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彩(仙居花燈)(仙居無骨花燈)

燈彩(仙居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一般指本詞條

燈彩(仙居花燈),浙江省仙居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仙居花燈也稱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系因燈面圖案由刀鑿針刺成孔、燈身無骨而得名,其發源地在浙江省仙居縣皤灘,後延及橫溪、白塔、田市、下各、朱溪等鄉鎮。仙居花燈始於唐代,俗稱“唐燈”,其融繪畫、刺繡、建築藝術於一體,造型別致,空間感強,立面變化豐富,結構細膩生動,是傳統女紅技藝的代表作。

2006年5月20日,燈彩(仙居花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燈彩(仙居花燈)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浙江省仙居縣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遺產編號:Ⅶ-50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造型特徵,表現形式,製作工序,製作工具,製作流程,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仙居花燈起源於唐朝,據仙居當地宗氏堂薄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每年進貢仙居“皤灘花燈”十對,曰:“十全十美”。唐之後的宋、元、明、清(至同治)各以十對花燈為數進貢皇上。
明清時期是仙居花燈發展的鼎盛期,據仙居當地宗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仙居皤灘古鎮已有盛大的鬧花燈活動。同時,在仙居當地還有一個風俗,每逢科舉考試時,大戶人家家家都會掛上狀元燈,用來表示書香門第,預祝狀元及第。
燈彩(仙居花燈)
仙居花燈
清末及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時局動盪,仙居花燈一度失傳。
“文革”期間,百業俱廢,仙居花燈這一民間瑰寶也瀕臨消失,能製作無骨花燈的民間藝人已屈指可數。
1985年,仙居縣政府組織成立了仙居花燈協會,採取多種方式蒐集、整理仙居民間各類古花燈的製作技藝,使仙居花燈這一民間瑰寶重放異彩。

文化特徵

造型特徵

仙居花燈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質燈片摺疊貼上而成。由於缺少骨架的支撐,仙居花燈一般體積不大,小巧玲瓏,同時,也由於擺脫了骨架的束縛,在造型上有著更大的自由,立面結構的細節層次有了更大的變化空間。
在造型上,仙居花燈具有空間感好、立體感強、立面變化豐富結構細膩生動的特點。造型的千變萬化和圖案的豐富多樣,形成了仙居花燈眾多的花色品種。歷史上,仙居花燈的花色品種曾經多達二百餘種。
仙居花燈所有的燈面圖案均由刀鑿針刺成形,透光留影,針刺的工藝,使得仙居花燈的燈面圖案渾然天成,質樸和諧。點亮透光後,色彩和光影艷麗而不失典雅,活潑而不失大方,具有雍容華貴的氣度和氣象萬千的風情。

表現形式

仙居花燈的表現形式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的表現以單燈為主,或懸於樓閣,或置於廳堂,或掛於廊檔。節日裡張燈結彩,增添喜慶;平日裡流光溢彩,美化居室。由於仙居花燈體積較小,單燈不適宜於室外展示,動態的表現多以組燈的形式進行。組燈是由花燈和其他一些造型藝術結合而成的一個燈展平台。一組花燈,往往由幾十隻乃至數百隻花燈及組合造型構成,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燈展,一定數量的組燈匯集在起便是燈會。仙居古代的組燈造型方式很多,一直流傳的有長旗燈、古亭燈、鯉魚跳龍門燈、走馬燈、寶塔燈、牌坊燈、財神燈等。其中以鯉魚跳龍門燈為代表,鯉魚跳龍門燈是一種集燈藝與舞蹈於一體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取材於鯉魚化龍的傳說。表演時表演者手持龍形、魚形、蝦形、蟹形彩燈,在張燈結彩的龍門架下進出盤旋,曾經是元宵節熱鬧的活動之一。
燈彩(仙居花燈)
仙居花燈

製作工序

製作工具

手工製作仙居花燈需要的工具有繡花針、縫衣針、針桿、錐子、剪刀、鑿子(大小平口三角、半圓、方孔等)、刷子、勻棍子、針刺蠟板(或肥皂)、膠水(或聚醋酸乙烯乳膠)、繩子、細鐵絲、電烙鐵、木錘及各種顏色防褪色水性染料等。

