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人間自有真情在/中國電影藝術家傳記叢書
-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16
- 作者:李前寬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田風先生是我國早期電影教育的拓荒者,由李前寬主編的《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以田風先生生前的同事、朋友、親屬、學生的回憶性紀念文章的形式將田風先生不同時期的經歷完整勾勒在一起,再現田風先生一生為黨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電影教育事業貢獻一生的經歷。
作者簡介
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著名電影導演。
改革開放以來與夫人肖桂雲共同執導的電影作品有:《佩劍將軍》,《甜女》、《黃河之濱》、《逃犯》、《開國大典》(上、下集)、《決戰之後》(上、下集).《重慶談判》(上、下集)、《七七事變》(上、下集)、《金戈鐵馬》、《紅蓋頭》、《田野又是青紗帳》、《世紀之夢》、《星海》等。以及大型電視連續劇《明月出天山》、《傳奇皇帝—蛛元璋》、《抗美援朝》、《蒼天聖土》等。曾榮獲“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四次榮獲“華表獎”優秀影片獎、三次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五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美電影節“金天使優秀影片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電影傑出成就獎”,第十七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影片大獎等。
改革開放以來與夫人肖桂雲共同執導的電影作品有:《佩劍將軍》,《甜女》、《黃河之濱》、《逃犯》、《開國大典》(上、下集)、《決戰之後》(上、下集).《重慶談判》(上、下集)、《七七事變》(上、下集)、《金戈鐵馬》、《紅蓋頭》、《田野又是青紗帳》、《世紀之夢》、《星海》等。以及大型電視連續劇《明月出天山》、《傳奇皇帝—蛛元璋》、《抗美援朝》、《蒼天聖土》等。曾榮獲“金雞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四次榮獲“華表獎”優秀影片獎、三次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五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中美電影節“金天使優秀影片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電影傑出成就獎”,第十七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影片大獎等。
圖書目錄
序一 田風:甘做“墊腳石”
——《憶田風》序
序二舍小家顧大家
序三永遠的懷念
自傳
在日本:“不務正業”的美專生
相識田風
“不務正業”的美專生
田風和“中國留日劇人協會”
戰鬥年華見真情
在隱形的戰線上
——和田風戰鬥在東京
在晉察冀火線劇社:真正的“土”八路
烈火見真金
魂系燕趙大地
歷盡苦難痴心不改
在白山:現代文藝的開拓者
田風與《白山》雜誌
捅破那層紙
——從白丁到演員
開啟表演之門的領路人
“舞美師:後台的英雄”
亭亭山上松
——憶念田風師長
穿越封鎖線
大海逃生
在旅大文工團:新時代的啟蒙者
改革文工團建制培養文藝骨幹
大膽改革文工團,提倡藝術門類專業化
要一專多能,不能滿把抓
相時而教適時點撥
藝術的良師生活的益友
