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第二版)

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第二版)

《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第二版)》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化普。

基本介紹

  • 書名: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第二版)
  • 作者:陸化普
  • ISBN:9787302136668
  • 定價:45元
  • 裝幀:平裝
  • 印刷日期:2014年3月12日
  • 印次:2-5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交通規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介紹了國內外交通規劃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交通調查、交通發生與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分擔、非集計模型、交通分配及其擴展模型、組合模型、動態交通分析、規劃方案評價、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以及上述理論的套用等。
本書內容新穎,體系完整,理論精闢,深入淺出,系統性強,並注重理論套用,充分反映了交通規劃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方向。

目錄

第1章交通系統規劃1
1.1交通規劃的必要性1
1.1.1城市交通問題與交通規劃1
1.1.2交通規劃的作用與分類2
1.1.3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發展經緯及其必要性3
1.2交通規劃的系統工程分析方法5
1.2.1交通系統工程分析方法5
1.2.2交通供求關係的平衡與基本分析框架8
1.3交通的供求平衡10
1.3.1基本性質與關係10
1.3.2市場分級與交通需求函式13
1.3.3道路的服務函式的性質14
1.3.4道路建設的效果與社會經濟活動的變化15
1.4交通系統規劃的過程16
1.4.1決策過程與規劃操作過程17
1.4.2交通系統規划過程的實例19
1.5城市交通規劃的思路與觀點22
小結28
第2章交通調查與分析29
2.1概述29
2.2與交通調查相關的基本概念與分類31
2.2.1交通的量測單位和基本概念31
2.2.2交通調查的分類33
2.3居民出行調查與分析33
2.3.1調查目的33
2.3.2調查內容與方法34
2.3.3調查流程36
2.3.4調查分析39
2.4交通流特性調查39
2.4.1交通量調查39
2.4.2車速調查40
2.4.3交通密度調查41
2.4.4行車延誤調查42
2.4.5飽和交通量調查43
2.5機動車OD、腳踏車及行人調查45
2.5.1機動車OD調查與貨物流通調查45
2.5.2腳踏車使用調查46
2.5.3行人交通調查46
2.6公共運輸調查46
2.6.1公共運輸客流調查46
2.6.2公共運輸意向調查47
2.6.3計程車營運調查47
2.7停車調查47
小結49
第3章交通與土地利用50
3.1交通方式與城市發展50
3.1.1不同交通方式支撐下的城市形態及其發展50
3.1.2不同交通方式決定的市區範圍52
3.2交通與土地利用的關係53
3.2.1交通與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機理53
3.2.2交通和區位理論54
3.2.3交通與商業區位理論55
3.2.4交通和工業區位理論57
3.2.5交通和住宅用地區位58
3.3土地利用模型58
3.3.1漢森模型59
3.3.2勞瑞模型60
3.3.3住宅選址的凱因模型66
3.3.4加強土地利用規劃71
小結72
第4章交通的發生與吸引74
4.1概述74
4.2影響交通量產生的因素74
4.2.1土地利用74
4.2.2家庭75
4.3生成交通量的預測76
4.4發生、吸引交通量的預測79
4.4.1增長率法79
4.4.2原單位法80
4.4.3函式模型法80
4.5有關發生交通量分析的新動向81
小結85
第5章交通分布86
5.1概述86
5.2增長率法87
5.2.1預測步驟和模型87
5.2.2計算實例89
5.3重力模型法90
5.3.1基本形式90
5.3.2算例和內內距離91
5.3.3修正重力模型93
5.4機會模型法94
5.5各種方法的特性比較97
小結98
第6章交通方式分擔100
6.1交通方式分擔的概念100
6.2影響交通方式選擇的因素101
6.2.1出行主體(者)的特性101
6.2.2出行特性101
6.2.3交通設施的特點102
6.3交通方式選擇階段的分析方法102
6.3.1預測體系的分類102
6.3.2交通方式分擔的預測模型104
6.4實用預測模型介紹105
6.4.1分擔率曲線法105
6.4.2函式模型法106
小結107
第7章非集計模型的理論與方法108
7.1概述108
7.2非集計模型的基本理論109
7.2.1非集計模型的數學表述110
7.2.2效用最大值的數學期望值112
7.2.3效用函式113
7.3常用的非集計行為模型114
7.3.1多項Logit(分對數)模型114
7.3.2NL模型115
7.4非集計模型的計算117
7.4.1多項Logit模型的計算117
7.4.2NL模型的計算125
7.5非集計模型的預測130
7.5.1集計問題和集計方法130
7.5.2可轉移性評價及轉移方法132
7.6非集計模型的套用實例135
7.6.1非集計模型在交通領域中的套用135
7.6.2非集計模型在交通方式選擇中的套用136
小結142
第8章交通分配基礎145
8.1交通分配問題的基本概念145
8.1.1交通分配與平衡145
8.1.2走行時間交通流量函式146
8.1.3交通網路的抽象與簡化147
8.2最短路徑的計算方法148
8.2.1概述148
8.2.2Dijkstra算法150
8.2.3Floyd算法152
8.2.4考慮交通網路轉向限制的邊標號算法155
8.3道路的通行能力158
8.3.1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和分類158
8.3.2路段通行能力的計算160
8.3.3路口通行能力的計算164
小結171
第9章交通分配173
9.1交通分配方法173
9.1.1概述173
9.1.201分配法173