製作流程

針刺無骨花燈的製作步驟,一般可分為:開紙、染色(也可以購買彩色宣紙,但易褪色)、裱面紙、起樣、繪圖紙、裁紙、剪紙(鑿孔)裱透光紙、針刺、開片、摺痕、豎燈、穿掛燈線、貼梳、裝飾等十五道主要工序。
開紙
購買回來的紙張一般尺寸較大,為78x108厘米,手工染色較難操作,可開成39x54厘米(四開)或27x39厘米(八開)。
染色
面紙染色批量大的話染料自行配製,可選溶劑型高級防曬防褪色染料,在染料配製時加入百分之二十三聚氰氨甲醇溶液,此溶液染出的紙具有色澤鮮艷,且防火。另一種方法是,購買戶外溶劑型噴繪機列印墨水,直接染色,用此方法染出的紙在室內10年不褪色。更簡單的辦法,可在紙張表面塗刷一層高級油畫膏,用此方法處理的紙在室內可保存500—1000年。要保存千年以上的,可採用壁畫專用顏料。
裱面紙
宣紙一般為每平方米50克,直接作制燈面紙太薄,用膠水將其三至四層裱在一起,膠水可用麵粉膠,也可用白膠(聚醋酸乙烯乳膠),在膠水中加入百分之三明礬可防霉,加入中藥黃蓮熬制的水可防蟲害。
燈彩(仙居花燈)(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花燈
裱紙時將宣紙鋪在平整的木板或桌子上,均勻地刷上膠水,然後蓋上一層相同顏色的紙,用乾毛刷輕刷紙表面使平整,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再裱上第二層,最後一層可用同顏色紙,也可用黑色紙(古時稱黑毛緯),用黑色紙可增加燈亮時的視覺效果。裱好的紙可用勻膠棍在紙上順同一個方燈向輕輕滾動,將多餘的膠水擠出,使裱好的紙更平整,然後晾乾。
晾乾的紙,堆疊整齊,在上面壓上一塊鋪地的花崗岩石板(尺寸要大於紙張),一般壓上30天以上即可使用,每3—4天上下翻動一次,壓紙時間越久,紙內部的應力就越小,就越平整。條件許可的好話,晾乾的紙也可在壓書機上壓二十四小時,再過一遍軋光機,堆疊整齊,在上面壓上一塊花崗岩石板備用。
起樣:按花燈立體構成,畫出燈片圖紙,用素描紙製作出燈樣。
繪圖紙:對起樣的花燈大小形狀滿意後,在圖紙上再繪出剪紙(鑿孔)、針刺圖案。
裁紙:按照所要製作燈的燈片大小,長寬各放出5厘米裁成所需的數量,按六層一疊碼整齊,在上面蓋上一張上面蓋上一張圖紙,用錐子在周邊戳上孔,穿入釘(用小塊拷貝紙,搓成釘子狀)。
剪紙:剪紙一般用各種形狀的鑿子,在燈片下墊上硬木板,用木錘敲擊鑿子,鑿去需摟空的部位。
裱透光紙:將剪紙後的燈片上的紙釘拆除,按上下次序在燈片的角落編號,按照裱面紙的方法在燈片背面裱上一層尺寸和燈片相同的拷貝紙,晾乾,按編號疊號,在燈片上壓上平整的重物,壓3—7天,蓋上原圖紙,穿入紙釘。
針刺:針刺在古時稱“女紅”,在仙居花燈製作中是較為關鍵的一項工作,針法分線刺和面刺(區域刺),面刺分亂砂刺、三角刺、盤龍刺。
開片:將針刺好的燈片用鑿子和剪刀去掉燈片不用的部分,使其成為成品燈片。
摺痕:將成品燈片按燈形折成所需形狀,可藉助摺紙鐵片,方便豎燈。
豎燈:以花藍燈為例,將一片燈片連結邊塗上膠水,將第二片的另一邊壓在第一片的連線邊上,可用電烙鐵壓在第二片燈片和第一片的連結部分來回移動,促進膠水在短時間內凝固,重複上述工作,使其邊界互相銜接在一起,用同樣的方法,將掛線紙及藍頭銜接在一起,完成豎燈過程。
穿掛燈線:在掛線紙的四個穿線孔中穿入線首尾相結,並調整各股線長,使其一致。
貼梳:裁取合適長度排梳,用膠水貼上在花燈底部。
裝飾:對針刺無骨花燈的裝飾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在藍頭掛上自己喜歡的琉梳、珍珠、寶石、貝殼及絹花等。