寫工人,演工人
順境不惰逆境不餒
不尊重藝術,就是不尊重觀眾
——在大連一中播下藝術的火種
善於發現人才的伯樂
大連雜技走進藝術殿堂的奠基人
“要成為一名人民的雜技演員”
寫劇本也是培養演員的一種手段
——田風同志“逼”我搞創作
在北京電影學院:俯首甘為孺子牛
通向藝術殿堂的搭橋人
教學中的“愛”與“嚴”
——老田與“導五九班”
風雨中的人間真情
導演從這裡起步
——田風老師表演課堂實錄
做導演,先做人
導演,教是教不會的,學是學得會的
雕琢人才的大師
藝術要有個性,不能人云亦云
演戲就是演“細”
兩袖清風處事一身正氣為人
一句話,一輩子
人間自有真情在:憶念田風
一顆赤子心
與父親在一起的短暫日子
弟弟對我的啟蒙
一方硯台幾多真情
銘記血的教訓弘揚田風精神
著文立說緬懷田風
讀文集再識田風
再憶與田風一起戰鬥的光輝歲月
樹立電影教育的標尺
把心中的崇敬獻給於華老9幣
愛聽他的“罵”
不署名的編劇
——不為大家所知的田風另一面
與愛同行薪火相傳
大愛育人甘為人梯
弘揚田風精神推進電影人才建設
歷盡風霜始終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方硯,一生情
難忘人生的導師
追憶緬懷繼承發揚
附錄一:田風生平簡介
附錄二:田風生平故事
附錄三:揮淚憶恩師
編後記
——《憶田風》序
序二舍小家顧大家
序三永遠的懷念
自傳
在日本:“不務正業”的美專生
相識田風
“不務正業”的美專生
田風和“中國留日劇人協會”
戰鬥年華見真情
在隱形的戰線上
——和田風戰鬥在東京
在晉察冀火線劇社:真正的“土”八路
烈火見真金
魂系燕趙大地
歷盡苦難痴心不改
在白山:現代文藝的開拓者
田風與《白山》雜誌
捅破那層紙
——從白丁到演員
開啟表演之門的領路人
“舞美師:後台的英雄”
亭亭山上松
——憶念田風師長
穿越封鎖線
大海逃生
在旅大文工團:新時代的啟蒙者
改革文工團建制培養文藝骨幹
大膽改革文工團,提倡藝術門類專業化
要一專多能,不能滿把抓
相時而教適時點撥
藝術的良師生活的益友
寫工人,演工人
順境不惰逆境不餒
不尊重藝術,就是不尊重觀眾
——在大連一中播下藝術的火種
善於發現人才的伯樂
大連雜技走進藝術殿堂的奠基人
“要成為一名人民的雜技演員”
寫劇本也是培養演員的一種手段
——田風同志“逼”我搞創作
在北京電影學院:俯首甘為孺子牛
通向藝術殿堂的搭橋人
教學中的“愛”與“嚴”
——老田與“導五九班”
風雨中的人間真情
導演從這裡起步
——田風老師表演課堂實錄
做導演,先做人
導演,教是教不會的,學是學得會的
雕琢人才的大師
藝術要有個性,不能人云亦云
演戲就是演“細”
兩袖清風處事一身正氣為人
一句話,一輩子
人間自有真情在:憶念田風
一顆赤子心
與父親在一起的短暫日子
弟弟對我的啟蒙
一方硯台幾多真情
銘記血的教訓弘揚田風精神
著文立說緬懷田風
讀文集再識田風
再憶與田風一起戰鬥的光輝歲月
樹立電影教育的標尺
把心中的崇敬獻給於華老9幣
愛聽他的“罵”
不署名的編劇
——不為大家所知的田風另一面
與愛同行薪火相傳
大愛育人甘為人梯
弘揚田風精神推進電影人才建設
歷盡風霜始終不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方硯,一生情
難忘人生的導師
追憶緬懷繼承發揚
附錄一:田風生平簡介
附錄二:田風生平故事
附錄三:揮淚憶恩師
編後記
文摘
抗日戰爭前的幾年裡,在東京,中國留學生的演劇(話劇)活動比較活躍,前前後後有好幾個團體演出過不少劇目。1936年下半年,“中國留日劇人協會”成立了。加入這個協會的,包括出於支持、贊助而只參加過幾次活動的朋友在內,共六七十人。田風同志是正式成員,做了實際工作,在公演中他擔任了一個較重要的角色。
協會打泡戲,選的是易卜生的名作《娜拉》。我們在中野區租了一所房子,協會的日常活動,以及主要的排戲等許多工作,就在這所房子裡進行;這樣,原來分散的各個成員,也就有個見面的聯絡點了。好多朋友都是在這裡認識的,田風,也是這樣。
