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於1960年8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初期是由中國戲校、北京院團、包頭京劇團、東風京劇團部分學員,演員合併組成。1972年、1981年分別招收選送總計102名學員,其中有蒙古族學員8名。至此形成了一支由蒙、滿、回、漢等多民族組成的具有較高演出水準的人才隊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劇團
- 簡稱:內蒙古京劇團
- 主管單位: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
- 成立時間:1960年8月15日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於1960年8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初期是由中國戲校、北京院團、包頭京劇團、東風京劇團部分學員,演員合併組成。1972年、1981年分別招收選送總計102名學員,其中有蒙古族學員8名。至此形成了一支由蒙、滿、回、漢等多民族組成的具有較高演出水準的人才隊伍。
浙江京劇團,成立於1969年,為浙江省屬七大劇團之一,是現浙江省唯一的專業京劇藝術表演團體,1988年獲浙江省一級劇團稱號,2005年被中國文化部評選為首批“國家級省屬重點京劇院團。劇團概況 多年來,在繼承原有劇目的基礎上,浙江京劇團...
大連京劇團-梅派青衣-肖迪簡介 個人資料 肖迪 肖迪,1984年1月出生,大連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共青團員。國家三級演員,工青衣,花衫,刀馬花旦。個人簡歷 肖迪,生於瀋陽,11歲時便考入遼寧省藝術學校的京劇表演專業,攻青衣、刀馬花旦...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於1960年8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成立。初期是由中國戲校、北京院團、包頭京劇團、東風京劇團部分學員,演員合併組成。1972年、1981年分別招收選送總計102名學員,其中有蒙古族學員8名。至此形成了一支由蒙、滿、回...
中華京劇團建於1949年10月,是60餘名流散藝人,自籌資金組建的。當時為中華戲院和中華京劇團合一的自負盈虧的文化團體。中華京劇團成立後,除在中華戲院排練演出以外,還邀請外地著名京劇演員合作演出。中華京劇團主要演員有石月樓、李蘭亭...
人民京劇團前身是大舞台“共和班”,1951年3月1日,上海市文化局出資購買大舞台,改稱“人民大舞台”,實行前後台由經理統一經營管理。任命張革非為經理,林鵬程為後台主任,主要演員有李桐森、筱高雪樵、李秋森、劉雲龍、陳蓉芳、趙德鈺、...
烏魯木齊市京劇團正式成立於195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唯一的國辦專業京劇表演團體。其前身為建國初期的迪化市(今烏魯木齊市)第一區(今天山區)業餘京劇團,1955年2月由烏魯木齊市文教局直接領導正式成立,命名為民眾京劇團。1959年經區...
內蒙古自治區京劇團於1960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成立,1960年與包頭市京劇團合併,1969年又與內蒙古新華京劇團合併,形成一支由蒙、漢、滿、回等多民族組成的,具有較高京劇表演藝術水平,生氣勃勃、力量雄厚,活躍在祖國北疆的京劇演出團體。...
成都市京劇團成立於1950年,被譽為中國“大西南的京劇勁旅”的藝術團體。它擁有中國京劇“四大美猴王”之一王少泉,筱月亭、段麗君、張燕華、筱樊春樓、蔣叔岩、尹少桐、劉成定等老一輩京劇表演藝術家。從1969年至1976年我團演出的現代...
武漢市京劇團前身為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於1950年1月,1952年9月改為現名。簡介 武漢市京劇團前身為中南京劇工作團,成立於1950年1月,1952年9月改為現名。1979年末 該團在繼承傳統劇目的基礎上,新編和上演一批優秀新劇目。1980年...
陝西省京劇團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文工團二隊,1955年轉入地方。1958年在中國京劇院、上海京劇院的大力支持下充實陣容,組建為陝西省京劇團。基本信息 1958年,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先生來陝,擔任陝西省戲曲學校藝術總...
安徽省京劇團的前身為合肥新生平劇社,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新民京劇團,1956年國營合肥市京劇團,1960年改建為安徽省京劇團。劇團陣容 劇團陣容整齊,擁有王熙春、徐鴻培、薛浩偉、路大東、董成和萬惠明等表演藝術家。劇團作品 創作劇目《...
遼寧戲曲劇院京劇團,1954年8月12日成立於瀋陽,徐菊華任團長,王君揚任副團長,編制146人。主要演員有秦友梅、尚凌雲、尚明珠、徐菊華、楊立勛、焦林昆、管韻華、尹日樵、諸世芬、張小賢、李立春等。演出的主要劇目有《唐僧化零》、...
