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月經周期中的不同分期,序貫用藥,周而復始的治療,使月經處於正常狀態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中藥月經周期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依月經周期中的不同分期,序貫用藥,周而復始的治療,使月經處於正常狀態的方法。
解讀
人工中藥月經周期就是根據中醫月經產生的機制以及“腎藏精”、“腎主生殖”、“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等理論,結合現代醫學月經周期中卵巢功能變化的規律,模仿婦女月經周期,採用補腎法和活血調經法交替,來調整腎-沖任-胞宮之間功能的平衡,而達到調經的目的。
中醫套用
現代研究證實,補腎可以促進卵泡發育。在補腎的基礎上用活血化瘀以改善循環和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提高排卵率。
此法從提出到現在,其治療範圍從月經病到不孕症等日益擴大。但其所用藥物及用藥方式未有大的改變。這說明了人工中藥月經周期治療的有效性和可重複性。李炳如提出補腎中藥可能增強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廖玎玲證實其對下丘腦閉經婦女垂體促性腺激素起正反饋興奮作用,林至君觀察到活血化瘀能促進成熟卵泡排卵。
目前,此方法每個月經期服藥繁瑣、藥味也較多。臨床具體套用如下:
經後期: 一般在月經周期的第6-12天,本時期的生理特點是以陰精不足為主,為“重陰”。此期“血海空虛”,血室逐漸蓄積恢復,正常情況可通過封藏的腎氣充養陰精,以使氣血充盛。臨床多以“滋腎填精、調養氣血”為主,用方如促卵泡湯、四物湯、左歸丸、歸芍地黃丸等,藥物如熟地黃、當歸、炒白芍、制何首烏、山茱萸、枸杞子、女貞子、阿膠( 烊化);腎陽不足者兼以溫補腎陽,從而達到陽中求陰的效果,藥物如淫羊藿、菟絲子、巴戟天、續斷、肉蓯蓉等,從而為排卵打下良好的基礎。經間期:一般在月經周期的第13-19天,本時期的生理特點是“重陰轉陽”,是月經周期陰陽反轉的重要時期。此期腎之陰精蓄積到一定程度,陰精充沛,氣血充盛,重陰轉陽,陰極必陽,在腎之陽氣的溫煦之下,陰陽轉化,陰精化生陽氣。臨床多在平補陰陽的礎上佐以理氣活血之藥以促進排卵,平補陰陽者如淫羊藿、女貞子、熟地黃、當歸、枸杞子、雞血藤等,理氣活血藥如赤芍、香附、桃仁、紅花、川芎、澤蘭等。經前期: 一般在月經周期的第20-26天,本期的生理特點是“重陽”,經間期以後,陽氣經過一段時間的逐漸增長,已達到“重陽”的狀態。臨床以溫補腎陽為主,兼引血下行,溫補腎陽如二仙湯、菟絲子、杜仲、續斷、巴戟天、淫羊藿、枸杞子、何首烏等,引血下行藥如丹參、益母草、牛膝等,從而為月經期打下較好的基礎。月經期: 一般在月經周期的第27天至下次月經第5天,本時期的生理特點是“重陽必陰”,即腎中的陽氣增長到一定的程度而轉化為陰,在陽氣的推動下促使胞宮由貯藏轉為散瀉,經血由子宮而下,氣隨血瀉而氣血暫虛。臨床以疏肝理氣、活血調經為主,方如四物湯、加減烏藥散、加減生化湯、加減活血調經湯等,藥如芍藥、香附、當歸、川芎、雞血藤、益母草、桃仁、紅花等活血藥配合香附、川楝子、枳殼、柴胡以疏肝理氣,或加熟地黃、淫羊藿、菟絲子、枸杞子兼補腎氣,使月經順利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