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詩學》集注

亞里士多德《詩學》集注

《亞里士多德《詩學》集注》是中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鵬

基本介紹

  • 書名:亞里士多德《詩學》集注
  • 作者:梁鵬
  •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 定價:65.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0150718
基本介紹,內容,

基本介紹

一、本書的性質 本書是輔助讀者閱讀或研究亞里士多德《詩學》古希臘文原文的書。關於亞里士多德其人及《詩學》的版本流傳等其他問題請讀者參閱其他文獻。 本書的主要文獻基礎是1600年至1900年三百年間的7個拉丁文《詩學》翻譯註疏本。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德國學者Gerhard Jäger在其《古典語文學導論》(EinführungindieklassischePhilologie)中,專門舉例強調亞里士多德《詩學》的阿拉伯文及拉丁文譯本對減少文本因流傳而產生之訛誤,使之儘量接近原本(constitutiotextus)的重要性。第二、從歷史語言學與比較語言學的角度觀察,拉丁文與古希臘文的關係緊密,用拉丁文翻譯詮釋古希臘文可以達到實質與形式的統一。第三、皮錫瑞曾說:“說經必宗古義,義愈近古,愈可信據”。 二、本書的內容 本書內容分七部分。 第一、古希臘文原...(展開全部) 一、本書的性質 本書是輔助讀者閱讀或研究亞里士多德《詩學》古希臘文原文的書。關於亞里士多德其人及《詩學》的版本流傳等其他問題請讀者參閱其他文獻。 本書的主要文獻基礎是1600年至1900年三百年間的7個拉丁文《詩學》翻譯註疏本。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德國學者Gerhard Jäger在其《古典語文學導論》(EinführungindieklassischePhilologie)中,專門舉例強調亞里士多德《詩學》的阿拉伯文及拉丁文譯本對減少文本因流傳而產生之訛誤,使之儘量接近原本(constitutiotextus)的重要性。第二、從歷史語言學與比較語言學的角度觀察,拉丁文與古希臘文的關係緊密,用拉丁文翻譯詮釋古希臘文可以達到實質與形式的統一。第三、皮錫瑞曾說:“說經必宗古義,義愈近古,愈可信據”。 二、本書的內容 本書內容分七部分。

內容

第一、古希臘文原文。本書白文以Kassel校勘本為底本,與八個(Heinsius1760HarlesBuhleHermannTyrwhittDidotVahlen)拉丁文《詩學》譯註本或校勘本的古希臘文白文進行對校,做出校記。較Kassel版白文增加了標點。每段平均增加標點三至四個,希望能有助於讀者的理解。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對古希臘文來說同樣適用。必九個版本中半數以上版本一致,方句讀。本書句讀傾向於古本,晚近的本子沒斷句,而較古舊的本子斷句的,從古本。前人句讀亦各有差異,讀者不可做僵死之理解,偶遇證據確鑿之情形,讀者個人亦可有所變化,但務求謹慎。本書為全部動詞標註了其詞典形式及語法形式。 第二、Didot版拉丁文譯文。該本譯文較為穩健,與古希臘文原文至少從形式上較為接近。 第三、行間翻譯。意在幫助讀者從語法及義理兩方面理解古希臘文原文。翻譯原則是既最大程度地貼近原文,又照顧到譯文的可讀性。譯文字型分正體與斜體兩種,正體對應古希臘文原文中字面上有的詞語;斜體則是古希臘文原文中字面上沒有的詞語。對古典文獻的詮釋中外有不謀而合之處。古人言語多省,集解中補足所省,便為詮釋。例如《史記·吳太伯世家第一》原文作“辯而不德,必加於戮”,集解引服虔曰:“辯若鬬辯也。夫以辯爭,不以德居之,必加於刑戮也。”若將服注中的部分文字換為斜體則為“夫以辯爭,不以德居之,必加於刑戮也”,則與Harles的詮釋方法無異(參閱書影插頁)。 第四、漢語試譯。這是本書譯註者以古漢語詮釋古希臘文的一種嘗試。古文言簡意豐,心嚮往之。東賢西賢其心一也,譯文運思往返於古今途程,見賢思齊,尚友古人,遂有拙文。 第五、古希臘文難點注釋。其中包括譯文與注文的拉丁文原文,及其參考英譯及漢譯。網路及辭書中容易查到的基本不注,如“埃斯庫羅斯”。但會保證讀者通過本書給出的古希臘文原文,及其拉丁文、英文對應名稱能夠輕鬆查出,如“佐伊克西斯(Ζευξις,Zeuxis)”。 第六、現代漢語譯文。讀者可將四種譯文對照閱讀。 第七、古希臘文、拉丁文、英文、漢語辭彙表。包括《詩學》原文中出現的所有辭彙。 三、本書的讀法 本書內容亦如上述,非學術型讀者可自取所需。 學術型讀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心理準備:力戒偏執。其一、面對《詩學》古希臘文,慨嘆亞氏之高深莫測,非常人所及,避之唯恐不及。其二、笑對《詩學》現代語言譯本,自欺道亞氏一望便知,不過如此,發得之矣之狂言。解經時,當秉敬畏之心,平和讀之。力戒懶惰。閱讀中,當勤查辭書,勤背語法表。古典語文學屬於那些勤勞的笨人,而不屬於懶惰的聰明人。古籍相關的學問(訓詁考據及古典語文學),都是一種自我修行。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一無所得;平心靜氣,手不釋卷,必有所成。閱讀中,切勿輕易進退古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