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樹蚺 ( 拉丁名:Corallus hortulanus )是一種發現於南美洲的無毒蚺蛇。目前未發現亞種。
成蛇平均體長1.5~2M。主食鳥類,小型嚙齒類,蝙蝠,兼食小蜥蜴和蛙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馬遜樹蚺
- 拉丁學名:Corallus hortulanus
- 別稱:Amazon tree boa,macabrel,common tree boa,garden tree boa
- 二名法:Corallus hortulanus(Linnaeus,1758)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蚺科 Boidae
- 亞科:蚺蛇亞科 Boinae
- 屬:美洲樹蚺屬 Corallus
- 種:亞馬遜樹蚺 C.hortulanus
- 分布區域:南美洲
- 模式產地:美國
外形特徵,分布與生境,生活習性,飼養注意事項,
外形特徵
亞馬遜樹蚺成蛇平均體長1.5~2M。頭部很大,呈明顯的三角形,頭背具小鱗;嘴大向後開裂,上下唇有發達的熱感應器(頰窩);上頜具很長的齒,無毒,但可給獵物和敵人造成嚴重的傷害;眼大,瞳孔黑色呈垂直狀,虹膜多為紅色或褐色,依體色的不同而不同;身體前部極細,後部修長而側扁,結實有力,腹鱗較窄,其他鱗片小而光滑;尾長,具很強的纏繞力。體色變化非常豐富,因生活地區和環境不同而不同,有些個體頭背具網狀紋,眼後部具兩條飾紋,體背有斑塊或不規則的斑點,也有些個體為純色,體色從黑灰,檸檬黃,棕色到橘色,紅色,常見的多為棕色的有斑紋的個體,顏色艷麗的個體如橘黃色的尤其是紅色的純色個體十分少見,及其稀有。
分布與生境
南美洲北部,亞馬遜雨林;水邊植物叢和樹冠層
生活習性
亞馬遜樹蚺營半樹棲生活,攀爬能力極強,白天多在極高的樹冠層中,用樹蚺類特有的姿勢盤在枝條間休息,夜晚和黃昏時很活躍,經常在樹下水塘邊的植物叢中活動。和其他樹棲蚺類一樣,亞馬遜樹蚺的壞脾氣是出了名的,它的攻擊性和警惕性要遠超過同屬的其他成員,它對眼前移動的物體非常敏感,發現情況不對它會立即擺出攻擊姿態,身體前部彎成 “S” 形,警告對手離他遠點,如果還不奏效就會發動閃電般迅速的攻擊,雖然亞馬遜樹蚺對人類沒有生命危害,但它們長長的牙齒和暴躁的脾氣可以告訴你,被它咬一口是非常痛苦的。亞馬遜樹蚺的攻擊速度也是一流的,因為在野生狀態下主要以鳥類為食,它甚至可以抓住飛著從它攻擊範圍中掠過的鳥和蝙蝠,用長長的齒咬住獵物的頭部,用身體勒住獵物絞殺致死後囫圇吞下。
飼養注意事項
亞馬遜樹蚺集優雅,詭魅和兇猛於一身,雖然它很難和主人建立友好關係,卻是著名的觀賞蛇類,不管是在外形還是習性上亞馬遜樹蚺和蝮蛇類都非常相似,因此受一些喜愛毒蛇又怕被咬到而不敢養的爬友們的熱愛。但亞馬遜樹蚺飼養稍有難度,且攻擊性很強,因此不適合新手飼養。飼養箱最好用養樹棲爬蟲專用的箱子,底材用椰土或樹皮,樹枝和藤條越多越好 ,交錯著放在箱子中上部,但箱子底部要留有空間;一個大水盆也是必須的,適宜溫度在25-28℃,夜間可以低些,濕度在60-80%,保持高濕很關鍵,濕度低容易造成吐食,掌握好溫濕度飼養就容易多了。
日常餵食方面幼體每周餵2次大RS即可,成體可餵亞成小白鼠或成體小白鼠,一周一次,有條件可以餵鳥(要確保沒有病菌和寄生蟲)。購買樹蚺要到正規的爬蟲店選擇CB個體,因為人工繁殖的樹蚺差不多100%都是主食小白鼠,野生的樹蚺主食鳥類,飼養非常麻煩。日常管理手需要伸進蛇箱操作時應先用蛇鉤把樹蚺移到其他容器中;注意手不要靠近它的頭部,以免成為它的攻擊目標。要知道它們可不是像玉米蛇,鼠蛇那樣的“玩具”觀賞蛇,因此想養好一條漂亮又兇狠的樹蚺,還是要費些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