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亞瑟(古不列顛傳奇國王))

亞瑟王(古不列顛傳奇國王)

亞瑟(古不列顛傳奇國王)一般指本詞條

亞瑟·潘德拉貢(Arthur Pendragon),又譯阿瑟·潘德拉貢,通稱亞瑟王(King Arthur),是傳說中的古不列顛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國王。人們對他的認識更多來自凱爾特神話傳說和中世紀的野史文獻。傳說他是圓桌騎士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被稱為“永恆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

亞瑟王是存在於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證明他真的存在過。

流傳至今的亞瑟王傳說,石中劍、聖杯傳奇、梅林、桂妮薇婭、摩根勒菲等等,大多是出自托馬斯·馬洛禮的奇幻小說《亞瑟王之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瑟·潘德拉貢
  • 外文名:Arthur Pendragon / King Arthur
  • 別名:阿瑟·潘德拉(剛)貢
  • 國籍:羅馬
  • 民族:凱爾特人
  • 出生地:不列顛
  • 職業:國王、騎士
  • 信仰基督教
  • 稱號亞瑟王、騎士王、不列顛的紅龍
  • 王后:桂妮維婭
人物傳說,國王之子,拔劍稱王,輝煌時代,遭遇背叛,亞瑟王之死,考證,文學,死因,史實性,聖地聖物,阿瓦隆,佩劍,聖杯,圓桌騎士,相關人物,影視作品,

人物傳說

國王之子

傳說,亞瑟·潘德拉貢是前任國王尤瑟和康沃爾公爵之妻伊格萊因的兒子。尤瑟在魔法師梅林的幫助下,變成了康沃爾公爵的模樣進入了伊格萊因所在的城堡並與她共度良宵,之後她便懷上了亞瑟。在康沃爾公爵死後,伊格萊因嫁給了尤瑟王並生下了這個孩子。
亞瑟從出生開始就被尤瑟王託付給魔法師梅林撫養,梅林便偷偷將襁褓中的亞瑟帶離廷塔傑爾城堡,來到一個隱秘的地方將亞瑟撫養成人,亞瑟王與梅林關係十分良好,傳說中梅林可以隨意改變自己容貌的年輕或年老,不過他大部分時間都以年邁的老者示人。
傳聞亞瑟王有一頭太陽般耀眼的金髮,擁有比游吟詩人更加清脆悅耳的聲音和綠寶石一般的碧眼,面貌乾淨整潔,清秀的容顏能輕易使女性心醉。他恪守騎士精神,善良,正直,仁愛,忠誠,有禮,但同時又善於獨立思考和制定自主作戰計畫。

拔劍稱王

後來,尤瑟王過世,國內形勢開始動盪。主教聽從梅林的建議召集所有的貴族騎士,以一把插在教堂墓園石塊中的“石中劍”來選定新的國王,這把寶劍上的有這樣的銘文:“拔出此石中劍者,即為英格蘭之王”。然而,沒有人能從岩石中拔出那劍。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騎士們一致決定通過比武選王。
亞瑟也去了,但他沒有參加比武的資格,由他所寄養的家族的兒子凱代表家族參戰。然而凱進入會場後才發現竟忘了帶劍,於是請求亞瑟回家去取。亞瑟趕回家發現大門緊鎖,所有人都去看比武了。隨後的事不難想像,亞瑟來不及返回比武會場取鑰匙,情急之下跑到教堂的墓園,他發現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就來到那石塊前輕鬆地拔出石中劍交給凱,這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大家懷疑地把劍插回石頭裡,但就算重複了很多次,仍然是除亞瑟之外無人能將其拔出。
正因為無人知道這個男孩是尤瑟王的孩子,所以有些騎士心有不甘,但梅林出現並告訴了他們亞瑟的身世後他們還是不得不相信亞瑟就是不列顛的新國王。從小過著寄居的生活的亞瑟,這份辛苦終於得到了報償。
亞瑟在執政初期,這位年輕的國王對梅林顯露出了強烈的依賴。不列顛迎來了空前的統一和強大。他扶貧濟弱,建立起一個繁盛的王國。
而亞瑟在年輕時選王而拔出的石中劍在與King Pellinore決鬥時因違反騎士精神的戰鬥後斷裂,失去了聖劍的亞瑟王非常悔恨。於是大魔法師梅林指引他來到了聖湖旁,湖中的仙女手握著一柄寶劍,將其舉出水面。國王划船來到湖中,他從湖之仙女那裡得到被稱為“王者之劍“的聖劍Excalibur,此劍是精靈在阿瓦隆(Avalon)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並因其鋒刃削鐵如泥,故湖之夫人以“Excalibur”(即古凱爾特語中“斷鋼”之意)命名之。
梅林曾問亞瑟王,“劍身和劍鞘你更喜歡哪一件?”
亞瑟王答道:“劍身,因為它無比鋒利。”
梅林說:“你要知道,劍鞘的價值是劍身的十倍。配戴王者之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因此要保護好劍鞘,隨身攜帶。”