題材作品

主要作品
仙居花燈的花色品種一般以其外形特徵和圖案的寓意而定,其中的經典品種有:花籃燈,以形似花籃而得名,用十二至六十八片燈片貼上而成,分上、中、下三層,籃口有八角和六角兩種,另有大、中、小十二個分支品種。荔枝燈,形似荔枝,造型誇張簡約,由三十二片燈片組成,相傳為楊貴妃宮中之物,貴妃死後流落民間。龍鳳八卦燈,以八卦圖和龍鳳圖案為針刺圖案,燈由此得名。繡球燈,形似繡球,燈體立面變化豐富,細節生動,是仙居花燈中塊頭燈的代表。珠籃燈,又稱“狀元燈”,由六十片燈片組成,為仙居花燈中結構較為複雜的燈種之一,圖案精巧細緻,含有狀元及第的寓意。貢燈(又名“宮燈”)相傳為當年皇帝下詔進貢的花,由一百零九片燈片組成,有龍、鳳宮燈之分。葫蘆燈,是仙居花燈燈片最多的花燈,由一百二十八片燈片組成。另外還有菊花燈、十二生肖燈、喜慶燈、寶石燈、球燈、花瓶燈等。
燈彩(仙居花燈)(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花燈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仙居花燈單燈風姿卓越,組燈氣勢恢弘,具有較高的審美觀賞價值。在仙居當地,仙居花燈既用作饋贈的禮物,又用於民居裝飾,在民間節慶活動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傳承狀況
仙居花燈製作技藝繁複而講究,對傳承人的幾何構圖、繪畫、空間感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花燈製作技藝的學習者要想學精,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雖然慕名學習仙居花燈製作的人不少,但真正可以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傳承人物
王汝蘭,女,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燈彩(仙居花燈),浙江省仙居縣申報。
燈彩(仙居花燈)(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花燈
李湘滿,男,漢族,1944年生,浙江仙居縣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燈彩(仙居花燈)。1984年,李湘滿開始對唐燈進行搶救、挖掘,並學習了製作唐燈的技藝,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使失傳了五十多年的唐燈重放異彩。
保護措施
為了搶救仙居花燈這一民間藝術遺產,1985年,仙居縣成立了“皤灘花燈協會”,組織人員採取多種方式,蒐集、整理仙居民間各類古花燈的製作藝術。
為了更好地向人們推廣花燈,李湘滿便開設了花燈學習班,1996年,李湘滿招收了12個高中畢業生作為仙居花燈的學員,手把手傳授製作花燈的技藝和心得。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仙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燈彩(仙居花燈)”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燈彩(仙居花燈)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仙居縣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仙居花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曾先後獲得仙居縣市花燈大展賽一等獎、浙江省首屆優秀藝術作品展銀獎、浙江省特色燈彩大展金獎、1996年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展金獎、1996年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6年2月,仙居選送的針刺無骨花燈——“龍鳳燈”入選中國國家郵政局的《民間燈彩》五枚郵票圖案之一。
2018年1月13日,陳彩平創作的仙居花燈《和顏悅色》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同年,陳彩平的仙居花燈作品《繡球燈——五福捧壽》和《寶石燈——福祿壽禧》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重要展覽
2009年1月,仙居花燈在香港展出。
2010年1月,仙居花燈在美國紐約帝國大廈展出,同年6月在上海世博會浙江活動周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