湖南省京劇團成立於1959年,現為湖南省唯一的專業京劇藝術表演團體。表演、音樂、舞美、創編等各專業行當齊全,演出陣營老中青三代同堂,人才濟濟。繼達子紅、潘松駿、李梅林、柏之毅等老一輩京劇表演藝術家之後,又湧現出陳少雲(現調上海...
廣西京劇團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劇團。主體是由四十年代田漢先生與京劇教育家馮玉昆在柳州創辦的“四維兒童劇校”的成員組成。1948年10月建團於北京。簡介 劇團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除了繼承諸如《九件衣》、《闖王進京》、《武松與潘...
廣州京劇團,1947年成立,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政治部長江京劇團。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常為前線指戰員演出。1953年在廣州就地集體轉業,命名為廣州京劇團。1986年6月,廣州市撤銷劇團編制。廣州京劇團前身為1949年7月成立於湖北...
鶴崗市京劇團成立於1952年5月,前身為國民黨新六軍二十二師京劇團,1948年瀋陽解放後,集體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政治部解放軍軍官教導四團。1952年5月,由寶泉嶺農場集體轉業到鶴崗市,初稱邊疆京劇團,後改稱鶴崗市京劇團。隸屬於...
青島市京劇團,京劇演出團體。青島市京劇團,京劇演出團體。其前身是膠東文化協會勝利劇團第二團。1950年改稱青島市京劇團,張文宸任團長。1952年駐青島海軍基地“前哨京劇團”撤銷,部分演員參加此劇團。主要演出的劇目有《闖王進京》、《...
京劇演出團體。1958年由牟平縣京劇團和福山縣京劇團合併為煙臺市京劇二團。1959年改稱煙臺市京劇團。經常演出的劇目有《秦香蓮》、《紅娘》、《紅鬃烈馬》等。主要演員有王影俠、謝少卿、李蓉秋、黃寶岩等。後培養了一批青年演員。
在此基礎上,於1955年1月成立了中國京劇院。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任首屆院長。中國京劇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曾改稱中國京劇團。粉碎“四人幫”後,全面恢復了中國京劇院的建制、名稱和機構。四十七年來,劇院繼承了延安平劇院...
淄博市京劇團,京劇演出團體。其前身是1958年由新聲、中華、新藝、前進4個京劇團合併而成的淄博市京劇一、二團。1961年兩團合併為淄博市京劇團,楊淑萍任團長。演出的傳統劇目主要有《玉堂春》、《白蛇傳》、《秦香蓮》等。1964年改編...
丹東市京劇團,1952年建團,1953年與遼東省京劇團合併,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併後,改名安東市京劇團 (即今丹東市京劇團)。歷任團長有張萬成、吳寶森、吳德泰、羅保城、楚道有、張正芳等。主要演員有雯蒻彧、齊笑白、漢良、路...
安慶京劇團 安慶京劇團是以專演京劇而得名。以其所在地及職責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安慶,即安慶市;京劇,指專演京劇;劇團,製作、排演戲劇演出的職業化團體。歷史沿革 1950年8月,建立,現已廢止。
新民京劇團 前身為1950年天蟾舞台“共和班”組成的天蟾實驗京劇團,1956年改名新民京劇團。前期以邀角搭班為主,周信芳、黃桂秋、吳素秋、蓋叫天等名角曾參加演出。後漸以獨立演出為主。團長李盛泉、蕭德寅。1958年,王文軍被選為代理團長,...
冀魯豫邊區京劇團,京劇演出團體。1945年建團,屬冀魯豫邊區第八軍分區政治部領導,開始屬文工團性質,演出《二流子轉變》、《逃出閻王殿》等劇。後有京劇演員參加,1948年定名為光明劇社,由田武仲負責。後歸夏津二專署領導。1949年轉歸...
瀋陽市京劇團,組建於1953年2月。主要演員有呂香君、呂慧君、焦秀山、李麟童、林艷霞、林艷蓉、賈立茵、張玉明、楊月樵等。1954年4月,嚴富華和趙世朴由勝利國劇團轉業到該團。隨後,唐韻笙、董雲朋也相繼加入該團。演出的主要劇目有《...
營口市京劇團,1956年由鞍山市京劇2團調至營口建成。1964年營口市藝校部分畢業生加以充實,擴大了劇團的演出陣容。1964年解散,1975年重新建團。定名為營口市京劇團。1976年,又與盤錦京劇團合併。主要演員有尹奎良、劉富田、李樹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