輝煌時代

從公元一世紀開始,不列顛長期處於羅馬帝國的壓迫下。後來,作為日耳曼人一支的薩克遜人又大舉入侵,燒殺搶掠,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率領不列顛人民奮起反抗,通過十二次戰役最終成功擊退了自北面來的薩克遜入侵。最終在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敵軍,將所有外來入侵者驅逐出不列顛。期間,圓桌騎士成為王國重要的一個部分。
傳說亞瑟王的騎士最多時曾達到150名,騎士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在圓桌上議論國內事務。雖然他們也會因為政見相合或相左而形成一些派系,但只有在圓桌上才沒有地位差異和君臣之別,每個人都被允許自由發言。在這張富有傳奇色彩的圓桌上發生了許許多多傳奇故事,其中就包括尋找聖杯
亞瑟王娶了貌美無雙的桂妮維亞做王后。但是跟父親尤瑟王一樣,亞瑟王也有私生子,他的情人是同母異父的姐姐摩根,不過和父親尤瑟王不同的是,亞瑟王並非出於本意想要偷情,摩根用了一種迷藥使亞瑟王將她看成了桂妮維亞,當亞瑟王清醒過來時他對桂妮維亞感到內疚不已。雖然亞瑟王只和摩根共度了一夜,不過摩根還是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擁有亞瑟王血脈的孩子,巧的是桂妮維亞剛好目睹了這一切,也因此發生了後來和蘭斯洛特偷情的事情。這個私生子的生母就是摩根,亞瑟王和這個孩子既是舅甥也是父子,這個私生子就是後來叛亂並使王國最終走向滅亡的莫德雷德
在15世紀左右的英國作家馬洛禮筆下的《亞瑟王之死》中,隨著時間推移,亞瑟王的領土在不斷擴大,他甚至挺進了歐洲內陸並擊潰了強勁的羅馬帝國的皇帝盧修斯。馬洛禮筆下的亞瑟王向盧修斯大帝宣戰,並拒絕了進貢的要求,他率軍前往在歐洲,在米高山殺死了巨人,並在羅馬擊敗了這位帝國統治者。這是亞瑟王傳奇生涯中最輝煌的一段日子。
之後,亞瑟王的興趣開始轉移到尋找傳說中的寶藏上。他手下的騎士們或出於受命或出於自願,相繼離開都城卡梅洛去尋找傳說中的聖杯,這些人大都有去無回。就這樣,圓桌上的騎士越來越少,強大的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遭遇背叛

夾雜著對蘭斯洛特的信賴和對亞瑟王報復的慾念,最終桂妮維亞一發不可收拾的展開了和蘭斯洛特柏拉圖式的戀情。雖然後來桂妮維亞在修道院時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而悔恨不已,不過她和蘭斯洛特之間的戀情仍然如預言所說給亞瑟王帶來了災厄。
不久,亞瑟王優秀的騎士——蘭斯洛特與貌美的王后桂妮維亞之間的私情被亞瑟王得知。傳說蘭斯洛特被湖中的仙女養大,因而也被稱為“湖上騎士”。亞瑟王對蘭斯洛特信賴有加,因此他成為了負責保衛王后安全與聲譽的侍衛。當得知蘭斯洛特與桂妮維亞的私情時,亞瑟王感到十分的憤怒,但因為蘭斯洛特和桂妮維亞一直都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所以亞瑟王不能對他們進行處罰。不過,亞瑟王在此之後再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反常,甚至對蘭斯洛特和桂妮維亞的私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至於蘭斯洛特和桂妮維亞都不知道亞瑟王已經得知了他們的事情。
雖然亞瑟王不能處置他們,而且也沒有懲罰他們的意思,不過蘭斯洛特的行為已經引起了很多騎士的不滿,於是高文和莫德雷德私自帶領13名騎士悄悄潛入了王后宮中,將正在幽會的兩人逮了個正著。蘭斯洛特奮力殺出重圍後逃脫,桂妮維亞則被帶到亞瑟王面前,雖然亞瑟王很想要原諒桂妮維亞,但在騎士們的聲討下,迫於國王的威嚴,只好無可奈何的將桂妮維亞處以火刑。然而對王后一往情深的蘭斯洛特與戰友強襲處刑場,硬生生劫走桂妮維亞,兩人渡海逃往法蘭西。
雖然其後經過教皇的調解,迫於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桂妮維亞,桂妮維亞終於意識到是自己的存在給亞瑟王和國家帶來的災厄,於是做了修女。但故事並未到此結束。另一位著名的圓桌騎士,亞瑟王的侄子高文,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桂妮維亞時被蘭斯洛特所殺,因此對蘭斯洛特產生了怨恨。最終,耿耿於懷的亞瑟王決定親征法蘭西。

