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

付新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付新華,與螢火蟲“一見鐘情”的詩意學者。

青島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自2000年起,致力於螢火蟲的考察與研究,是中國第一個螢火蟲博士,發現並命名了雷氏螢、武漢螢、穹宇螢等多種螢火蟲。近年來,因痛感螢火蟲數量的銳減,積極投身螢火蟲保護事業,通過講座、著述、攝影等形式,向公眾傳達科學賞螢、保護螢火蟲棲息地的理念,並成立國內唯一一家螢火蟲環保組織“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國螢火蟲研究和保護第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付新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8年
  • 職業:教授、碩導
  • 畢業院校:華中農業大學
  • 主要成就:螢火蟲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
  • 代表作品:條背螢的形態和生物學研究
  • 開設課程:媒介昆蟲學
檔案,課題,獲獎,著作,

檔案

付新華,與螢火蟲“一見鐘情”的詩意學者。
青島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自2000年起,致力於螢火蟲的考察與研究,是中國第一個螢火蟲博士,發現並命名了雷氏螢、武漢螢、穹宇螢等多種螢火蟲。近年來,因痛感螢火蟲數量的銳減,積極投身螢火蟲保護事業,通過講座、著述、攝影等形式,向公眾傳達科學賞螢、保護螢火蟲棲息地的理念,並成立國內唯一一家螢火蟲環保組織“螢火蟲自然保護研究中心”,被譽為中國螢火蟲研究和保護第一人。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為害蟲防治、化學生態學、昆蟲行為學、分類學、保護生態學。側重於螢火蟲分類,兩性閃光信息交流及進化,螢火蟲化學防衛及螢火蟲生物防治園林有害生物(蝸牛及蛞蝓等)。同時也進行其他生物發光體的研究。
專長:2000年至今從事中國螢火蟲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的研究。現研究方向為螢火蟲分類,兩性閃光信息交流及進化,螢火蟲化學防衛及其他生物發光體。開創了中國的螢火蟲閃光通訊交流研究。近年共發表論文22篇,其中中文一級學報5篇,核心期刊論文5篇,英文SCI刊源論文12篇。在中國大陸發現了4種水棲螢火蟲,其中兩種為我國獨有的新種。與國外同領域專家交流、合作密切,共邀請外國專家訪華合作研究16人次。與國外專家開展的合作研究主要有:中國螢科昆蟲多樣性研究(中澳合作項目)、中國螢科昆蟲閃光交流系統的研究 (中日合作)、中國水棲螢火蟲的保護研究(中日合作)、中日螢火蟲系統發育比較研究(中日合作)、螢火蟲幼蟲防衛行為研究(中德合作)、螢火蟲光進化研究 (中國與比利時合作項目)、螢火蟲生殖禮物的適應性功能和進化(中美合作)、光和性信息素在螢火蟲求偶行為中的作用機制(中國與比利時合作項目)、植食性昆蟲對中加兩國植物資源的風險研究(中加合作)等。2005年博士畢業後留校,在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工作,講師,2007年晉升為副教授,2008年被聘為碩士生導師。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20日,日本首都大學東京生命科學院動物系統發育學實驗室,訪問學者。

課題

1. 2005——2007年主持校科研啟動項目,“利用螢火蟲閃光行為進行螢科昆蟲分類的探索”
2. 2008——2010年主持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教師項目,“螢火蟲求偶行為中光信號與性信息素的作用機制研究”,編號20070504083,
3. 2008年主持湖北省引智項目“中國螢科昆蟲多樣性研究”
4. 2008——2010年參與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甜菜夜蛾防控技術研究與示範”,編號200803007
5. 2008——2010年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基於外部形態與閃光信號相結合的螢科昆蟲分類研究”,編號2008CDB065
6. 2010年--2012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光和性信息素在胸窗螢求偶行為中的作用機制研究”,編號30900147
7. 2012年--201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熠螢亞科分類及系統發育學研究”,編號31172137
8. 2012年--2013年主持華中農業大學自主科技創新基金(國際前沿研究領域培育),“蜘蛛操縱觸網螢火蟲為工具誘捕的行
為學研究”,編號2011PY054

獲獎

1. 論文"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life cycle of an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in China."獲2006年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
2. 科研項目“入侵紅火蟻行為生態學與高效低毒誘殺劑的研究”獲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成果登記號:EK070073)。

