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時間 :2018年
- 地理位置:山東省
經濟運行符合預期,綜合實力加快提升,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全年實現生產總值7.65萬億元,增長6.4%。需求結構更加合理。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4.1%和8.8%;貨物進出口總額1.93萬億元,增長7.7%。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逐步向依靠三大需求協調拉動轉變,消費正在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動力。供給支撐更趨協調。糧食總產超過1000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900億斤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產銷率保持在98.6%以上。服務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6.7:45.3:48調整為6.5:44:49.5。經濟效益不斷提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5億元,增長6.3%;稅收收入占比達到75.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3%;省屬企業實現利潤660億元,同比增長40%。就業物價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36.8萬人,完成年度計畫的124.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5%。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5%。
(二)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經濟結構加快升級,發展支撐更加有力。工程化推進機制進一步健全。聚焦“十強”產業和“放管服”、高層次人才、重大基礎設施,構建“10+4”“6個1”協調推進體系。建立“十強”產業重大項目庫,首批450個優選項目開工360個,完成投資1670億元;11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12億元。圍繞“十強”產業重點推進的64個產業集群,高端化、園區化、集約化發展態勢更加明顯。“四新”經濟加快發展。“四新”經濟投資較快增長,占全部投資的比重達到43.9%。規模以上裝備工業增加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5%和9.6%,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2.3個和4.4個百分點。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遠程教育、線上醫療、網路約車、新型實體書店等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湧現,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3.4%。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啟動大科學計畫和大科學工程,實施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倍增計畫,認定省級創新百強試點企業41家。強化高層次創新創業平台支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81家,居全國第一位;國家級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分別達到203家和84家,分別居全國第二位和第三位。預計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48%左右,比上年提高0.07個百分點左右;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8.78件,比上年增加1.21件。重大事項取得突破。鋼鐵、石化調整邁出關鍵步伐,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一期一步現代化鋼鐵生產線全線投產,煙臺萬華乙烯等3個重大石化項目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紮實推進,已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83處,其中國家級32處、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出台實施了全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最佳化調整鐵路網布局,濟青高鐵、青鹽鐵路建成運營,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開工建設。
(三)重大戰略紮實推進,示範任務加快落地,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城鄉區域格局不斷最佳化。制定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5個工作方案,啟動了“十百千”示範工程。農業“新六產”蓬勃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總數分別達到20.3萬家和6.37萬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3%。全面啟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99%的村通達客車,累計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1000萬戶,95%的建制鎮和已建成入住的農村新型社區全部建有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實現光纖全覆蓋。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全省常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1.18%和50.94%。陸海統籌優勢不斷放大。深入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預計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6萬億元,增長10%;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海洋藥物、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海洋牧場多功能平台填補了國內海洋漁業高端裝備的空白,世界最大、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智慧型網箱“深藍1號”建成下水。全面完成224個生態紅線區分類管控等重點任務。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高標準制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及有關措施,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全面布局。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加大,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峰會、外交部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動效應持續釋放,新設及增資總投資過億美元大項目135個,契約外資135億美元,平均單體投資1億美元;依託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面向海內外遴選集聚375名“高精尖缺”人才。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度指數由去年的全國第五位躍居全國第二位。歐亞班列實現統籌發展,全年開行369列,同比增長80%。不斷擴大對日韓合作,中韓(煙臺)產業園、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中日大氣污染防治示範區等建設進展良好,平台作用進一步發揮。軍地合作共贏路徑不斷拓展。紮實推進國家(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創建工作,引進軍民融合項目84個、總投資1400多億元。推動民口企業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民口企業軍品配套產值占全省軍品產值比重達到46.3%;全省軍民融合企業達到650餘家,總產值超萬億元。
(四)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短板弱項加快補齊,發展底板更加牢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進展。金融保障實體經濟的力度加大,風險防控、不良貸款處置、非法集資防範打擊等工作有序有效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政府債務控制在合理區間。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完善穩定措施和應急預案,實行了“一企一策”精準幫扶。精準脫貧攻堅取得積極進展。剩餘省標以下17.2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全部完成,7005個建檔立卡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中尚未退出的68個村全部退出,200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貧困人口基本脫貧。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累計落實省以上投資96.5億元,開工建設28個新建村台和27個外遷安置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搬遷入住,並順利脫貧。紮實做好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全年安排對口支援協作資金32.7億元,援建項目700多個。污染防治攻堅取得積極進展。深入開展“四減四增”行動,淘汰燃煤機組130萬千瓦以上,壓減粗鋼產能355萬噸、生鐵產能60萬噸、煤炭產能495萬噸。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改善9.6%和14%。能源結構不斷最佳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22.9%,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土地、水、農村面源污染等防治成效明顯,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等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加快推進。
(五)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制度紅利加快釋放,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大力推進“一次辦好”改革,組織開展最佳化營商環境十大專項行動,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和“3545”改革目標。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省級政務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全部掛牌運行。“多證合一”擴大到“45證合一”,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萬戶,總量達到905.6萬戶。所有制改革持續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步伐穩健,省屬首批58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基本完成試點任務;開展了省屬企業完善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市場化退出機制和薪酬分配機制基本建立。出台實施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民企接班人培訓三年行動計畫取得積極成效,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0.6%。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持續完善。積極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和民間融資機構規範發展,村鎮銀行數量居全國首位,直接融資規模4500億元。穩妥開展環境保護稅和水資源稅稅制改革,預算管理機制更加完善。電力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壟斷行業價格監管體系更加健全,公共資源交易法制化、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社會領域改革持續加快。開展了政府機構失信專項整治,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進一步健全。積極推進省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和公立醫院、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法治保障持續強化,農業農村、醫藥衛生、科技教育等領域改革繼續深化。
