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負鹽負薪者

《人有負鹽負薪者》是唐代李延壽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人有負鹽負薪者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延壽
  • 作品別名:李惠拷羊皮、拷打羊皮案,拷打羊皮露真相
  • 作品出處:《北史》
原文,譯文,字詞解釋,道理,李延壽,人物,作者簡介,概述,書籍特點,

原文

人有負⑴鹽與負薪⑵者,二人同釋重擔⑶,息⑷於樹陰⑸下。少⑹時,且行⑺,二人爭一羊皮,各言為己藉⑻肩之物。久未果,遂訟於官。時雍州刺史李惠⑼,謂其群下(10)曰:“拷⒀此羊皮知主乎?”群下⒁鹹⒂無對者。惠遣爭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⒃,惠曰:“知其實⒄矣!”使爭者視之,負薪者乃伏地認罪。

譯文

有背著鹽的和背著柴的人,兩個人同時放下重擔在樹陰下休息。一會兒,將要走了,爭一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墊肩的東西。(爭吵了)很久沒有結果,(他們)就去告官。雍州刺史李惠,問他的下屬們說:“拷打這張羊皮能夠知道它的主人嗎?”下屬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見(發現)有少許鹽末,就說:“得到實情了!”再讓爭吵的雙方進來看,背柴的人於是伏在地上承認了罪過。

字詞解釋

1.負:背。
2.薪:柴火。
3.同釋重擔:(兩人)同時放下重擔。同,同時一起;釋,放下。
4.息:歇息。
5.陰:通“蔭”。樹陰:樹蔭。
6.少:一會兒
7.行:走。
8.藉:墊、襯
9.李惠:中山(今河北定縣滿城一帶)人,北魏太武帝時任雍州刺史。
10.遣:使,令, 讓 。
12.拷:拷打,這裡是問的意思。
人有負鹽負薪者
13.群下:部下。
14.鹹:都。
15.鹽屑:鹽末。屑,碎末
16.實:事實,真相
17:認罪:承認罪過

道理

1.對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嚴謹的邏輯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多思考,多觀察,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2.人與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對待,不能貪圖小利,讓利益蒙蔽了雙眼,做出不良的行為。
3.處理問題要具備豐富的生活常識、經驗,再加之細心觀察,以及善於思考。
4.做事要多觀察,多思考,不能貪圖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不要盲目推理。
6.為人要誠實,不要貪心
7.謊言終究會被揭穿(紙包不住火)。
8.事實勝於雄辯。

李延壽

李延壽,字遐齡,唐代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史學家。他的生卒年月史書失載,可知他的政治與學術活動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這三十年間進行的。他任過東宮典
膳丞、崇賢館學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國史符璽郎、兼修國史等官職。他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修史是他一生的主要事業。他參加了唐代官修史書《隋書》、《五代史志》、《晉書》和唐朝當代國史的修撰工作。還獨自撰寫了30卷的《太宗政典》,又繼承其父李大師遺志,以十六年功夫,獨立修成《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

人物

李惠是一個聰明機智、生活常識豐富、經驗很多的人。
證明語句: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

作者簡介

北史》,《新唐書》對兩書評價頗高,稱“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

概述

李延壽撰《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北史起魏至隋,《南史》起宋至陳。據《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隋》八書,刪繁補缺而成,較舊史為簡明。又因李延壽家居北方,對北朝見聞較近,所以《北史》又比《南史》更為詳密。清李清有《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周嘉猷有《南北史捃華》八卷。《南史》和《北史》都是紀傳體的通史。  《南史》共80卷,有本紀10卷,列傳70卷。記載從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到南朝陳後主禎明三年(589年)約170年間宋、齊、梁、陳四個政權興亡的歷史。《北史》有本紀12卷,列傳88卷,共100卷。記事起於北朝魏道武帝登國元年(386年),止於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包括北朝魏、齊、周和隋四個封建政權230年間的史事。
兩書均有本紀、列傳,無志、表。北宋以後,《魏書》、《北齊書》、
《周 書》有所殘損,後人用《北史》的相關內容補入。

書籍特點

南史》、《北史》在思想上的價值,最突出的是宣揚天下一家的統一思想。它改變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襲用的南方與北方互稱“島夷”與“索虜”的陋習。李延壽認為南朝與北朝占有同樣的歷史地位。他反對把北魏以前北方一些少數政權的歷史“編之四夷”。也指出東晉、宋、齊梁、陳各朝,雖偏安江南,但前後相承300餘年,不承認它們歷史地位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李延壽在《南史》、《北史》中不分正閏,給南北朝各政權以同樣的地位。這種在歷史撰述上不再強調南、北對立和華、夷界限的認識和作法,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偉大成果,是歷史的進步。在具體撰述中,李延壽也採取了一些適當的作法來宣揚統一意識。他對南北之間的戰爭採取“兩國交兵不詳載”(趙翼廿二史札記》卷13《南北史兩國交兵不詳載》條)的作法,就是有意削減對此的過分糾纏。
南史》和《北史》在記述人物的歷史活動時,通常都把所記述的人物和他的家族興替得失、榮辱悲歡聯繫起來,而尤其注重說明人物的社會活動的因果同“家聲”、“門風”的關係。二史也很注意家族興替與皇朝盛衰的關係。這些都反映了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