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倫重在三親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行為準則最重要的是夫婦、父子和兄弟。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關於人倫關係的學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倫重在三親
  • 定義: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關於人倫關係的學說
“三親”指夫婦、父子、兄弟。此說出自《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皆本於三親焉。”中國古代對於人倫關係有“五倫”說,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顏之推的“三親”說是從家族血緣關係而言的,認為家族的繁衍均本於“三親”,在人倫中以“三親”為重。在顏之推之前《老子》有“六親”說,“六親不和有孝慈”。王弼的《老子注》中“‘六親’指父母、兄弟、夫婦”(《老子注》十八章)。《漢書·賈誼傳》亦指父母、兄弟、夫婦為“六親”。顏之推的“三親”說與“六親”說意思大致相同。處理“三親”關係,顏之推主張雙方均承擔義務,尤其強調要自上而行於下,自先而行於後:“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義而婦陵,則天之凶民……非訓導之所移也。”(《顏氏家訓·治家》)。處理人倫關係,春秋時就有“父不慈子不祇,兄不友弟不共(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的主張,強調上行下效。孔子、孟子亦主張處理人倫關係雙方均應承擔義務。漢代以後的“三綱”說,則只強調自下而上的順從,因此顏之推進一步明確提出處理“三親”關係要“自上而行於下”,有明顯的進步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