(六)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福祉加快改善,發展成果更加普惠。民生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549元和16297元,增長7.5%和7.8%。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各級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比重達到79%。健全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加快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雙創”平台建設,全省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4.42%,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就業率80%、創業率6.5%。城鎮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45萬套,完成年度任務189.6%;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工43.4萬戶,開工率100%;農村危房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竣工率109.2%。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社會保險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救助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達到534元/月、4583元/年。公共服務質量明顯提升。突出解決教育均衡問題,超額完成“全面改薄”5年規劃任務,竣工面積2380萬平方米;持續解決城鎮中國小大班額問題,新建改擴建學校633所,中國小大班額比例由2015年的44.3%下降至9.03%。醫養結合示範省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開工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保障標準提高至55元。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成功舉辦第五屆尼山論壇,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全省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廣泛深入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集中行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山東戰役”成效顯著,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健康山東”“食安山東”建設得到新加強,紮實做好應對“溫比亞”災情處置工作。國防動員、人防消防、檔案史志、地震氣象、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等工作全面進步。
特別是,全省上下堅定信心、齊心協力,以新舊動能轉換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影響,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環境等方面,都出現了帶有趨勢性和根本性的可喜變化。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認識高度統一,步調高度一致,新時代山東發展的“四梁八柱”全面搭建, “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美好願景深入人心。二是傳統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正在逐步打破,面對轉型陣痛和增長壓力,沒有走“五個過度依賴”的回頭路,大力發展“四新”“四化”,加速邁向創新驅動、內生髮展的快車道。三是新舊動能力量的博弈悄然發生變化,“騰籠”與“換鳥”有序銜接,“以新補舊”成效明顯,“雙招雙引”氛圍正濃,新動能在此消彼長中加快壯大。四是緊緊盯住改革難點、痛點、堵點,強化制度創新,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市場化機制更加健全,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難能可貴。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創新謀劃、積極作為的結果;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狠抓落實、紮實工作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結果。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我省正處於結構的深度調整期、瓶頸的突破期和動能轉換的膠著期,外部的不確定性和內部的動力減弱交織並存,中美經貿摩擦深層次影響將集中顯現;二是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但比重偏小、力量偏弱,結構最佳化的“勢”還不能完全轉化為經濟成長的“形”;三是傳統產業增長放緩,支撐企業效益大幅增長的能源、原材料行業難以持續,轉型升級的任務仍然艱巨;四是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進一步趨緊,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本高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發展面臨的制約仍然較多;五是制度供給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不適應,公平競爭市場機制還不完善,對企業的服務監管還不夠到位,營商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六是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仍存在不少短板,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風險點仍然較多。對於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做好經濟社會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從國際看,儘管世界經濟延續復甦態勢,但受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增長動能正在減弱,世界經濟下行風險逐步加大。中美經貿摩擦仍是最大不確定因素,對我國經濟運行特別是企業預期的影響將繼續顯現。從國內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趨優的態勢明顯,但投資、消費、出口三大傳統需求增長放緩,發展新動能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陣痛凸顯,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產業鏈比較脆弱;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不斷暴露,並可能跨市場跨區域傳染。從我省看,正處於化“變”為“機”的重要關口。穩中有變,變的是發展環境,不變的是發展大勢,是經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山東工作“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重要指示,增強了我們攻堅克難、奮勇向前的信心,為我們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不竭動力。二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圍繞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採取了一系列務實有效的政策舉措,為我省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實現的偉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為我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四是動能轉換的全面起勢堅定了我們破舊立新的信心決心,為我們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影響、增強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指引。五是多重戰略的紮實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實體經濟、雙招雙引、擴內需補短板、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等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為我省高質量發展和經濟企穩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撐。六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政治生態明顯好轉,幹事創業熱情高漲,擔當作為氛圍濃厚,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抓機遇用機遇,就一定能夠經受住“陣痛”的考驗,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綜合以上分析,做好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要求,加強黨的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引領,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聚力推進鄉村振興、經略海洋、軍民融合等工作重點,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1、經濟成長預期目標為6.5%左右。主要考慮:一是2019年形勢更為嚴峻複雜、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宜實事求是安排增長預期目標。二是據測算,我省“十三五”後兩年生產總值平均增長3.8%,就能夠完成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經濟成長6.5%左右,可以實現提前一年翻番。三是計畫目標比2018年調低0.5個百分點,可以為高質量發展留出空間,在“穩”的基礎上引導各級更加注重做好“進”的文章。四是我省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投資前景,經濟發展潛力、韌勁和迴旋餘地較大,有能力支撐6.5%左右的增長。實際工作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得更快更好一些,但不苛求與省里目標一致甚至更高,更不能層層加碼。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國家將出台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因此在安排今年預算時應適當留有餘地,盤子不宜打得太滿。考慮到這一因素,財政收入計畫安排5%以上,同時提出“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的要求。
3、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濃厚、市場主體增勢良好、服務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等積極因素不斷積累,6.5%左右的經濟成長能夠提供110萬人以上的就業崗位,保持就業穩定的基礎較好。同時也應看到,中美經貿摩擦對就業領域的影響將會進一步顯現。穩就業的任務比往年更為艱巨,完成這一目標需要各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保持高位,工業產品價格回升並向下游傳導、服務類價格保持較快上漲等新漲價因素較多,輸入型和結構性漲價因素並存,物價水平整體處於上漲區間。但是市場需求總體平穩決定了物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有望延續溫和上漲態勢。預期目標確定為3%左右,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同時也預留了一定調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