他在我印象中,瘦長臉、高顴骨、鼻樑挺直、鼻孔似乎大了一些。穿的總是一套日本大學生的制服。這種制服要愈破舊愈顯得不是剛進大學的新生,而是老資格。田風正是日本千千萬萬老資格大學生中的一個,他的制服也是破舊的,很邋遢。不過他的個子比一般日本大學生要高一頭,年齡也稍大一些,這就不一樣了。他的臉色不像一般北方人那樣紅潤,但很有精神,顯得很剛健。在冬天,他的衣服好像穿得少了一點,有些營養不良的樣子,所以一看就是個窮留學生。他經常挾著畫夾,大學生帽的帽檐上明顯的有個黃銅色的“美”字,一望而知是國立東京美專的學生。整個模樣,是個搞藝術的人。
參加《娜拉》演出的演員有:俞佩珊、王錫武、蔣宛如……等。田風扮演的是醫生。這些演員和我們工作人員有的是自告奮勇擔任的,有的是在留學同學中物色、挑選、邀請而來的。大多在舞台實踐經驗方面還不是很多,然而都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滿腔熱情,醉心於文學藝術,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演劇活動的社會效果,才心甘情願來參加這種非但沒有什麼物質利益回報,而且還要自掏腰包的活動。
我後來想,在當時當地極不平常的環境裡,儘管大家的認識程度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否則,團體怎么會組織起來,工作怎么會熱氣騰騰地展開?然而,那時候,大家都沒有彰明昭著的誇誇其談,沒有在集會上或相互間公開的談論觀點和主張,更不用說有什麼教條、八股式的言論了。可是彼此心照不宣,相互默契,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了積極努力,朝氣蓬勃的事業心。很多同志都在大學讀書,還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活動,田風學畫,又參加這次演出,每天要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趕去,其辛苦、緊張、忙碌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不僅如此,他和其他一兩個同志還有著更嚴峻的精神負擔,那就是他必須隱瞞身份,避免官方找麻煩。因為他是當時偽滿來的留學生!在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者的眼睛裡,我們這些尚未被它們統治的“支那人”是未來的奴隸,而偽滿則是它們“既成事實”的奴隸了,怎么允許你公然搞進步的演劇活動呢!比如我們還有一位朋友“老許”,協助我聯繫布景和頭髮套等的製作訂貨工作,他是“台灣人”,更是早被敵人奴役的“被殖民者”了,所以他的行動就只好更“詭秘”一些。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到,田風和“老許”等當時參加這些活動的心情和精神壓力是沉重的,同樣,他們的意志和鬥爭精神是堅強可敬的!
不要說偽滿洲或“台灣”那些已經被敵人看做“奴隸”的朋友們的處境是如何,就連我們這些尚未正式被奴役的“堂堂中國人”,除了拿國民黨官費去日本鍍金的少數“未來漢奸”之外,像我們這些窮學生,不過演演戲而已,可是所受的監視、偵察以至迫害,也就夠受了。只舉一例,杜宣同志和我為了召開一次有關《娜拉》演出的婦女問題座談會,我們兩個過了一個很特別的新年。那是在1936年12月31日深夜,東京牛!區派出所把我們拘留了幾個小時,並請我們各人吃了東洋“火腿”,被大聲叱罵:“大日本帝國的皇法你們知道不知道!……”因為他說我們事前沒有得到申請批准就開會,觸犯了皇法!穿了長統皮靴的日本警官就狠狠地踢了我們兩腳!這個除夕之夜的一幕是很難忘卻的。
《娜拉》在東京著名的左翼演劇陣地“築地小劇場”上演,那已是1937年春天。還有幾個月,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即將爆發,“中國留日劇人協會”也只能演出這么一次,之後,大家先後回國,無法再繼續活動了。
我原來保存著一些中日進步演劇的照片,其中也有《娜拉》舞台照,有一張是公演時拍的全體工作照,經過浩劫,全都蕩然無存了!
