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渠

人民渠

四川的人民渠(利民渠、幸福渠、官渠堰)是都江堰擴灌工程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四川省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稱。

由人工修建,從岷江引水到蓮花水庫,彭州桂花鎮是渠首乾渠,經過青白江、金堂、中江、到三台魯班水庫。人民渠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作為西南最大的人工水渠,乾渠、支渠多達100餘條,水系跨越行政區域廣,把岷江水引到了德陽、綿陽、遂寧等地區,為沿線十餘個縣市區提供居民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用水,對人民民眾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渠
  • 別名:利民渠、幸福渠、官渠堰
  • 類型:都江堰擴灌工程
歷史沿革,流域概況,治理開發,

歷史沿革

明英宗天順二年(1457年)前後,在今彭州市麗春到縣城西顧復橋開渠作堰,引水灌田,時稱官渠堰,其上游原郫縣境內一段,稱萬工堰。1952年1月25日動工擴浚,以都江堰蒲陽河之水為源,上起郫縣萬工堰,下至彭州市濛陽河,乾渠長19.5 公里。同年5月7日竣工通水。引水流量為37.7立方 米/秒,灌溉16.4萬畝。是為官渠堰第一期擴浚工程,建 有進水口臨時攔河壩、進水閘、節制閘、渡槽等。一處主要負責一至四期工程,二處主要負責五至七期工程。
1951年 1月12日,第二期工程開工。第二期工程分為3個階段: 渠首自郫縣慶興鄉至新潤河乾渠13.3公里為一段,定為 每年修治;新潤河至濛陽段,為擴建開挖乾渠段,全長 6.21公里;濛陽河到小石河段,為新開河段,乾渠長5.11 公里。設計引水流量增加到38.43立方米/秒。灌溉面積 擴大到38.43萬畝。
1954年11月6日,第三期擴建工程開工,新開馬牧河至石亭江乾渠道,長31.51公里,支渠 11條。總長達280公里和小石河涵洞、官倉跌水閘等,增加灌溉面積51萬畝。
1955年10月至1956年3月,第四期工程竣工;主要工程量是擴建前3期乾渠49.15公 里;自綿竹市新石鎮石亭江至德陽市紅岩寺乾渠開挖,全 長31.98公里。
人民渠第五期擴建工程,於1958年2月 至同年5月竣工。本期工程自綿遠河開挖乾渠,沿龍泉 山西側向南延伸,渠長56.3公里,連鎖閘10座和涵洞、 橋樑等。灌溉面積擴大到180萬畝。
1956年10月至 1967年(施工途中停建)建成的“百里渠”是為第六期擴 灌工程。百里渠自綿遠河向東北延伸,經安縣、德陽、綿 陽、中江4縣市,到三台縣梨曙鄉張家大埡口止,乾渠全 長98公里。支渠52條,總長763公里,控灌涪江與凱江 之間農田67.8萬畝。
1970年10月至1980年,第七期工程完工。共完成乾渠7條。長302公里,渡槽128座,支渠29條,總長達684公里,水庫41座,總灌溉面積138 萬畝。人民渠是四川省大型樞紐工程之一,又是都江堰內江系統蒲陽河引水的大型灌溉工程。是建國後都江堰 灌區延向平原區東部、東北部並跨越沱、涪江分水嶺進入 丘陵區的新建引水渠系。灌區面積達390萬畝以上。

流域概況

四川省人民渠流經都江堰、彭州、什邡、綿竹、德陽、中江等地。

治理開發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處是省水利廳直屬的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蒲陽河(青白江)、人民渠乾渠、前進渠三大渠系,管理骨幹河渠總長252.75公里(其中:蒲陽河、青白江105.8公里,人民渠一至四期乾渠88公里,紅岩分乾渠56.25公里,前進渠2.7公里)。主要擔負成都、德陽兩市十縣(市、區)242.29餘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40餘家工業企業的供水和人民渠二處灌面的囤蓄輸水及灌區城鎮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務,是都江堰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灌區農業用水期間,根據上游來水情況,按照灌區各縣(市、區)用水計畫提供的灌溉面積、水費解繳到位情況統-配水到支渠口。加大水資源的最佳化調度力度,節約用水,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切實掌握灌區情況,根據地理位置、氣候條件、 作物布局等, 在灌區內實行渠系間大錯峰、渠系內小錯峰。用水前期,有計畫地安排人民渠一至四期灌區季節較早的地區提前用水; 5月25日左右,再將水轉到蒲陽河一清白江灌區。 用水後期,採取集中突擊供水的方法,解決尾水和用水難點地區的用水問題。做到大流量、高水位持續供水縮短輸水時間,減少渠道輸水損失,解決因小流量輸供水造成的尾水灌區用水難的情況。
在灌區非農業用水期間,根據上游來水情況,按照灌區各縣(市、區)用水計畫提供的灌溉面積、水費解繳到位情況、水資源利用情況進行水量配置,保證供用水安全。
經過人民渠幾代人的建設和精心管理,工程的防洪能力和輸水保證率不斷提高,為灌區的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灌區已發展成為四川省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之一。
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一處灌區根據灌區的實際情況和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原則,總體上要堅持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證農業灌溉用水,工業按計畫供水,兼顧其它用水,實現灌區均衡受益。對於灌區農業灌溉用水,堅持計畫用水、契約制供水和“面積、水費、水量三統一”的配水原則,採用全時段最佳化調度的調水模式,按照農業用水期間和非農業用水期間區別對待。
2023年1月,《成都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提出重點實施人民渠-毗河耕地保護與觀光農業建設工程重點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