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社通訊錄》[ 蔡鴻源、徐友春主編:《民國會社黨派大辭典》,合肥:黃山書社,2012年8月,第184頁。李作新主編:《東陸園隨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331頁至333頁。],社團刊物,創刊於上海。後先後在南京、重慶、上海刊行。其出版周期不詳。該刊前身為《仁聲》。《仁聲》創刊於1927年2月,創刊地為上海。1932年,改名為《仁社通訊錄》。該社總社遷往南京後,該刊亦移至南京,共出京字號11期,隨後因抗戰而停刊。1939年4月,該刊在重慶復刊,至1945年9月,共出版46期。遂後,該刊回到上海刊行。該刊第一次在上海時所出為第一卷,南京期間所出為第二卷,重慶期間為第三卷,抗戰結束後重回上海,開始出版第四卷。該刊最終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中存有該刊在1933年至1948年間出版的多期,所存最後一期出版於1948年12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社通訊錄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3年
- 出版周期:不定期
人員編制,辦刊宗旨,欄目方向,
人員編制
該社由留學生任嗣達(稷生)、林志煌(叔暉)、聶其英(慎余)、鄧萃英(芝園)、盧錫萊(晉侯)、董澤(雨巷)、黃鳳華等人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創立。該社先後以任嗣達、劉攻芸、歐雲懷、施博群、陳逸凡、徐可均、梁均默、徐國懋、陸謙采等人為社長。其總社先後遷上海、南京和重慶等地。
辦刊宗旨
該社以努力福國利民,增進同仁友愛為宗旨。以急公好義,自強不息,崇實黜華,實事求是,不崇拜偶像,重點在做事,不在做官為基本精神。
欄目方向
《仁社通訊錄》為仁社社刊,《仁社通訊錄》的主要內容為該社以及社員的活動情況和信息。有關該社的內容又可分為總社、各種委員會和各地分社等部分。該刊中的“總社訊息”和“年會訊息”等即是用於介紹總社情況的。對於該社各委員會的情況,該刊中亦有介紹,包括有社務設計委員會、社員委員會、職業介紹委員會、社所基金保管委員會、群益保壽基金保管委員會等等。至於該社在各地的分社的情況,該刊的每一期中均有大量的文字予以報導。此外,該刊中還刊載了不少有關社員個人的內容,如“個人訊息”、社員通訊錄和社員來函等,用於介紹社員個人的情況和發表個人意見。
《仁社通訊錄》為民國時期出版的一份社團刊物。該刊的出版有助於該社同人了解該社的情況,也有助於同人間信息的交流和聯繫,起到了鞏固組織和增強了同人對該社的認同。該刊刊載了大量介紹該社及其社員情況的文字,對於研究該社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