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等事》一書由[瑞士] 耿寧所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生第一等事
- 作者:[瑞士] 耿寧
- 譯者:倪梁康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 頁數:1190 頁
- 定價:12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0096867
內容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瑞士漢學家耿寧關於陽明心學的專著。作者在本書中嘗試用現象學方法論解讀陽明心學,他並不是希冀將陽明心學轉換為現象學的研究,而是希望現象學作為一種探尋“本心”(陽明心學語“致良知”)的工具能夠為人們所接受。
本書由上、下兩部構成。第一部分論述王陽明的生平與思想,主要圍繞其“致良知”的主張進行。第二部分致力於論述歐陽德、王艮、鄒守益、錢德洪、王畿、聶豹、羅洪先對“致良知”在本體論、工夫論方面的各種相同的和不同的理解,以及因不同理解而產生的相互論辯,以及通過論辯而得以展示的種種詮釋可能和修習可能。在此過程中,陽明心學於各個方向上得到實質性的充實和進一步的展開,當然也同時經歷著可能的自身分化與離異。
目錄
前言
總引論 明代中期儒者的一些生活狀況
第一部分 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與他的三個不同“良知”概念
引論
第一章 王陽明的第一個“良知”概念:向善的秉性(“本原能力”)
第二章 王陽明的第二個良知概念:對本已意向中的倫理價值的直接意識(本原意識、良心)
第三章 王陽明的第三個良知概念:始終完善的良知本體
第四章 對王陽明三個良知概念之區分的一個歷史證明。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第五章 對於倫理正確的行為而言,良知是否充分的問題:對此還需要附加的認識嗎?
第二部分 王陽明後學之間關於“致良知”的討論
引論
第一章 錢德洪與王畿之間的討論:“致良知”究竟是通過依照良心的行為,還是通過對“良知本體”的明見?
第二章 王畿通過“覺良知本體”來“致良知”
第三章 聶豹一方面與歐陽德、鄒守益,另一方面與王畿進行的討論:“良知本體”必須在先於所有動的靜中實現嗎?
第四章 羅洪先與王畿之間的討論:當下“良知”是具足的,還是需要“收攝保聚”的工夫?
第五章 王畿所列舉的在他看來王陽明學派內部不正確的“致良知”觀點
結尾的評論與進一步的現象學問題
附論 劉宗周與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劉宗周針對王陽明“致良知說”所提出的“誠意說”是否體現了一種哲學的進步?
第一章 劉宗周
第二章 黃宗羲對王陽明“四句教”的詮釋
結語
文獻索引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