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死亡時間數學模型的構建及套用研究

《人體死亡時間數學模型的構建及套用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陳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體死亡時間數學模型的構建及套用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陳龍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死亡時間(PMI)推斷一直是法醫學研究的重點與難點,準確推斷死亡時間具有極為重要的套用價值。由於外界環境因素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僅憑機體死後的巨觀變化規律推斷死亡時間誤差較大,因此亟待尋找新的指標及方法來推斷死亡時間。我們通過實驗發現miRNA和18S rRNA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規律性,受環境溫度影響小,非常適合PMI研究。本課題擬完成:1.針對大鼠心、肝、腎、腦和骨骼肌,綜合miRNA、18SrRNA、管家基因mRNA以及DNA等多個指標,構建死亡時間推斷的數學模型;2.收集已知死亡時間的人體資料進行研究,驗證數學模型,並不斷最佳化和完善;3.探討環境溫度及死亡原因對人體死亡時間判斷的影響程度。通過上述研究,構建人體死亡時間推斷的數學模型,力圖在傳統方法推斷的死亡時間範圍內,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死亡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精確、準確的推測,期望為人體死亡時間推斷提供一個更合理的研究模式。

結題摘要

死亡時間(Postmortem interval, PMI)是指死後經歷時間,即發現檢查屍體時距死亡時的時間間隔。PMI的準確推斷具有極為重要的法醫學意義,一直以來都是法醫學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隨著RT-qPCR技術的發展,利用RNA降解規律推斷PMI已成為法醫學研究熱點。RT-qPCR定量準確、重現性好,但其結果依賴於穩定內參指標的標準化。目前推斷PMI的模型相對單一,通常只考慮單個因素的影響,而忽略多組織、多溫度的探討。 本課題檢測大鼠模型八種組織和已知PMI的人體組織中多個RNA指標的表達量,發現了穩定的RNA指標作為標準化的內參指標;並對大鼠八種特定RNA指標進行不同PMI降解規律的研究,綜合多個指標構建了多組織、多溫度組的動物數學模型;將已知PMI的大鼠和人體樣本代入模型方程進行驗證,探討了環境溫度、組織等因素對PMI推斷的影響程度,為人體PMI的精確推斷提供了新的方法與理論基礎。 研究成果如下:(1)通過對動物以及人體樣本進行總RNA提取和RT-qPCR定量,挑選出在多數組織中均適合進行“PMI推斷”的變化mRNA指標,包括β-actin、Gapdh和18SrRNA。(2)運用geNorm軟體對所檢測的RNA指標(包括mRNA、snRNA、miRNA等)的穩定性進行評價,挑選出一批在各種器官中進行PMI推斷的理想內參指標,這些指標中miRNA含量最為穩定,基本不隨時間(<144h)和溫度(5℃~35℃)而變化。如: mir-1,mir-133,mir-206在心肌和骨骼肌組織中適合作為內參指標;mir-143,mir-125b在脾組織中適合作為內參指標,mir-9,mir-125b在腦組織中適合作為內參指標。(3)通過在動物實驗中設定多個溫度組(4℃,15℃,25℃,35℃),探索了溫度變化對總RNA以及mRNA指標變化的影響,對多種組織(心、肝、脾、肺、腎、腦、皮膚、骨骼肌八種)均構建了不同溫度下的PMI推斷方程,用已知PMI大鼠的組織驗證數學模型,推斷誤差率低,模型可靠。(4)利用R軟體對數學模型進行最佳化,把同一指標在不同溫度下的多個數學方程成功進行了擬合,簡化運算過程,大幅度提高了運算效率,為人體樣本的驗證及人體數學模型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數學基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