著作

《故鄉的微光:中國螢火蟲指南》
《故鄉的微光》《故鄉的微光》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故鄉的微光》是中國螢火蟲研究第一人付新華教授十三年來的研究結晶。一本獨一無二的螢火蟲讀本,有故事,有情懷,有詩意,帶你走進夢幻般的螢火蟲世界。
作者回憶了自己初見螢火蟲的悸動,在天台山、西雙版納、海南等風景優美的地方尋找、考察螢火蟲的美好經歷,以及十三年來不減絲毫熱情的螢火蟲研究之旅。同時,書中還有國內種類最全的螢火蟲科普資料、實用的螢火蟲攝影指南,各種美輪美奐的螢火蟲大片。
故鄉的微光》既是記錄,也是懷念。透過這些樸實的文字和美麗的圖片,可以看到作者對螢火蟲,這些故鄉、童年中閃爍的微光的摯愛與懷念,以及對螢火蟲正在消失的現狀的憂慮。
付新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
新版名:《螢火蟲在中國》(2014年11月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隻螢火蟲的旅行》
出版時間:2011年8月
出版社: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本書是我國第一個專門研究螢火蟲的博士付新華所寫的科普圖文書,以一隻螢火蟲的口吻講述了它們美麗而短暫的一生,介紹了螢火蟲的種類、習性以及與之相關的中外文化,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欣賞性。
《中國螢火蟲生態圖鑑》
付新華(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
出版時間:2014年7月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螢火蟲是我們小時候可愛的玩伴,裝在玻璃瓶中、縫在豆莢中、塞在南瓜藤中…… 這些都是我們美好童年回憶的一部分。孩子們漸漸長大,大多都移居在城市,螢火蟲也就離我們愈來愈遠了,我們對螢火蟲也逐漸淡忘了。隨著經濟及社會的發展,螢火蟲的棲息地破壞嚴重,種群數量在全國範圍內迅速下降。為了保護這些美麗的暗夜精靈,我們迫切需要了解全中國的螢火蟲種類、分布及數量。
作者付新華以十餘年的螢火蟲研究成果編撰出版,收錄了中國常見螢火蟲的標本、外生殖器形態及生態照片,可以作為愛好者研究螢火蟲的工具書,也可以作為螢火蟲愛好者野外賞螢的指導書。
專著:
Fu X.H., Ballantyne L. 2009. Larval respiration system and evolution in aquatic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Bioluminescence in Focus – A Collection of Illuminating Essayss. 243-253. Editor: Victor Benno Meyer-Rochow. Research Signpost. Kerala, India(ISBN: 978-81-308-0357-9)
研究論文
1. Fu X.H.(付新華), Ohba Nobuyoshi, Fredric V. Vencl, Lei Chaoliang. 2005. 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life cycle of an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in China.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7:83-90.(SCI)。
2. Fu X.H. (付新華), Yuyong Wang, Ohba Noboyushi, Chaoliang lei. 2005. The swimming behavior of aquatic firefly larvae, Luciola substriata (Coleoptera: Lampyridae). Coleopterists Bulletin. 59 (4): 501-505.(SCI)。
3. Fu X.H. (付新華), Lesley Ballantyne. 2006. Luciola Leii Sp. Nov., A New Species Of Aquatic Firefly From Mainland China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3):339-347.(SCI)。
4. Fu X.H. (付新華), Ohba Nobuyoshi, Ying Zhang, Chaoliang Lei. 2006. A Rearing Apparatus and Diet for the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3):399-406.(SCI)。
5. Fu X.H. (付新華), Ohba N, Meyer-Rochow VB, Wang YY, Lei CL. 2006. Reflex-bleeding in the firefly Pyrocoelia pectoralis (Coleoptera: Lampyridae): Morphological basis and possible function. Coleopterist Bulletin. 60 (3): 207-215.(SCI)。
6. Fu X.H. (付新華), Ohba Nobuyoshi, Fredric V. Vencl, Chaoliang Lei. 2006. Life cycle and behavior of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from Mainland China.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8 (6): 860-870.(SCI)。
7. Fu X. H (付新華), Fredric V. Vencl, Ohba Nobuyoshi, V. Benno Meyer-Rochow , Lei C. L., Zhang Z. N . 2007.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versible glands of the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Coleoptera: Lampyridae). Chemoecology. 17 (2): 117-124.(SCI)。
