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細胞圖譜就是人體細胞的數位化。它用數字矩陣描述每一個細胞的特徵,並對它們進行系統性的分類。2020年4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郭國驥團隊公布繪製成功世界首個人類細胞圖譜。細胞類型每個細胞都攜帶有機體的一套基因組,有了基因序...
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人類心臟細胞圖譜,是帝國理工學院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發展歷史 2023年,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領導的科研團隊,繪製出人類心臟細胞圖譜。
HuBMAP將聯合2016年美國人類細胞圖譜計畫與其他十幾個項目,同來自世界各地的90位科學家一起合作,旨在最終繪製出人體全面的、可獲取的三維分子和細胞圖譜。計畫目的 人類生物分子圖譜計畫(HuBMAP)旨在描述人體生物化學環境以及單個細胞在人體主要器官中的位置。相關研究使用了被美國《科學》雜誌譽為2018年年度突破的一項...
“人類肢體發育單細胞時空圖譜”是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張宏波教授課題組開展的科研項目。簡介 該研究為進一步研究肢體發育的詳細調節機制、肢體發育異常的細胞生理機制,乃至更廣泛的發育和再生過程中細胞命運調節機制和空間位置建成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發展歷史 2024年1月,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張宏波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雜誌...
發現,人的發作性睡病是由分泌促醒物質的下丘腦分泌素/增食慾素的腦細胞缺失引起的。2023年10月12日,同時發表在《科學》《科學進展》和《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21項研究,公布並詳細解釋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腦細胞圖譜。這些研究對3000多種人類腦細胞類型進行了特徵分析,闡明了某些人類腦細胞與其它靈長類動物...
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粒細胞、肥大細胞等。免疫細胞可以分為多種,在人體中各種免疫細胞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免疫細胞(immune cell)俗稱白細胞,包括先天性淋巴細胞、各種吞噬細胞等和能識別抗原、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淋巴細胞等。簡介 免疫細胞...
大多數常見的單體型存在於所有的人類群體中,但它們在不同人群中頻率不同。因此,為了選擇標籤SNPs,有必要獲得幾個人群的數據。先期的研究發現,單體型頻率在奈及利亞(Yoruba)、日本、中國和美國(1980年由Centre d'Etude du Polymorphisme Humain [CEPH] 採集並曾用於其它人類遺傳圖譜研究的北歐和西歐後裔的樣品)...
人類基因圖譜 人類的基因存在於人體每一個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即DNA分子。DNA分子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由兩條相互盤繞的鏈組成,每一條鏈都是由單一成分首位相接縱向排列而成,這種單一成分被稱為鹼基(因為這些化合物溶於水中能形成鹼性溶液)。鹼基有4種,分別簡寫為A、T、G、C。它們排列組合構成了基因...
腦作為人體最為複雜的器官,人類對腦的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果想知道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就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進行“導航”。目前最常用的腦圖譜還是100多年前德國神經科學家布羅德曼在單個人的屍體組織標本上利用細胞構築繪製的腦圖譜,即布羅德曼圖譜,雖然國外有些實驗室試圖利用超薄切片...
不過,單純的屏障和過濾機制並不能完全保護我們,身體有賴組成免疫系統的血細胞和蛋白質發揮防禦能力。2023年9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我國研究人員首次成功構建出覆蓋組織範圍最廣、時間跨度最長、採樣密度最高的人體免疫系統發育圖譜,並發現免疫細胞“新類型”——類小膠質細胞。作用機制 白血球...
首先,在構建思想上完全不同於布羅德曼圖譜,利用的是全腦尺度的腦連線信息,而布羅德曼是利用腦區局部的細胞構築信息;其次,使用數據完全不同,布羅德曼圖譜是基於單個屍體的腦標本數據,我們的圖譜是基於大樣本量,能夠反映個體差異的活體多模態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還有,布羅德曼圖譜僅僅包含人類大腦皮層的44個腦區,...
這是人類首次全面介紹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的“基本信息”。據悉,《自然》雜誌網站已提前發布論文。同一期雜誌還將發表多篇相關論文,涉及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繪製方法、染色體端粒圖譜、Y染色體圖譜、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染色體交換基因序列的方式、人體單核苷多態性數據等,公眾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免費取閱有關原始數據。基因研究...
根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命名的國際體制(ISCN)的規定,每條染色體都以顯著的形態特徵(著絲粒、染色體兩臂的末端和某些帶)作界標而區分為若干個區,每個區都含一定數量、一定排列順序、一定大小和染色深淺不同的帶,這就構成了每條染色體的帶型。區和帶的命名是從著絲粒開始,向臂的遠端序貫編號。"1"是最靠近著絲粒的,...
而本周四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最新圖譜則要詳盡得多。這將改變人們研究染色體的方式,就如同打開了神秘的黑匣子。我們以前不知道它們的內部構造,現在則能夠高清晰地進行觀察,努力研究基因結構與基因活力的關係,並探索細胞內部結構的變化。為了在無法直接觀察的情況下確定基因組的結構,科學家最初將細胞核浸泡在甲醛溶液...
通過控制人體的生化特性,人類將能夠恢復或修復人體細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變人類的進化過程。 人類基因組計畫的目的 測出人類基因組DNA的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發現所有的人類基因,找出它們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 組成 播報 編輯 染色體 人類基因組是由23對染色體(共46個)所構成,每一個染色體皆含有...
面臨人口老化進程加快和人口壽命普遍提高的趨勢,保障老年人享有良好的健康和較高的生活質量已成為社會科學和生命科學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因此,開展衰老生物學和延緩衰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社會價值。圖譜 2023年6月,美國貝勒醫學院、史丹福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首個果蠅細胞衰老圖譜(AFCA)...
圖譜簡介 表中基因說明:白種人基因;父系:F、G、H、I、J、K、L、M、P、Q、R、R1a、R1b,母系:N、I、W、A、X、Y、HV、H、V、P、J、T、U、K。黃種人基因;父系:N、O,母系:D、M。棕種人基因;父系:C、D,母系:B、F、M、Z、G、E、Q。黑種人基因;父系:A、B、E、E3b,母系:L1、...
郭國驥一直致力於單細胞分析技術的開發與套用,並在小鼠、人類細胞圖譜的繪製上有突出貢獻,已在Nature, Cell, Cell Stem Cell等著名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個人經歷 200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及新加坡基因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並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
2023年,在繪製基因和細胞圖譜方面,美國科學家發布人類泛基因組首個草圖,為人類基因組提供了更為完整的圖像。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創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健康人體組織合子(兩個配子遺傳物質融合在一起)後基因組突變圖譜,此項進展可為診斷和治療遺傳病開闢新途徑。在基因測序方面,英國宣布將對10萬名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