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浮雕,陝西石峁遺址出土的文物,於2022年8月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面浮雕
- 出土時間:2022年8月
人面浮雕,陝西石峁遺址出土的文物,於2022年8月發現。
人面浮雕,陝西石峁遺址出土的文物,於2022年8月發現。文物歷史2022年8月,陝西石峁遺址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的大台基護牆上新發現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1文物特徵石雕本體呈圓弧形,鑲砌於皇城台大台基西南角...
用圓雕人物頭像裝飾的陶壺或陶瓶,也始於仰韶文 化,陝西長武縣和商縣,皆有仰韶文化人頭形器口紅陶 壺出土。商縣出土的陶壺,通高約22厘米,壺口部分捏 塑著一個髮辮盤頂、笑容可掬的女孩頭像,人物造型堪 與甘肅禮縣高寺頭出土的圓雕少女頭像媲美,而形象的 完整性過之(見彩圖人頭形陶壺(仰韶文化)陝西商縣出土...
浮雕石刻人面共發現2件。1959年四川巫山大溪64號墓出土的一件,以質地細膩的黑色火山岩雕成,平面呈橢圓形,高6厘米,寬3.6厘米,厚1厘米,正反兩面皆浮雕著臉頰豐腴、瞠目張嘴的人面,頂端有2個穿孔,屬距今6000~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遺物。另一件於1973年出土於甘肅永昌鴛鴦池51號墓,白雲石雕成,高3.8厘米...
浮雕人面玉簪 浮雕人面玉簪是山東省臨朐縣西朱封遺址出土的文物。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的代表性玉器。玉質溫潤,不含任何雜質。高10.3厘米,簪首雕成捲雲式,兩側分別雕出三個浮雕人面。造型生動而抽象,線條流暢,工藝先進,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精品,代表了龍山文化制玉技術的最高水平。
現收藏於四川博物院的石雕人面,該器物石質細膩,輪廓經打磨有光澤。兩面呈橢圓形,頂端有兩個圓穿孔。正、背兩面均採用浮雕手法雕造出人面形,鼻樑挺直,圓眼,口呈圓形。寫實感較強,反映了我國早期石雕造型的藝術風格。石雕人面體積小,重量輕、適宜隨身攜帶,有人認為是兒童玩具中最原始、最早的玩具,還有人認為...
Trudeau)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鄧穎超。鯨骨雕“人面海豹”寬29.5厘米,高40.5厘米。這是一件愛斯基摩人的作品。在這塊鯨骨上,巧妙地利用骨頭的自然形狀,雕出昂首而視的海豹形象,手法簡練、生動,似乎海豹正在警覺地察看四周有無威脅自己的敵手。海豹的側身有人面浮雕,這樣,骨雕的四面都有觀賞價值。
彩繪浮雕也是借鑑了彩繪石佛教造像的衣缽,對宋墓墓畫中布置著色磚雕起到引導作用。壁畫規格 規格:長136厘米,高82厘米 文物特徵 漢白玉石浮雕為一幅女樂圖,圖中有人物15人,人物面朝墓內,採取面右方站姿,分前後兩列,最前者為一男裝司儀。樂伎均著長裙,有披帛,面部相似,豐腴圓潤,仍存唐楊妃美人之餘韻。
器胎為夾細砂的紅陶。五官的雕塑手法與禮縣出土之頭像頗接近,唯細膩過之。額際有隆起的披髮,眼眶上方有修長的眉毛,上嘴唇刻畫出人中。從雙目間距較近、顴骨顯著隆起等特徵看,是中年或青年的頭像。柴家坪人面像 【出土時間及地點】:1967年甘肅天水柴家坪出土 【所屬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附飾物 【尺寸】:...
國際友誼博物館館藏文物。1973年10月,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鄧穎超。鯨骨雕人面海豹像高40.5厘米,寬29.5厘米。手工藝人巧妙地利用鯨骨的自然形狀,雕出昂首而視的海豹形象,它似乎在警覺地察看四周,有無獵物和敵手。海豹側面浮雕出上小下大兩個人面。愛斯基摩人,自稱因紐特人(意即人民),...
