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是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正光,黃應貴。
基本介紹
- 書名: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
- 作者:徐正光、黃應貴
- 出版社: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出版時間:1999年9月
- 頁數:447 頁
- 裝幀:Paperback
- ISBN:9789576716676
- 叢書: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
- 售價:USD 15.02
《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是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正光,黃應貴。
體質人類學是人類學的分支,也稱“自然人類學”或“人體學”,是研究人類群體體質特徵及其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通過人類群體體質特徵和結構的剖析,來探討人類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與發展,人種的形成及其類型特點,以及現代人種、...
在人類學教學上,林惠祥積極倡議在廈門大學成立人類學系和人類學研究所。由於當時國內人類學正處於分科發展階段,他的倡議未被採納(直到他逝世後的1984年4月,國家教育部才批准廈門大學成立人類學研究所;同年9月,廈門大學增置人類學本科...
人類的文化發展像是火車之旅,有令人驚奇的變異也有其必然的軌跡。吳燕和這趟人類學之旅,也在研究他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認識了解自己。目 錄 序 李亦園 017 前言 022 第一部 南投故鄉 第一章 祖母 036 第二章 中國仔 054 ...
保護和研究媽祖文化以及閩台文化,繼承這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遺產,對於促進台灣同胞對祖國文化認同和歷史認同,反對“文化台獨”,發展兩岸關係,加強兩岸學術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更具有現實意義。福建師大人類學研究所的成立和人類學碩士...
6. 人類學研究的歷史化 7. 宗教教義、實踐與文化 8. 社會過程中的中心化與邊陲化 9. 進出東台灣:區域研究的省思 10. 農村社會的崩解?當代台灣農村新發展的啟示 11. 區域再結構與文化再創造 12. 想像中的台灣史 參考書目 ...
人類學家的足跡 《人類學家的足跡》是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子寧。該書為「人類學家的足跡:台灣人類學百年特展」展示專刊。
依賴發展理論 海洋爭霸史觀 結語 第二十章台灣的發展、繁榮與虛弱 我的感受和憂慮 一壺正要煮沸的水 耗散理論 人的素質發生了變化 補救之道 “去中國化”的迷思 作者簡介 宋光宇祖籍浙江寧波,1949年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
本書作為一部聚焦於「台灣客家人」的學術專著,探討客家人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在新地移墾定居、安身立命、繁榮發展,「成為台灣客家人」的過程。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
、《傳統宗教的傳播》、《道教生死學》、《佛教生死學》、《民俗生死學》、《宗教生死學》、《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五位一體》、《中國神話與儀式》、《台灣宗教組織與行政》、《民間信仰與儀式》、《台灣宗教的發展與變遷...
2013年6月28日至30日,喬健先生參加台灣清華大學“2013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和7月15日至24日,在湖南吉首大學“第一屆兩岸三地中國西南民族學與歷史學研究生研習營”進行“文化自覺、自覺發展”:有關地方社會文化建設的構想與範例的專題...
2003年6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局正式批准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各研究室設定為:民族理論、民族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宗教文化、南方民族語言、北方民族語言、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民族古文獻、影視人類學、經濟與社會發展、世界民族11...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同源”的觀點決不是本書研究的出發點,而是研究的結果,是我的同仁們大量參閱了有關資料對台灣少數民族發生發展的歷史作了全面嚴謹的考究後自然得出的結果。我想,瀏覽此書的讀者自然能夠體會這個結論的“含金量”...
1.3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史的分期 1.4 人類學重建以來學科史研究若干問題(上) 1.5 人類學重建以來學科史研究若干問題(下)02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發展的背景 課時 2.1 近代以前中國的人類學知識 2.2 早期人類學譯著與介紹 2.3...
范雪春說,這證明,海峽人在台灣海峽成陸時期,主要從事狩獵和採集,他們利用石質工具和骨質工具獵獲食草動物,還要與食肉動物進行殊死鬥爭,不斷克服種種艱難困苦,贏得生存與發展。並且海峽人活動天地很廣闊,他們可以自由往來於福建和台灣...
等系列叢書主編。黃先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畢生致力於學術研究,為人類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多次到大陸與進行學術交流,考察過“藏彝走廊”等重要田野工作地帶,為兩岸學術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學術遺產。
農業陳列館總共造價三百六十四萬元,由農復會補助,主要目的為向外賓呈現台灣土地的改革與利用,以及農業技術上發展的成果。西元1964年4月29日進行開幕剪彩儀式,由陳誠副總統進行剪彩,錢思亮校長在典禮上表示,當天為台灣進行土地改革的第...
作者簡介 黃應貴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特聘教授,目前在清華人社院正在推動「新世紀的社會與文化」長期研究計畫。長期從事台灣原住民中的布農族研究,著有《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關照、理論與...
反思人類學民族學的發展路徑,以推動學科理論範式和實踐的進步。2019年6月,為緬懷李亦園先生的學術貢獻,在先生所開拓的學術道路上前瞻中國人類學的未來發展,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舉行了“李亦園先生逝世紀念”學術研討會。
2,2017年,論文“閾限、儀式與行動”,在“2017年中國人類學學會學術年會:包容發展的人類學”上宣讀。內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8月14-17。3,2014年,論文“時間、空間與傳統的習得:一個中原鄉村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在由貴州省人類...
現代的自醒:塘東本田野調查與理論對話 《社區研究與發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文化,經濟,符號 《讀書》 11-1-96 歷史、人情與互惠:閩南兩村社會互助與福利的民間模式 福建與台灣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灣中央研究院 12-1-96 ...
近年來,他提出理論模式,說明中國人在傳統的農業生態環境中,重視秩序與和諧的社會結構的發展的進程,中國文化中儒家道德與宗教信仰傳遞歷程以及個人“社會取向”性格的形成。他自1969年以來在台灣地區多次發起“中國民族性”為主體的跨學科...
多年來從事物質文化、博物館人類學和文化遺產相關教學研究工作,並且長期參與台灣民族學藏品和原住民物質文化調查研究,以及相關成果的當代套用與活化發展。主要著作包括《賽夏族的物質文化》(1996)、《台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1998)...
1990年 《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 1992年 《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 1997年 《傳統意識與社會型態的結構》 2006年 〈房と伝統中國家族制度:西洋人類學における中國家族研究の再檢討〉《中國文化人類學リー...
在泥河灣盆地發現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文化層,對研究我國北方早期人類起源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台灣海峽、舟山海域海底出土的晚更新世人類和哺乳動物化石,闡明最後一次冰期東海陸架的成陸過程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指出舊石器時代晚期福建...
張光直先生的研究,讓中國考古學開始在美國學術界占據一席之地。他推動了西方對中國先秦到上古時期的研究,進而促進了西方漢學或中國學的發展。(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評)張光直對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理論發展做出了具有深遠...
齊偉先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身體研究、藝術社會學。近年研究試圖從宗教治理、宗教品味及宗教儀式的身體化等面向,探究台灣民間宗教在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諸多現象變化,其核心關懷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