這個團體的主要組織者是杜宣。《娜拉》的導演是水華,我擔任舞台監督。音樂是請一位姓蔡的福建籍音樂家搞的。戲裡的一段舞蹈由原是學跳舞的演員俞佩珊在她老師高田妙子的指點和同學的幫助完成的。舞台照明是“築地小劇場”的照明工作者熱情幫助的。我與田風以及好些朋友在東京分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快半個世紀了!但往事和故人,在記憶中留下的痕跡,是無論如何抹不掉的,不過有的深些,有的淺些。
1994年1月
P20-22
協會打泡戲,選的是易卜生的名作《娜拉》。我們在中野區租了一所房子,協會的日常活動,以及主要的排戲等許多工作,就在這所房子裡進行;這樣,原來分散的各個成員,也就有個見面的聯絡點了。好多朋友都是在這裡認識的,田風,也是這樣。
他在我印象中,瘦長臉、高顴骨、鼻樑挺直、鼻孔似乎大了一些。穿的總是一套日本大學生的制服。這種制服要愈破舊愈顯得不是剛進大學的新生,而是老資格。田風正是日本千千萬萬老資格大學生中的一個,他的制服也是破舊的,很邋遢。不過他的個子比一般日本大學生要高一頭,年齡也稍大一些,這就不一樣了。他的臉色不像一般北方人那樣紅潤,但很有精神,顯得很剛健。在冬天,他的衣服好像穿得少了一點,有些營養不良的樣子,所以一看就是個窮留學生。他經常挾著畫夾,大學生帽的帽檐上明顯的有個黃銅色的“美”字,一望而知是國立東京美專的學生。整個模樣,是個搞藝術的人。
參加《娜拉》演出的演員有:俞佩珊、王錫武、蔣宛如……等。田風扮演的是醫生。這些演員和我們工作人員有的是自告奮勇擔任的,有的是在留學同學中物色、挑選、邀請而來的。大多在舞台實踐經驗方面還不是很多,然而都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滿腔熱情,醉心於文學藝術,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演劇活動的社會效果,才心甘情願來參加這種非但沒有什麼物質利益回報,而且還要自掏腰包的活動。
我後來想,在當時當地極不平常的環境裡,儘管大家的認識程度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否則,團體怎么會組織起來,工作怎么會熱氣騰騰地展開?然而,那時候,大家都沒有彰明昭著的誇誇其談,沒有在集會上或相互間公開的談論觀點和主張,更不用說有什麼教條、八股式的言論了。可是彼此心照不宣,相互默契,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了積極努力,朝氣蓬勃的事業心。很多同志都在大學讀書,還有各自不同的社會活動,田風學畫,又參加這次演出,每天要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趕去,其辛苦、緊張、忙碌的情況是可以想見的。不僅如此,他和其他一兩個同志還有著更嚴峻的精神負擔,那就是他必須隱瞞身份,避免官方找麻煩。因為他是當時偽滿來的留學生!在日本帝國主義法西斯者的眼睛裡,我們這些尚未被它們統治的“支那人”是未來的奴隸,而偽滿則是它們“既成事實”的奴隸了,怎么允許你公然搞進步的演劇活動呢!比如我們還有一位朋友“老許”,協助我聯繫布景和頭髮套等的製作訂貨工作,他是“台灣人”,更是早被敵人奴役的“被殖民者”了,所以他的行動就只好更“詭秘”一些。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到,田風和“老許”等當時參加這些活動的心情和精神壓力是沉重的,同樣,他們的意志和鬥爭精神是堅強可敬的!
不要說偽滿洲或“台灣”那些已經被敵人看做“奴隸”的朋友們的處境是如何,就連我們這些尚未正式被奴役的“堂堂中國人”,除了拿國民黨官費去日本鍍金的少數“未來漢奸”之外,像我們這些窮學生,不過演演戲而已,可是所受的監視、偵察以至迫害,也就夠受了。只舉一例,杜宣同志和我為了召開一次有關《娜拉》演出的婦女問題座談會,我們兩個過了一個很特別的新年。那是在1936年12月31日深夜,東京牛!區派出所把我們拘留了幾個小時,並請我們各人吃了東洋“火腿”,被大聲叱罵:“大日本帝國的皇法你們知道不知道!……”因為他說我們事前沒有得到申請批准就開會,觸犯了皇法!穿了長統皮靴的日本警官就狠狠地踢了我們兩腳!這個除夕之夜的一幕是很難忘卻的。
《娜拉》在東京著名的左翼演劇陣地“築地小劇場”上演,那已是1937年春天。還有幾個月,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即將爆發,“中國留日劇人協會”也只能演出這么一次,之後,大家先後回國,無法再繼續活動了。
我原來保存著一些中日進步演劇的照片,其中也有《娜拉》舞台照,有一張是公演時拍的全體工作照,經過浩劫,全都蕩然無存了!