9.1.3增量分配法174
9.1.4連續平均法175
9.2平衡分配法176
9.2.1平衡分配模型的建立176
9.2.2平衡分配模型的解法179
9.3系統最最佳化的交通分配182
9.4隨機分配模型185
9.4.1引言185
9.4.2非集計選擇模型186
9.4.3隨機模型在交通流量分配中的套用及其算法188
9.5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問題204
9.5.1對交通流量的近似假定204
9.5.2利用者路線選擇方法的假定205
9.5.3交通網路的局限性205
小結206
第10章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的擴展208
10.1彈性需求分配模型208
10.1.1彈性需求下的平衡分配模型208
10.1.2模型解法210
10.2考慮路段交通量相互影響的平衡模型212
10.2.1一般化路段走行時間函式213
10.2.2路段間相互影響對稱情況下的平衡問題及解法213
10.2.3路段間相互影響不對稱情況下的
平衡問題及解法216
小結216
第11章組合模型220
11.1多出行方式的選擇220
11.1.1出行方式間的用戶平衡狀態220
11.1.2實用交通方式分擔模型221
11.2方式間獨立的組合模型221
11.2.1概述221
11.2.2理論與模型222
11.3考慮方式間相互影響的組合模型226
11.4多出行方式中公共運輸線路的選擇230
11.4.1公共運輸線路言穹椒?31
11.4.2組合模型中非用戶均衡公共運輸線路選擇232
11.5模型套用中幾個主要問題的討論233
11.5.1方式間獨立的組合模型233
11.5.2考慮方式間相互影響的組合模型234
11.5.3路段走行函式的確定234
11.6組合模型的其他形式及研究前景234
11.6.1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組合模型235
11.6.2方式分擔·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組合模型238
11.6.3交通產生·交通分布·方式分擔·交通分配
組合模型239
小結241
第12章動態交通分析模型242
12.1動態交通分析模型的意義與特徵242
12.2動態交通分配理論發展回顧244
12.3交通流模型246
12.3.1I/O模型247
12.3.2單純連續模型248
12.3.3高次連續模型249
12.4動態系統最優分配模型250
12.4.1動態路徑選擇原則250
12.4.2數學模型251
12.4.3模型的最優解條件253
12.4.4最優解條件的經濟學解釋255
12.4.5動態系統最優分配模型的求解257
12.5動態用戶最優分配模型258
12.5.1動態路徑選擇原則259
12.5.2模型的建立260
12.5.3模型的最優解條件262
12.5.4模型最優解的經濟學解釋263
12.5.5模型的求解264
小結266
第13章交通需求快速預測模型268
13.1通過路段交通量推算OD矩陣268
13.1.1理論基礎268
13.1.2路線選擇和矩陣估計269
13.1.3通過路段交通量進行模型估計269
13.1.4通過路段交通量直接推求OD矩陣272
13.1.5ME2的局限性和改進的ME2275
13.1.6極大似然模型276
13.1.7非比例分配法下的矩陣估計277
13.2基於觀測路段流量反推OD交通量的實用方法277
13.2.1路段交通量最優推定法278
13.2.2OD交通量最優推算法模型280
13.2.3基於現狀OD交通量的方法281
13.2.4模型的特點和問題284
13.3簡化的方式劃分模型285
13.4戰略規劃方法286
13.5幹道模型287
13.6邊際需求模型287
小結288
第14章交通規劃理論與模型的套用研究289
14.1進行綜合交通網路整合規劃的必要性與關鍵問題289
14.1.1進行綜合交通網路整合規劃的必要性289
14.1.2綜合交通網路規劃的關鍵問題290
14.2道路網規劃291
14.2.1道路網規劃綜述291
14.2.2道路網規劃原則與技術路線292
14.2.3路網容量293
14.2.4道路網規劃方法297
14.3軌道交通規劃300
14.3.1軌道交通線網規劃300
14.3.2軌道交通客流預測方法301
14.4公共運輸線網規劃306
14.4.1公共運輸線網規劃的目的、思路及基本內容306
14.4.2公共運輸線網規劃的影響因素307
14.4.3公交線網最佳化308
14.5綜合交通樞紐規劃310
14.5.1綜合交通樞紐的定義與內涵310
14.5.2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的地位及主要內容311
14.5.3交通樞紐總體布局規劃的主要步驟312
14.5.4綜合交通樞紐總體布局規劃模型313
14.6停車規劃317
14.6.1停車規劃概述317
14.6.2停車需求的定義及其特性318
14.6.3停車需求預測模型及比較320
14.7道路交通管理規劃323
14.7.1道路交通管理規劃概述323
14.7.2城市交通流組織325
14.7.3交通流組織方案評價328
小結331
第15章規劃方案的評價332
15.1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332
15.1.1受效益影響的主體332
15.1.2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效益的分類333
15.2規劃方案評價的基本思路334
15.3交通規劃評價的步驟336
15.4交通規劃的評價主體與評價指標337
15.5交通規劃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方法338
15.5.1使用者角度的評價方法338
15.5.2經營者角度的評價方法339
15.5.3周圍居民角度的評價方法340
15.5.4地域社會、自治體角度的評價方法340
15.6交通規劃的綜合評價法341
15.7幾種主要的評價方法342
15.8交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347
15.9交通建設項目財務評價349
15.9.1財務評價的費用計算349
15.9.2財務評價的效益計算350
15.9.3財務效益分析351
15.10國民經濟評價352
15.10.1國民經濟評價的費用352
15.10.2軌道交通綜合效益353
15.10.3國民經濟評價分析354
15.10.4幾點說明356
小結358
參考文獻36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