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捲地龍,俗稱“九節龍”,水口山村獨創。相傳清代村民鄭賢台不滿清統治,早晚設祭,祈求上帝降龍平定天下。後人念其愛國之心,立殿設祭,扮九節龍紀念。
光緒年間,以龍燈形式出現獻藝。民國時增為雙龍,謂一雌一雄,以紅綠二色為別。70年代搬上舞台,其“雙龍戲珠”、“翻江倒海”、“喜降春雨”等技最為精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仙居捲地龍
- 俗稱:九節龍
- 屬性:民間傳統舞蹈
- 創建:仙居水口山村
仙居縣水口山村“捲地龍”,為市級非遺項目。取意於傳說——村潭中有一病龍為答謝郎中援手而現形作貼地舞動的形態。
“捲地龍”自誕生後即有廣泛影響,仙居俚語云:“增仁龍,桂坑馬,水口山捲地龍”。數百年來活躍在廣大區域,頗受人們讚賞。1956年參加縣民間藝術表演獲特等獎;1999年參加台州地區民間藝術競賽獲金獎。近幾年,市、縣電視台、浙江台、中央台等多家電視台曾幾度拍製成電視片,名聞遐邇。
民國以來,時局動盪,“捲地龍”時停時續。文革時期因破“四舊”一切道具全被銷毀,“捲地龍”從此一蹶不振。改革開放後,隨農民收入的增加,“捲地龍”在當時村支書鄭小岩的支持下,又見天日。特別是近幾年,仙居縣文廣新局為做足非遺項目保護和利用文章,對具有重要價值的項目,逐一加以整理,理清淵源,理清技藝,理清特色,理清價值。對特色鮮明,價值突出的項目,認真做好規劃,做好包裝,立足保護,合理利用。經縣文廣新局、縣非遺中心、田市鎮人民政府和當地文化站挖掘和開發,單就劇目而論,就多達二十四大系列,“捲地龍”龍舞又重放異彩。 如今水口山“捲地龍”已經從小山村走向了大舞台,每逢市、縣裡有重大的活動,基本上都能看到捲地龍矯健騰飛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