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幹線

京滬幹線

“京滬幹線”是連線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全長2000餘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幹網路,並通過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的連線,是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的重要基礎。

“京滬幹線”項目於2013年7月立項,於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網技術驗收,2017年9月29日正式開通,是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於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乾線。

基本介紹

簡介,興建,建設進展,意義,成果,

簡介

“京滬幹線”項目於2013年7月立項,由中國科學院統一領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項目建設主體承擔,整個項目建設周期42個月。建設期間,“京滬幹線”項目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路管控監控等系列工程化實現的關鍵技術,於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網技術驗收。
建成後的“京滬幹線”,連線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合肥全長2000餘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幹網路,並通過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的連線。
“京滬幹線”全線路密鑰率大於20千比特/秒(kbps),可滿足上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已實現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地面站和奧地利科學院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信視頻會議。
“京滬幹線”總控中心位於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興建

2013年,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啟動“京滬幹線”項目,建設連線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路。

建設進展

我國正在建造中的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光纖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已近完工,並有望於2016年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訊衛星
2015年8月,上海到杭州的光纖量子通信幹線已經通過審批,該通信幹線的速度將10倍於光纖量子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2016年11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承建的國家量子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合肥上海段日前順利開通。這條長達712公里的線路是全球已開通的最長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路,將為長三角地區的金融、政務等行業提供高安全通信服務。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當日,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京滬幹線”建成後,開展了長達兩年多的相關技術驗證和套用示範以及大量的穩定性測試、安全性測試及相關標準化研究。結果表明,“京滬幹線”可以抵禦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網路的密鑰分發量可以支持1.2萬以上用戶同時使用。

意義

“京滬幹線”是世界第一條量子通信保密幹線,傳輸距離達2000多公里,途經北京至上海多個城市,主要承載重要信息的保密傳輸。
“京滬幹線”的建成標誌著我國在全球已構建出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路雛形,為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京滬幹線”將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模套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網際網路

成果

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路,實現了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它覆蓋的面積是從北京到上海,光纖總長2000多公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宇翱介紹,“我們通過衛星連到了烏魯木齊,橫跨2600多公里,所以我們才叫‘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路’。”
據悉,整個網路覆蓋我國四省三市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已接入金融、電力、政務等行業的150多家用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