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集小磨麻油製作工藝,淮安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仇集小磨麻油製作工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仇集位於盱眙縣西南部,境內群山環抱,丘陵連綿,大別山脈行經於此,屬於“七山一水二份田”的低山丘陵地帶,四季分明,季節變異性突出。仇集以農業、畜牧業為主,尤其當地廣泛種植芝麻、板栗和雜糧,小磨麻油是其遠近聞名的特產。
仇集小磨麻油的榨取在當地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仇集地區因交通閉塞,人們的生產生活多就地取材。因當地多山地丘陵,生產芝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油脂,當地除了動物油脂外,主要芝麻榨油補充。經歷代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特產,現已經成為部優產品,享譽大江南北。
工藝流程
選料:選用本地芝麻。仇集屬於丘陵地區,土壤酸性,非常適合種植芝麻。這裡的芝麻顆粒飽滿,皮薄仁厚,含油量高。因此,所生產的麻油水分少、出油高、質量好。
淘洗:主要是清除泥土、雜質等,以免影響出油率和油品質量。
翻炒:洗過的芝麻直接放上鍋炒,炒芝麻可以說是製作小磨麻油的關鍵所在,麻油的香味、色澤,全憑在火候的掌握上。炒的時間短,出油少;時間過長,芝麻乾焦,同樣會影響出油量和口感。前後須翻炒45分鐘左右,大火炒25分鐘,接著中火炒15分鐘,最後,憑經驗,小火炒幾分鐘即可。這個過程中須不停翻炒,以免芝麻焦糊,影響麻油質量。箇中火候全憑經驗掌控。
散熱:炒好的芝麻要迅速出鍋、攤開散熱,免得熱量持續過高,芝麻過乾,影響出油率。同時,還要進一步過篩,再次清除雜質和乾癟的芝麻。
研磨:將篩選過的芝麻放入石磨中研磨,不加任何水分,磨出純芝麻糊。磨芝麻的粗細也有講究,過粗或者過細,都會影響出油率。
晃油:將芝麻糊倒入大鍋中,加90℃以上的開水(在冬天製作需用95℃以上開水),水和芝麻糊的比例約為1:0.9,用木製工具不斷攪拌30分鐘,芝麻糊遇水膨脹,在攪拌過程中,憑經驗再陸續沿鍋邊加入少量開水,讓水與芝麻糊充分融合,在攪拌過程中,油脂密度小,質量輕,會從芝麻糊中析出浮在表面。這種製作麻油的方法叫作水代法,也是小磨麻油與普通芝麻油的區別所在,普通芝麻油採用壓榨法,出油高、步驟少,但品質遠遠不如水代法所出的麻油高、香味也相差甚遠。
沉澱成油:將浮出的漿油取出,放到容器內沉澱,經過7天沉澱後,油就可以食用了(若冬天需沉澱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