這個團體的主要組織者是杜宣。《娜拉》的導演是水華,我擔任舞台監督。音樂是請一位姓蔡的福建籍音樂家搞的。戲裡的一段舞蹈由原是學跳舞的演員俞佩珊在她老師高田妙子的指點和同學的幫助完成的。舞台照明是“築地小劇場”的照明工作者熱情幫助的。我與田風以及好些朋友在東京分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快半個世紀了!但往事和故人,在記憶中留下的痕跡,是無論如何抹不掉的,不過有的深些,有的淺些。
1994年1月
P20-22
後記
田風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教授,在他去世後的五十年間,他的學生和戰友多次為他做紀念活動,而且得到相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2012年9月22日,在北京電影學院隆重舉行“人間自有真情在:紀念新中國電影教育的開拓者田風誕辰一百周年”。學院師生、田風教導的學生和戰友天南地北匯集一堂,共同緬懷這位傑出的戲劇家、畫家、導演和藝術教育家。
他把大愛獻給了歷史,歷史必然把他留下。他把情感無私獻給了學生,學生必然把愛回報老師。這種因果關係似乎是一種客觀定式。
歷史無情又有情,當年在那場無情的政治運動中,田風老師遭遇無情迫害,時光雖已過去五十年,歷史告訴我們,人們心中真情永在。重溫當年田風老師對黨的事業無私奉獻,緬懷田風教授把全部才華和熱血獻給了學生們,他的人生境界和做人品格,一直為人們所敬仰,他的教學理念今天依然有其可貴价值。
因此,在二十年前出版的《憶田風》和這次“人間自有真情在一紀念新中國電影教育的開拓者田風誕辰一百周年”活動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田風教授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教學理念在那個年代遭到了不公正對待。田風的藝術人生在五十三歲定格,正當年富力強就過早地離開我們。人問自有真情在,歷史撥亂反正尊重了田風,尊重了知識和人才。田風沒有轟轟烈烈壯舉,也沒留下不朽的電影作品,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系主任,是很優秀的教授,他教導出了諸多藝術家和優秀導演,他所培育出無數優秀人才即是他厚重的“作品”,而這些人才創作出多少優秀作品,對國家、對社會有多大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郭寶昌導演就是其中一個,當年田風教授伯樂識馬,看中他是導演的料,力排眾異把這個資本家的後生招進電影學院他的門下,後來,這成為整田風說事的炮彈,對他進行無情的鬥爭,為了保護學生,田風別無選擇。郭寶昌這個“反動學生”歷經磨難,最終不出田風所料,成為著名編導,學生為老師爭了氣,且幾十年不忘感恩,把內疚與緬懷變成對師娘的孝心,這是人間真情,是中華民族美德。在當下“拜金”、“拜名”、“利己”的社會浮躁中,人間真情何等可貴。
在材料不多的情況下編輯出版這冊書,是件艱難的事。該書的出版得到田風教授夫人於華同志和她的女兒們鼎力相助,她們還向中國電影博物館獻出了田風教授僅存的遺物。感謝中國電影博物館首先為田風老師開啟了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的展櫃。感謝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基金會,特別要向北京電影學院侯光明書記、張會軍院長和導演系師生表示謝意和敬意,我們的母校充溢著人問真情。感謝國家廣電總局張丕民副局長,北京市魯煒副市長,感謝大連市文化局,有這些領導和相關單位的支持,紀念田風活動更具含金量。
特別感謝中國電影出版社,感謝電影學者崔君衍同志,謝謝編輯甄曉文同志,沒有他們細緻的編審校正,這冊傳略的出版難以實現。
要感謝的還有為紀念田風老師的活動和該書的出版默默付出的戰友和同學。作為紀念田風老師活動的策劃和該書的主編,前寬在此一併鞠躬致謝了。
李前寬
2014年4月18日
他把大愛獻給了歷史,歷史必然把他留下。他把情感無私獻給了學生,學生必然把愛回報老師。這種因果關係似乎是一種客觀定式。
歷史無情又有情,當年在那場無情的政治運動中,田風老師遭遇無情迫害,時光雖已過去五十年,歷史告訴我們,人們心中真情永在。重溫當年田風老師對黨的事業無私奉獻,緬懷田風教授把全部才華和熱血獻給了學生們,他的人生境界和做人品格,一直為人們所敬仰,他的教學理念今天依然有其可貴价值。