由於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稱呼它。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聖蛇浮雕,頦留長須,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聖蛇浮雕於1818年被英籍義大利人卡菲里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鬍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
溺水致死的事常會發生。於是人們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魚,希望自己有魚的本領甚至希望自己變成一條魚,這些想像便自然產生對魚的崇拜。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人頭形器口彩陶瓶,以浮雕人面作為器物口頸部位的裝飾,藝術氣息和生活氣息均很濃厚。在馬家窯文化遺存中,類似人面紋彩陶器物多有發現。
青銅器紋飾。在商代的禾大方銅鼎上,以人面形紋裝飾於鼎腹中央位置,作為主紋。人面鑄成浮雕狀,臉面輪廓清晰,眉、目、口、鼻皆全,顴骨突起,目光平視,形象逼真。有的人面形紋,頭頂左右生有兩角。亦見有人面形紋,裝飾於兩虎中間。如司母戊鼎雙耳上的紋飾。也見有裝飾子器蓋和其他飾件的。以人面作為裝飾...
在甘肅省博物館一級文物藏品中,有一件青銅匕。別看它只有14.3厘米長、2.2厘米寬,而且銹跡斑斑,看似甚不起眼,但它在文博界卻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原因即在於其史前文化屬性和獨特的紋飾。匕身片狀,平直,握手處較窄,無明顯柄部,向下漸寬,底端收分作弧形,呈長舌狀。上部為一圓形浮雕人面:雙目圓睜,...
方鼎的四面各浮雕了一個大而醒目的人面做主題紋飾。人臉寬而方,雙耳肥大,顴骨凸起,雙唇緊閉突出,表情嚴肅,與現在的中國人的臉沒有什麼區別。鼎腹的內壁有銘文“大禾”二字,“禾”字象形,是穀子成熟時,谷穗沉甸甸下垂的形象,故此鼎可能是為慶祝豐年或者祈求豐年而鑄造的禮器;也有可能是鑄器者的名字,即物...
人面牛紋大銅罍,西周通高79厘米,腹徑41厘米,罍蓋的頂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飾紋猶如頭上戴冠的人面。人面牛紋大銅罍,西周通高79厘米,腹徑41厘米,罍蓋的頂端浮雕成四面人形面容,造型飾紋猶如頭上戴冠的人面,與廣漢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頭飾有幾分相象,使人猜測它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淵源關係。蓋身反時針...
該鼎最讓人驚奇的地方是在器物的四周各裝飾了一個又大又醒目的半浮雕人面。其實,器物上表現的對象,是有頭、有身、有角、有爪的半人半獸的“超人”,軀幹因器物平面表現的局限而隱去。文化內涵 對於人面鼎上的半人半獸的“超人”的身份,至少有以下幾種說法:饕餮、祝融、蚩尤、邦君造像、儺面、黃帝四面、...
陶塑浮雕人面 (甘肅天水柴家坪出土)用圓雕人物頭像裝飾的陶壺或陶瓶,也始於仰韶文化,陝西長武縣和商縣,皆有仰韶文化人頭形器口紅陶壺出土。商縣出土的陶壺,通高約22厘米,壺口部分捏塑著一個髮辮盤頂、笑容可鞠的女孩頭像,人物造型堪與甘肅禮縣高寺頭出土的圓雕少女頭像媲美,而形象的完整性過之(見彩圖人頭...
有圓雕,也有浮雕、線刻。有的是獨立的雕塑作品,有的則是附加於器物蓋或口沿、肩部的裝飾物。這些作品普遍出現於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等南北各地古文化遺址之中。人物形象主要有立體的全身像、頭像、浮雕人面,以及塑於壺、瓶、罐等容器口部的人頭像,以小型作品居多。早...
仰韶文化陶塑浮雕人面,在甘肅天水柴家坪,陝西 華縣柳枝鎮、隴縣、寶雞北首嶺、扶風姜西村等地均有 出土。天水柴家坪1967年出土的陶塑人面,殘高25.5厘 米,寬16厘米,細泥紅陶質,塑工相當細膩,額上有隆 起的披髮,眉弓清晰,耳垂有穿孔,作張嘴欲語狀。華 縣柳枝鎮和隴縣出土者,均似娃娃的臉型,作品體現了...
2022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的大台基護牆上新發現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石雕本體呈圓弧形,鑲砌於皇城台大台基西南角的牆體之上。這件石雕已發掘出兩個相鄰的人面浮雕,兩個人面保存狀況較好,神態莊嚴肅穆,均戴有耳璫,呈現雙目略突出、闊嘴呲牙的表情,其中西側人面長約80厘米、高約50厘米,頭戴...
人面石雕 202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新發現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石雕本體呈圓弧形,鑲砌於皇城台大台基西南角的牆體之上。這件石雕已發掘出兩個相鄰的人面浮雕,兩個人面保存狀況較好,神態莊嚴肅穆,均戴有耳璫,呈現雙目略突出、闊嘴呲牙的表情,其中西側人面長約80厘米、高約50厘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