“佛生日”舉行的佛事甚為壯觀。佛座下,一字形排開數名身著紅袈裟、頭戴黃僧帽的和尚, 神情肅穆,雙眼微閉,輪流頌讀經文。每逢頌讀至高潮處,鼓鈸齊鳴。堂中香菸繚繞,善男信女虔誠朝拜。
仙殿仙殿
禮缽法師十六歲受皈戒,入佛門,其師弟禮錫法師。後來聚善堂因水災倒塌,禮缽法師不遠萬里,數次遠赴南洋籌措資金,重建聚善堂,廟宇後落的底層就是當時禮缽法師籌建的,重建時更改坐向,往後移數米,明聖井原在廟宇的深府埕內,現正處於廟宇的前埕。
此後,禮缽法師還在魁斗大岩山籌建聚善堂分爐清風洞。1941年,禮缽法師住持清水岩,籌資修繕清水岩,恢復寺貌,事跡甚豐。如今在清水岩還築有禮缽塔紀念這位大師。
杏春真仙靈應顯赫,分靈眾多,其中為大岩山清風洞最為著名,有楹聯描述:聚善堂中神與聖,清風洞裡佛是仙。

刻納木古方濟眾生

“杏春真仙,懿著,賑困扶危,渡人喚醒。著有仙示藥籤,普度眾生,聞名遐邇。善男信女,爭相祈禱。”在廟內的顯眼位置,擺放有大大小小簽桶,幾百方藥籤。藥方寫的藥材都是中草藥。解放前,農村的衛生條件很差,沒有醫院,很多鄉人遇到小病小災,都會到廟裡來求籤,然後拿著求到的藥方到藥鋪里抓藥。
聚善堂聚善堂
求取藥籤治病是古時醫藥不發達的年代,民眾尋醫問藥的途徑之一。那時,廟宇四時香火鼎盛,經久不衰。堂內的簽筒和簽是免費的,求籤者跪在堂前,心中默默禱告,不斷搖動簽筒。一事一簽,信徒記下籤的號碼,現場請藥籤師傅解簽。
曾有醫學專家研究過藥籤,認為大部分藥籤為後人集古代成方和民間常見驗方,以民間崇拜信仰極深的神的名義而設定。中藥劑量較輕,藥性和順,沒有劇烈藥方。藥籤師又大多深諳藥性,兼通藥理,配藥時,又有意識地詢問病情,及時調整藥方藥量。而且,俗信藥籤是在神明的恩準下求得的,患者深信藥方是靈丹妙藥,對藥方充滿信任,也就有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因此,藥效頗佳。但如今,人們都以民間信仰、民俗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現象。
聚善堂還留存有建堂時部分藥籤的木刻版,由樟木手工雕刻,每塊版正反面均刻有藥方,難得一見。民國乙亥年(1935年),聚善堂遭受水災,又逢戰爭時期,地方喪亂,藥籤木刻板大部分失散,其善編散失無存,現存有示事靈簽,男科、婦科、小兒科、外科、內科、眼科、咽喉科等藥籤詩,由謝音潤蒐集編成冊,以備後人研究。

楹聯

聚會登科山靈萬古,善兼子午石奠千方。
仙界恩光同日月,殿堂景淑是蓬瀛。
仙家聚處無埃染,殿宇善壇有梵音。
聚會眾生登樂國,善分群類渡迷津。
聚善堂中神與聖,清風洞裡佛是仙。
聚集仙神方妙引,善興佛法印真心。
聚鸞引鳳書妙宇,善馬心龍多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