因此,在二十年前出版的《憶田風》和這次“人間自有真情在一紀念新中國電影教育的開拓者田風誕辰一百周年”活動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田風教授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教學理念在那個年代遭到了不公正對待。田風的藝術人生在五十三歲定格,正當年富力強就過早地離開我們。人問自有真情在,歷史撥亂反正尊重了田風,尊重了知識和人才。田風沒有轟轟烈烈壯舉,也沒留下不朽的電影作品,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系主任,是很優秀的教授,他教導出了諸多藝術家和優秀導演,他所培育出無數優秀人才即是他厚重的“作品”,而這些人才創作出多少優秀作品,對國家、對社會有多大影響是難以估量的。郭寶昌導演就是其中一個,當年田風教授伯樂識馬,看中他是導演的料,力排眾異把這個資本家的後生招進電影學院他的門下,後來,這成為整田風說事的炮彈,對他進行無情的鬥爭,為了保護學生,田風別無選擇。郭寶昌這個“反動學生”歷經磨難,最終不出田風所料,成為著名編導,學生為老師爭了氣,且幾十年不忘感恩,把內疚與緬懷變成對師娘的孝心,這是人間真情,是中華民族美德。在當下“拜金”、“拜名”、“利己”的社會浮躁中,人間真情何等可貴。
在材料不多的情況下編輯出版這冊書,是件艱難的事。該書的出版得到田風教授夫人於華同志和她的女兒們鼎力相助,她們還向中國電影博物館獻出了田風教授僅存的遺物。感謝中國電影博物館首先為田風老師開啟了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的展櫃。感謝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電影基金會,特別要向北京電影學院侯光明書記、張會軍院長和導演系師生表示謝意和敬意,我們的母校充溢著人問真情。感謝國家廣電總局張丕民副局長,北京市魯煒副市長,感謝大連市文化局,有這些領導和相關單位的支持,紀念田風活動更具含金量。
特別感謝中國電影出版社,感謝電影學者崔君衍同志,謝謝編輯甄曉文同志,沒有他們細緻的編審校正,這冊傳略的出版難以實現。
要感謝的還有為紀念田風老師的活動和該書的出版默默付出的戰友和同學。作為紀念田風老師活動的策劃和該書的主編,前寬在此一併鞠躬致謝了。
李前寬
2014年4月18日
序言
永遠的懷念
李前寬
春天是大地復甦、萬物萌生的季節。人們把春天比喻生機、活力和希望,以春天的溫暖比喻人間愛的象徵。五十年前,1964年的春天,電影學院校園是春寒,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寒意浸襲著寧靜的校園。那場極“左”的“整風”運動,將鬥爭矛頭直指導演系五九班所謂“反革命小集團”後台田風教授。經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後,這場鬥爭的“成果”是揪出了一個有才華的“反動學生”郭寶昌,逼死了德高望重的導演系主任田風教授,這是極“左”路線製造的校園悲劇。
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寒冬過去是春天,大地依舊春常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1979年田風教授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一個電影學院的教授,一個沒有骨灰的“骨灰”安放儀式卻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文化部長黃鎮同志、國家民政部長程子華同志、中央紀檢委副書記任仲夷等同志,那么多領導同志,那么多文藝界知名人士、藝術家,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等單位代表與個人總共有八百多位,紛紛送來挽幛與花圈,對田風教授革命的人生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樣規格是罕見的,我想田風教授在天有知,可以笑慰人間正道和真情。
“人間自有真情在”,在他走後三十年,北京電影學院和大連市文化局為他出版了《憶田風》紀念集;他的戰友和學生在北京和大連舉辦了“緬懷田風教授座談會”;北京電影學院六十周年校慶為他頒發了“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獎”,這是對田風教授崇高的獎賞與公正的評價。2012年9月22日,“人間自有真情在”紀念新中國電影教育的開拓者田風教授百年華誕,在北京電影學院隆重舉行,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基金會、中國電影博物館與北京電影學院等聯合主辦,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的領導、大連市文化局以及中國影協和電影學院領導和師生等參加了紀念大會。
