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經濟圈

京津冀經濟圈

京津冀都市圈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區域發展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8地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津冀經濟圈
  • 外文名:Beijing-Tianjin-Hebei Economic Circle
  • 所屬項目:“十一五”規劃
  • 發展模式:8+2
簡介,發展過程,發展規劃,

簡介

今年全國兩會前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曾經是媒體議論的熱點話題。如今,京津冀一體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層面——箭在弦上,勢在必行。從經濟圈到一體化,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再是畫地為牢、各自為政的“諸侯經濟”,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成為破解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第一道命題。諸侯經濟猶如一隻困擾一體化的攔路虎,應重拳打擊。

發展過程

其實早在十年前,國家發改委就正式啟動了“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但是十年過去了,京津冀三地始終在行政體制的怪圈中打轉,進展緩慢。究其原因是京津冀經濟圈行政體制分割,各自為政,行政區劃關係始終高於市場區際關係,地方行政主體利益導致經濟圈內資源難以最佳化配置,協調發展。突出表現在:嚴重的不合理重複建設,這不僅出現在價高利大的產業領域,而且在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領域尤甚;二是在開放引資上競相出台優惠政策,在外貿出口上競相壓價,導致過度或惡性競爭;三是經濟圈內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貿易壁壘、資源大戰,以及各種形式或花樣翻新的地方保護。
毋庸諱言,雖然我們劃定了三大經濟圈,但是,從經濟圈的內涵、架構和運行模式上,我國的經濟圈與世界上幾大著名經濟圈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我們習慣於把自己圈在“一畝三分地”上,大局觀欠缺,更難以協調發展。因此,打破“圈圈”,實現一體化發展成為京津冀三地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規劃

首先要制定一體化發展規劃。通過規劃,明確經濟圈一體化的總目標和分階段目標,包括旨在消除要素和產品流動障礙的市場一體化,能夠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形成合理分工的產業一體化,以公路、港口、機場的銜接配套和交通、物流網路的完善為重點的基礎設施一體化,以強化信息資源互通共享的信息一體化,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態完善城市功能的城市布局一體化,以及旨在規範各地政府行為的制度一體化。
其次,構築一體化共同市場。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徹底開放,除了要弱化地方行政參與經濟的力量外,關鍵在於培育和構建統一、開放、規範的共同市場。
第三,訂立有約束力的統一公約和法規。通過國際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能改善我國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差距;通過國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能改善我國日益擴大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格局正處在不斷改寫的進程中, 從某種程度上說,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決定了大國崛起的力度。面對世界經濟整體疲軟的態勢,中國經濟必須從經濟圈到一體化,從而著力實現中國經濟升級版。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就是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實現創新優先的跨越式發展。只有打破“圈圈”式的“諸侯經濟”,中國經濟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