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街道

仁德街道

仁德街道是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示範。自2009年鄉鎮機構改革將仁德、塘子、金所合併設立仁德鎮,並於2011年4月撤鎮設街道以來,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2015年末,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5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4919元。仁德街道轄7個社區、3個行政村,國土面積131.29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0月31日,仁德街道下轄10個社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仁德街道常住人口為8918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德街道
  • 行政區劃代碼:530129001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中部
  • 面積:131.29 km
  • 下轄地區:7個社區、3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71
  • 郵政區碼:6552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機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 火車站功山站塘子站甘海子火車站
  • 車牌代碼:雲A
  • 人口:89186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歷史沿革,名稱溯源,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街道概況,人口,

歷史沿革

名稱溯源

沿用原仁德鎮地名,因後晉天福元年(936年)時為仁地部(古稱夷郡),南宋寶祐三年(1255年)時為仁地萬戶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時為仁德府,1913年設仁德鎮,以元代所置府名為鎮名,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仁德街道
仁德街道

建制沿革

明朝稱宣化里,清代屬甸頭裡。
1913年,尋甸縣置仁德鎮。
1949年,仁德鎮屬仁德二區,改名仁德鄉。
1952年,尋甸縣置尋甸第二區、金髮鄉。
1955年,金髮鄉更名為金華鄉。
1958年,尋甸第二區析置為火箭公社、建設公社;金華鄉屬羊街大風暴公社;仁德鄉改制為仁德管理區,屬火箭公社。
1959年,金所公社改為建設公社。
1961年,設仁德區,尋甸縣城區域為仁德大隊。
1963年,仁德管理區復名仁德鎮。
1966年,仁德鎮改稱紅旗鎮;仁德區更名建設公社。
1971年,建設公社更名為城關公社,紅旗鎮併入城關公社。
1981年,城關公社析置為塘子公社、仁德鎮,1984年設塘子區。
1984年,城關公社改制並析置為城關區、金所區;塘子公社改制為塘子區。
1988年,城關撤區設鄉;金所區、塘子區分別改制為金所鄉塘子鎮
2006年2月,城關鄉併入仁德鎮。
2009年11月,塘子鎮、金所鄉併入仁德鎮。
2011年4月,仁德鎮撤鎮設街道辦事處。
2017年1月,仁德街道析置為仁德街道、塘子街道、金所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仁德鎮面積11.9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轄南鐘、學府、東發3個行政村;塘子鎮面積155.9平方公里,人口2.7萬人,轄雲集、團結、塘子、易隆、三支龍、鐘靈、壩者、麥場8個行政村;金所鄉面積272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轄金所、澤秩、竹溝、張所、多姑、天生、海子、擺宰、青海、新田10個行政村。
2006年,仁德鎮轄學府、南鐘、東發3個社區居委會,原城關鄉面積124.3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建設、勝利、和平、北觀、中橋、道院6個行政村;塘子鎮面積151.95平方公里,人口2.94萬人,轄雲集、團結、塘子、麥場、易隆、鐘靈、三支龍、壩者8個行政村;金所鄉面積283.34平方公里,人口3.48萬人,轄金所、澤鐵、竹溝、張所、小多姑、天生、草海子、擺宰、清海、新田10個行政村。
2016年,仁德街道566.81平方公里,人口138469人,轄7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共235個自然村。

區劃現狀

仁德街道面積131.29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與3個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31日,仁德街道下轄10個社區。
仁德街道區劃詳情(截至2021年10月)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30129001001
122
建設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02
122
南鐘居委會
530129001003
121
東發居委會
530129001004
122
學府居委會
530129001005
122
北觀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06
122
中橋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07
121
月秀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08
220
勝利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09
220
和平社區居委會
530129001010
220
道院社區居委會

街道概況

仁德街道是雲南昆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5年末,仁德街道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1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5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純收入4919元。
2006年仁德街道農村經濟總收入158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78萬元,占總收入的25.1%;畜牧業收入1460萬元,占總收入的9.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001頭,肉牛12860頭,肉羊8817頭,商品家禽173854隻);漁業收入695萬元,占總收入的4.4%;林業收入112萬元,占總收入的0.7%;第二、三產業收入6535萬元,占總收入的41.3%。農民人均純收入2112.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產業為主。外出務工收入為1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08人,在省內務工1147人,到省外務工99人。
仁德街道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境內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好。仁德街道農業形成了以種植、養殖等為主的特色產業。2006年共種植葡萄350畝、蔬菜種植8690畝、養殖肉牛12860頭、奶水牛178 頭商品家禽173854隻,規劃引導扶持發展葡萄種植、蔬菜種植、奶水牛養殖等特色產業。
仁德街道總戶數16991戶,總人口60488人,其中:農戶10327戶,共有鄉村人口42151人,農業人口42969人。農村勞動力2408個。鄉村人口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2610人,少數民族人口占鄉村人口的0.3%。
仁德街道醫療主要依靠仁德衛生院、衛生所和尋甸中醫院和人民醫院,鎮級建有衛生院1個,有醫生22人,其中;中職以上4人,設有病床20張;建有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有計生服務人員7人;建有村級衛生所9個,有村醫生24人。2006年獎優免補共涉及1639人。

人口

根據尋甸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仁德街道常住人口為8918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