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林叢刊》1926年9月創刊於北京,月刊,屬於宗教類刊物,由仁智林叢刊社負責編輯和出版工作,由北京法輪印刷局負責印刷。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現館藏最晚一期為1926年11月第3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智林叢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6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刊物的版式封面較為簡單,首版中部豎排印有刊名,刊名左側多印有著名居士的印章,以表明題名出自何人之手。該刊主要以佛教學經典闡釋為主,在內容上主要分為內編和外編兩部分。同時,刊物印有大量插圖,插圖多以寫實圖畫和照片為主,數量每期約在二十幅以內;從插圖示題上,多會詳細註明插圖的拍照時間、拍照地點、拍照地區、人物、名號和其正在從事的工作,以此顯示插圖的主題和與內容之間的關聯;從插圖所顯示的人物上,多有曹錕、吳佩孚等地方軍閥人士,似乎意在凸顯地方權勢人物與佛教生活和該刊之間的關聯,藉此表明刊物的獨特性;從插圖的類別刊看,多有題字、碑刻、銘款、風景圖和人物圖等。
從刊物的內容上看,刊物的“內編”多注重從佛經內部出發講解佛學,在文體上多以佛經解惑、佛經解說、佛家贊語、佛學訟等為主,在內容上則較為注重闡釋金剛經等佛學經典,闡發佛學經典要義,刊布歷代佛學高僧的註解,介紹“人世間”所存在的諸種勢力,分析印度佛學和中國佛學之間的差異,代表性文章有《世間三大勢力》和《金剛經敘》。“外編”則較為不同,其主要側重解釋塵世的經典要義和傳統儒家學說,意在溝通傳統儒家學說和佛家經典之間的核心要義和關節點,代表性文章有《孝經敘》;除此之外,還特別刊登有各類歌謠、詩作、碑刻和遊記,這類作品多以文學性作品為主,每期約有十五篇左右。
《仁智林叢刊》作為宗教類刊物,雖然現存刊物數量較為有限,但其主題相對集中明確,系統反映了北京地區佛教居士對佛學經典的理解與闡釋,有助於學界研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地方佛學界的佛學素養和與地方政壇的關係。
文化傳統
《仁智林叢刊敘》 楊增瑩
昔維摩長者,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毗耶離,所說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諸佛證知,人天共贊,其在中土,禪則有龐蘊,教則有李通玄,淨土則有劉遺民。各闡一宗,可雲盛矣。世儒困於支離。得聞佛之緒,余漸明心要。只以門戶之見,未能融化,輒至入室操戈,而梁肅蘇軾黃庭堅宋濂趙貞吉焦竑數子,壹意宏法,無復避忌,亦磊落丈夫哉。或疑佛學不史治天下,若陸法和文彥博富弼之倫,深入佛智,發為事功,又何負也。西域那爛陀寺,道俗同居,萬五千人緇白之界,化除殆盡。吾國佛寺不題無此宏規,居士相望如晨星,道場未建,或孑然孤往不復與世相聞。間有一二自抒所得,亦孤芳自賞,未能偏餉學子。近者同人方輯仁智林叢刊,內篇詳出世法,外篇兼究世法,名雖有二。總之不離真性。世多染於習氣,性乃因之,而晦此間。本無餘欠,本無同異,本無聖凡,諸妄克去。何者非一真流露,久之妄無可得,真亦不立。佛即眾生,眾生即佛,天下無事,何思何慮,此知釋迦文佛,實與孔子同一□世之志。學者鹹作是念,征諸內典世典。一一融貫安身立命,成己成物。皆本此心。際於無際。此心寂然,所愛所照,各隨其量。它日白衣林立。為梁為蘇為黃為宋為趙為焦為陸為文為富為龐為李為劉。各施其教。陶鑄無閡。進而嘿契維摩。以入不二之門法會因緣日,以光大未離,索訶已出。三界度生之法,孰大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