田風教授沒有驚世之作,也沒有叱吒風雲之舉,是一位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師。他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沒有因為他的位卑而被掩蓋,他那平凡而偉大的做人品格與境界,讓我們看到他是天地間大寫的人。
田風教授出生於一個舊軍官家庭,從一個不承萬貫家業,但求人生真理的少年,到渡東洋、學西畫的進步青年,再到民族危亡之時,毅然回國投奔冀中抗日前線,成為一名革命戰士,他將自己投身於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熔爐,以極大的熱情和才智、組建革命文藝隊伍,為黨和人民培養了一大批文藝骨幹,為新中國電影教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無私奉獻的人,他是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培育年輕一代的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家,是新中國電影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55年前的今天,在電影學院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我和田風教授相識,從此開啟了我這個美五九班學生與導五九班老師的師生情誼。半個多世紀前在電影學院校園、在他的書齋,在大連楓林街39號他那美麗的小涼台我們建立了美好的師生情誼,我們一起在大海邊寫生,他帶我去排練場,一起聽音樂會,一起看畫展。田教授讓我參加由他指導的兩部畢業作品拍攝,讓我做《搭橋的人》和《新任隊長》的美術設計,他跟我談人生、談藝術,常常徹夜不眠,他直率、達觀、瀟灑、謙和而嚴肅,我們時常受到他嚴厲批評,卻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得益於田風教授的教導,是他讓我懂得在學習電影藝術的路上應持有的心態和做人的品格。
他教我做人要“真”,學藝要“苦”,從業要“實”,真誠面對人生,實實在在學本領真誠做事。五年師生相處,我得到藝術營養和感悟,同時,也感受到恩師精神境界的崇高和博愛之心,他對學生有慈父般親情。1964年金秋時節,正是田風教授被批判最嚴酷的時候。我畢業向他辭別,他依然含笑告誡我:“到長影要好好乾!事業是乾來的。”這成為師生決別的贈言。
幾十年來,田風教授的話一直鼓勵我前行。如今我成為田風教授期望的電影人,這是對恩師的承諾,也是對恩師最好的紀念。
田風教授的一生雖短暫,但他的精神境界卻那么高尚。他以一顆赤誠之心、愛國之志、大愛育人、無私奉獻,譜寫出華彩的生命詩篇。
五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前國家呈現繁榮發展的喜人景象,我國電影事業正逢歷史最好發展時期,北京電影學院今非昔比,一派生機。今天,由中國影壇多家單位聯合在北京電影學院隆重召開田風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充分表明了後人對一位前輩的敬重,說明在當今社會裡,還有比金錢和名利更貴重的人間真情,也說明在培育電影人才的校園裡,充溢著真善美的文明氣息,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實踐中,這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珍惜真情,我們為母校的發展而自豪。充溢著無限春光的美麗校園裡,沐浴著陽光的青年學子們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負重任的一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電影的強國夢,要依靠青年一代去完成,田風教授的未盡事業,要由後輩去實現。
在《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即將出版之際,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電影博物館為田風教授設立一個專門的展櫃,以圖文和實物介紹了田風教授短暫而光輝的藝術人生。田風教授的大美大愛氣象,永遠定格在新中國電影史冊上!
在2014年迎春花開時,《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的出版,弘揚了人間美德,傳承了電影教育應有的育人之道,是中國電影界的一件大好事。這件事也表達了所有熟知他、熱愛他的人共同心愿。
我們永遠懷念田風教授!
