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之動,物使之然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是《禮記》的美學觀點。意指人思想感情的產生和變化,是由於外界事物的激動。《札記·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乾戚羽旄,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心之動,物使之然
  • 出處:《禮記》
說明聲音、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產生最終都源於人與外界接觸時產生的心理變動,當這種心理變動處於一定節律,便形成一種審美心理結構,並藉助一定媒介而表現為音樂等藝術。這種觀點在一定意義上肯定了審美心理的客觀規律以及藝術產生的客觀依據,具有重要美學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