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在陸地移動通信這種變參信道上,持續較長的深衰落谷點會影響到相繼一串的比特,使比特差錯常常成串發生。然而,信道編碼僅能檢測和校正單個差錯和不太長的差錯串。為了解決成串的比特差錯問題,採用了交織技術:把一條訊息中的相繼比特分散開的方法,即一條信息中的相繼比特以非相繼方式傳送,這樣即使在傳輸過程中發生了成串差錯,恢復成一條相繼比特串的訊息時,差錯也就變成單個(或者長度很短)的錯誤比特,這時再用信道糾正隨機差錯的編碼技術(FEC)消除隨機差錯。
例如:在移動通信中,信道的干擾、衰落等產生較長的突發誤碼,採用交織就可以使誤碼離散化,接收端用糾正隨機差錯的編碼技術消除隨機差錯,能夠改善整個數據序列的傳輸質量。
原理
經過(n0,k0,m)卷積碼編碼器輸出的由n0比特組成的碼字,被存儲到一個(n0×i)即n0行i列的塊交織矩陣中,其後按矩陣列的方法讀取並輸出序列。這樣,n0個連續編碼比特在讀出串列序列中被(i-1)個比特相同成為離散編碼比特分布。
假定由一些4bit組成的訊息分組,把4個相繼分組中的第一個比特取出來,並讓這4個第一比特組成一個新的4bit組,稱作第一幀,4個訊息分組中的比特2~4也作同樣處理,如圖1所示。然後依次傳送第1bit組成的幀,第2bit組成的幀,……。如果在傳輸期間,幀2丟失,在沒有交織時,就會丟失某一整個訊息分組,在採用交織技術後,僅每個訊息分組的第2bit丟失。如果所採用的糾錯編碼技術能將4個碼中的一個錯碼糾正過來,則利用信道編碼,仍能恢復全部分組中的訊息,這就是交織技術的基本原理。交織就是把一個碼塊中的b個比特分散到n個幀中,以改變比特間的鄰近關係,因此n值越大,傳輸特性越好,但傳輸時延也越大。
GSM系統中的交織方式
在GSM系統中,信道編碼後進行交織,交織分為兩次,第一次交織為數據塊的內部交織,第二次交織為數據塊之間的交織。
語音編碼器和信道編碼器將每一20ms語音數位化並進行信道編碼,成為456bit的一個數據塊。第一次數據塊的內部交織就是將順序為1,2,3…,454,455,456的456bit分成8列,每列57bit,第一列的57bit的順序為1,9,…,441,449;第二列的57bit的順序為2,10,…,442,450;…;第八列的57bit的順序為8,16,…,448,456。如圖2所示。
每個常規突發脈衝共156.25位,其中1~3位和146~148位為尾比特;4~60位和89~145位為114位用戶數據比特;61位和88位為標誌比特;62~87位為訓練比特。各比特的作用見21.3.2。
如果將同一20ms語音的兩組57bit插入到同一常規突發脈衝序列中(見圖3),那么該突發脈衝序列丟失將會導致該20ms的語音損失25%的比特。顯然信道編碼難以恢復這么多丟失的比特。因此必須在兩個語音數據塊之間再進行一次交織,即塊間交織。
分成8列的每20ms一塊456bit話音數據,數據塊見圖4所示。這些數據塊在相繼的突發脈衝中的交織方法如圖5所示。圖中每一行為一個常規突發脈衝序列。從上往下的第一到第四個常規突發脈衝序列中,兩個57bit組位置分別插入數據塊N-2和數據塊N-1中的各4列57bit(插入時,數據塊N-2的57bit占偶數比特位,數據塊N-1的57bit占奇數比特位);第五到第八個常規突發脈衝序列中,兩個57bit組位置分別插入數據塊N-1和數據塊N中的各4列57bit;……;依次類推。這樣,每個20ms的話音共8×57bit分別插入8個不同的常規突發脈衝序列中,而每個突發脈衝序列中是相鄰的兩個數據塊的數據。突發脈衝序列按從上往下的順序傳送。所以,即使在傳輸過程中丟失一個突發脈衝序列,只影響每一語音比特塊的12.5%,而這能通過信道編碼加以糾正。二次交織經得住喪失一整個突發脈衝序列的打擊,但增加了系統時延。因此,在GSM系統中,在移動台和中繼電路上增加了回波抵消器,以改善由於時延而引起的通話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