2014年4月
李前寬
春天是大地復甦、萬物萌生的季節。人們把春天比喻生機、活力和希望,以春天的溫暖比喻人間愛的象徵。五十年前,1964年的春天,電影學院校園是春寒,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寒意浸襲著寧靜的校園。那場極“左”的“整風”運動,將鬥爭矛頭直指導演系五九班所謂“反革命小集團”後台田風教授。經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後,這場鬥爭的“成果”是揪出了一個有才華的“反動學生”郭寶昌,逼死了德高望重的導演系主任田風教授,這是極“左”路線製造的校園悲劇。
歷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寒冬過去是春天,大地依舊春常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1979年田風教授冤案得到平反昭雪。一個電影學院的教授,一個沒有骨灰的“骨灰”安放儀式卻驚動了黨中央、國務院,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文化部長黃鎮同志、國家民政部長程子華同志、中央紀檢委副書記任仲夷等同志,那么多領導同志,那么多文藝界知名人士、藝術家,以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等單位代表與個人總共有八百多位,紛紛送來挽幛與花圈,對田風教授革命的人生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樣規格是罕見的,我想田風教授在天有知,可以笑慰人間正道和真情。
“人間自有真情在”,在他走後三十年,北京電影學院和大連市文化局為他出版了《憶田風》紀念集;他的戰友和學生在北京和大連舉辦了“緬懷田風教授座談會”;北京電影學院六十周年校慶為他頒發了“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獎”,這是對田風教授崇高的獎賞與公正的評價。2012年9月22日,“人間自有真情在”紀念新中國電影教育的開拓者田風教授百年華誕,在北京電影學院隆重舉行,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基金會、中國電影博物館與北京電影學院等聯合主辦,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的領導、大連市文化局以及中國影協和電影學院領導和師生等參加了紀念大會。
田風教授沒有驚世之作,也沒有叱吒風雲之舉,是一位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師。他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沒有因為他的位卑而被掩蓋,他那平凡而偉大的做人品格與境界,讓我們看到他是天地間大寫的人。
田風教授出生於一個舊軍官家庭,從一個不承萬貫家業,但求人生真理的少年,到渡東洋、學西畫的進步青年,再到民族危亡之時,毅然回國投奔冀中抗日前線,成為一名革命戰士,他將自己投身於爭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熔爐,以極大的熱情和才智、組建革命文藝隊伍,為黨和人民培養了一大批文藝骨幹,為新中國電影教育事業做出卓越貢獻。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無私奉獻的人,他是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培育年輕一代的平凡而偉大的教育家,是新中國電影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55年前的今天,在電影學院新學期開學的日子,我和田風教授相識,從此開啟了我這個美五九班學生與導五九班老師的師生情誼。半個多世紀前在電影學院校園、在他的書齋,在大連楓林街39號他那美麗的小涼台我們建立了美好的師生情誼,我們一起在大海邊寫生,他帶我去排練場,一起聽音樂會,一起看畫展。田教授讓我參加由他指導的兩部畢業作品拍攝,讓我做《搭橋的人》和《新任隊長》的美術設計,他跟我談人生、談藝術,常常徹夜不眠,他直率、達觀、瀟灑、謙和而嚴肅,我們時常受到他嚴厲批評,卻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得益於田風教授的教導,是他讓我懂得在學習電影藝術的路上應持有的心態和做人的品格。
他教我做人要“真”,學藝要“苦”,從業要“實”,真誠面對人生,實實在在學本領真誠做事。五年師生相處,我得到藝術營養和感悟,同時,也感受到恩師精神境界的崇高和博愛之心,他對學生有慈父般親情。1964年金秋時節,正是田風教授被批判最嚴酷的時候。我畢業向他辭別,他依然含笑告誡我:“到長影要好好乾!事業是乾來的。”這成為師生決別的贈言。
幾十年來,田風教授的話一直鼓勵我前行。如今我成為田風教授期望的電影人,這是對恩師的承諾,也是對恩師最好的紀念。
田風教授的一生雖短暫,但他的精神境界卻那么高尚。他以一顆赤誠之心、愛國之志、大愛育人、無私奉獻,譜寫出華彩的生命詩篇。
五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前國家呈現繁榮發展的喜人景象,我國電影事業正逢歷史最好發展時期,北京電影學院今非昔比,一派生機。今天,由中國影壇多家單位聯合在北京電影學院隆重召開田風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充分表明了後人對一位前輩的敬重,說明在當今社會裡,還有比金錢和名利更貴重的人間真情,也說明在培育電影人才的校園裡,充溢著真善美的文明氣息,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實踐中,這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珍惜真情,我們為母校的發展而自豪。充溢著無限春光的美麗校園裡,沐浴著陽光的青年學子們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負重任的一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電影的強國夢,要依靠青年一代去完成,田風教授的未盡事業,要由後輩去實現。
在《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即將出版之際,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電影博物館為田風教授設立一個專門的展櫃,以圖文和實物介紹了田風教授短暫而光輝的藝術人生。田風教授的大美大愛氣象,永遠定格在新中國電影史冊上!
在2014年迎春花開時,《人間自有真情在:新中國電影教育開拓者田風傳略》的出版,弘揚了人間美德,傳承了電影教育應有的育人之道,是中國電影界的一件大好事。這件事也表達了所有熟知他、熱愛他的人共同心愿。
我們永遠懷念田風教授!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