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昏迷是麻醉師通過對藥物劑量的控制,對患者進行深度麻醉,讓“昏迷”狀態的病患者能更好地保護受傷的大腦,目前,“人工昏迷”已成為一項成熟的腦外科技術而被廣泛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昏迷
- 外文名:Induced coma
- 範圍:臨床麻醉
概述,機理,麻醉技術,副作用,
概述
昏迷是一個相對精確的醫學概念,特指持續6小時以上的無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不會對外界的聲、光、痛刺激產生反應,也不能被喚醒,更不能做出自主運動。這種定義下的昏迷是不能偽裝的,其真偽、深度和類型,都可以從腦電波的記錄儀器上讀出。而一個清醒的人,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改變自己腦部皮層的神經電活動。
昏迷往往發生在腦部受到重創之時。出於“自我保護”目的,機體主動“關閉”除呼吸等基本生命體徵之外全部的意識反應,給大腦足夠的時間平緩地修復創傷。一般說來,這種自主進入的昏迷狀態會持續2—5周時間,爾後患者會自然甦醒。昏迷長於這個時間的病患,從統計上來看存活率不高,即使活下來,也很有可能進入永久“植物人”狀態。
機理
當大腦受到嚴重外傷時,大腦內部的代謝需求也會出現極大的變化,有些地方的血供會出現外傷性阻斷,若此時此處的耗能需求較高,就會出現危險的“生理矛盾”。這就好像肌肉拉傷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運動一樣。腦外傷的最好治療方案通常就是降低腦部能量需求、降低腦部血液流動產生的壓力變化,防止進一步外傷的可能,同時給大腦足夠的時間休息和快速復原。
麻醉技術
麻醉師主要通過丙泊酚或巴比妥類完整成熟的藥物體系,同時配合對腦電波的實時分析,對患者進行深度麻醉(往往還需配合低環境溫度,從而降低患者新陳代謝),這一過程相當安全和精準。目前,“人工昏迷”已成為一項成熟的腦外科技術而被廣泛套用。“人工昏迷”與自然昏迷的最大區別在於“可逆性”——麻醉師可通過對藥物劑量的控制,隨時喚醒患者,從而保證昏迷過程的可控性。
副作用
由於誘導麻醉的藥物通常有很強的降血壓作用,因此,“人工昏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何有效控制血壓是一個難題。與此同時,“人工昏迷”在療效方面也不是無往不利。對於受傷特別嚴重的病患,“人工昏迷”也難有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