8. Fu X. H (付新華), Ballantyne L.2008. Taxonomy and behaviour of lucioline fireflies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with redefinition and new species of Pygoluciola Wittmer from mainland China and review of Luciola LaPorte. Zootaxa 1733: 1–44.(SCI)。
9. Fu X. H (付新華). 2008. The fine structure of larval light organ in the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leii. Luminescence, 23(2), 68.(SCI)
10. Yuyong Wang, Fu X.H. (付新華), Chaoliang Lei, Minglun Jeng, Ohba N. 2007.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restrial firefly Pyrocliealis pectoralis (Coleoptera: Lampyridae). Coleopterist Bulletin. 61(1):85-93 . (SCI)
11. Zheng X.L., Fu X.H. (付新華), Zhang S.C., and Lei C.L. 2008. Larval Behavior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ion in Luciola substriata Gorham (Coleoptera: Lampyridae). 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 62(4):550-559. (SCI)
12. Fu X.H. (付新華), Meyer-Rochow V. B., Tyler J., Suzuki H., De Cock R. 2009.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eversible organs of several genera of larval firefly (Coleoptera: Lampyridae). Chemoecology.19:155–168 (SCI)
13. Fu X.H (付新華),Ballantyne L., Lambkin C.L. 2010. Aquatica gen. nov. from mainland China with a description of Aquatica Wuhana sp. nov. (Coleoptera: Lampyridae: Luciolinae). Zootaxa 2530: 1–18.(SCI)
14. 付新華, Ohba Nobuyoshi, 雷朝亮. 2004. 條背螢的形態和生物學研究. 昆蟲學報. 47(3):372-378。
15. 付新華,OHBA Nobuyoshi,王餘勇,雷朝亮. 2005. 條背螢的閃光求偶行為. 昆蟲學報. 48(2):227-231。
16. 付新華,王俊剛,Ohba Nobuyoshi,雷朝亮. 2005. 螢火蟲(鞘翅目:螢科)兩性交流中閃光信號的研究進展. 生態學報. 25(6):1439-1444。
17. 付新華,王餘勇,雷朝亮. 2005. 條背螢(Luciola substriata )幼蟲水生適應性形態與游泳行為的研究. 昆蟲知識. 42(4):419-423。
18. 袁洪海, 付新華, 張應, 鄭霞林, 雷朝亮. 2007. 條背螢成蟲與幼蟲發光器的超微結構觀察. 昆蟲知識. 44(3):409–414。
19. 鄭霞林,張應,付新華,雷朝亮. 2007. 條背螢幼蟲不同發育階段呼吸系統構造的觀察和比較. 昆蟲學報. 50(6):644–648。
20. 鄭霞林,袁洪海,王餘勇,付新華,雷朝亮. 2008. 雷氏黃螢幼蟲呼吸系統和呼吸行為. 昆蟲知識. 45(3):445–448。
21. 秦利鴻,付新華(通訊作者). 2009. 兩種螢火蟲幼蟲捕食行為及頭部功能性結構觀察比較, 昆蟲知識. 46 (1): 125-128。
22. 梁慧,陳保平,付新華(通訊作者). 2009. 端黑螢頭部外部形態的掃描電鏡觀察.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8 (3): 270-272。
23. 付新華. 2009. 胸窗螢的防衛行為:反射性出血及翻縮腺反應. 昆蟲學報. 52(7): 783-790。
科普書籍:
1. 付新華.2011. 《一隻螢火蟲的旅行》.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科普文章:
1. 付新華. 2008. 溫柔殺手的一生. 新發現. 第五期(5月號,總第32期):90-94
2. 付新華. 2009. 蝴蝶風暴下隱藏的秘密. 知識就是力量. 第一期: 6-7
3. 付新華. 2009. 熒熒之光 生命之光. 知識就是力量. 第一期: 26-28
4. 付新華. 2009. 螢火蟲的新式“化學武器”. 知識就是力量. 第三期: 10-12
5. 付新華. 2009. 昆蟲為什麼有這么多種. 知識就是力量. 第四期: 10-12
6. 付新華. 2009. 超疏水——從自然到仿生. 知識就是力量: 6-9
7. 付新華. 2009. 血吸蟲——幾千年揮之不去的夢魘. 知識就是力量. 第六期: 22-25
8. 付新華. 2009. 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奇妙的螢火蟲. Do Science.
9. 付新華. 2009. 黑夜裡的小精靈. 少兒科普. 第五期: 4-7
10. 付新華. 2009. 游泳的螢火蟲. 大自然. 第一期. 68-70
11. 付新華. 2009. 昆蟲的高效雷達——觸角. 大自然
12. 付新華. 2009. 迷你異形——蚜蟲. 青少年科苑. 第五期. 47-49
13. 付新華. 2009. 自然絢麗的生命之光. Newton科學世界.第十期. 58-62
14. 付新華. 2011. “暗夜精靈”水螢的一生. 文明. 第八期: 74-87
15. 付新華. 2011. 淺談中國螢火蟲文化. 知識就是力量. 第一期: 72-73
16. 趙彥, 付新華.2011. 螢火蟲:在黑夜與光陰之間TWINKLING FIREFLIES. 人與自然.第七期:58-6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