亞瑟王之死

就是這次征討蘭斯洛特,給了莫德雷德篡位的良機。親征法蘭西的亞瑟王留下莫德雷德管理王國。莫德雷德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於是他在全城散播謠言說國王已戰死的謠言,並欲強娶桂妮維亞。亞瑟王聞訊後,急忙趕回不列顛,在雙方進行對策和談時,有一條蛇悄悄爬到了一位騎士身上,那騎士拔劍欲把蛇給斬斷,於是印證著一場血腥的戰爭隨之爆發。
在征討莫德雷德的卡姆蘭戰役之前,亞瑟王前往了桂妮維亞所在的修女院,向桂妮維亞做出了邀請,希望她能在他征戰回來之後再次成為他的王后,桂妮維亞感動的哭著答應了,可是最終這個約定沒有實現。
在卡姆蘭戰役中,雙方軍隊血流成河兩敗俱傷。亞瑟王最終用長槍殺死了莫德雷德,而自己也受到莫德雷德的致命一擊。大部分圓桌騎士喪命,身邊只剩下一名騎士貝狄威爾
亞瑟王要求貝狄威爾將聖劍Excalibur投入湖中,貝狄威爾知道捨棄王者之劍即表示王將逝去;他兩次去到湖邊都未能下定決心,回去向亞瑟王謊稱劍已丟入湖中。但都因未能正確描述劍被湖中妖女收回的景象而被亞瑟識破。第三次貝狄威爾終於狠下心來將王者之劍投向湖心,這時湖中伸出女人的手接住了劍柄,隨後沉入湖中。聽完貝狄威爾回報所見後,亞瑟與世長辭。他的墓志銘為:“Hic jacet ArthurusRex quondam Rexque futurus(永恆之王亞瑟長眠此處)。”
更多關於亞瑟王傳說的文獻中講述,據說瀕死的亞瑟王被幾位神秘的仙女用船載向阿瓦隆,傳說他最終葬在那裡,而人民都相信亞瑟王並未死去,他會再度回來拯救世人。隨後,騎士貝狄威爾也離開戰場隱居到了一個十分偏僻的修道院,在那裡度過了餘生。
桂妮維亞得知亞瑟王離去的訊息後,決定一生都在修道院裡懺悔,祈禱並救濟貧苦。後來,痴心的蘭斯洛特返回英格蘭繼續追求桂妮維亞,然而王后已經做了修女,並且無論蘭斯洛特怎樣哀求都不肯見他,絕望的蘭斯洛特最後也出家做了修道士,兩人至死再未見面。這次爭鬥,所有人都是輸家。此次爭鬥後,亞瑟王的傳說就此終結。

考證

文學

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史學家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公元600年左右, “亞瑟”這個名字首次出現在了一首名為《高多丁》的詩中。這首詩由威爾斯吟遊詩人所著,是最早提到“亞瑟”的文字記錄。
威爾斯的一個故事集《馬比諾吉昂》包含了幾個有關亞瑟傳說的古老故事,其中追溯到11世紀中葉的《庫爾威奇與奧爾溫》是威爾斯最早關於亞瑟王的故事。故事由幾個傳統民間傳說組成,講述了庫爾威奇和巨人姑娘奧爾溫之間的愛情。在這個故事中,亞瑟並非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但“亞瑟傳奇”中的幾位重要人物卻首次露面。
“亞瑟傳奇”一直令英國人引以為傲,使他們緬懷昔日的光輝。亞瑟王與其追隨者圓桌騎士們的故事在西歐地區廣為流傳。在愛爾蘭的一些傳說中,有很多關於他的事跡,如亞瑟王曾智斗費奧納騎士團,即“芬利亞勇士”,傳說中愛爾蘭一群優秀勇士組成的戰鬥集團)首領芬恩·麥克庫爾的獵犬,捕殺兇猛的野獸和獅子,殺死巨人、巫師等。作為群雄之首,他率領著眾騎士們出生入死,揮戈天下,在這點上與芬恩·麥克庫爾有許多的相同之處。
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由威爾斯僧侶寫於公元950年左右的《威爾斯年鑑》書中曾兩次提到“亞瑟”。
在12世紀,“亞瑟傳奇”因蒙茅斯的傑弗里的文學作品而流行於歐洲。他收集了各地流傳著的有關“亞瑟”的故事,編撰了《不列顛諸王史》。這本書內容包括了亞瑟的身世、私生子莫德雷德叛亂,王后桂妮維亞出軌,亞瑟死後至仙境阿瓦隆療養等細節。在其筆下,魔法師梅林成為了“亞瑟傳奇”中的新角色,但圓桌武士和蘭斯洛特尚未出現。

亞瑟王(亞瑟(古不列顛傳奇國王))
法國詩人克雷蒂安·德·特羅亞擷取凱爾特傳說中的幻想成分,加入聖杯的主題創作了五部亞瑟王傳奇。蘭斯洛特、帕西法等圓桌武士的事跡成為重心,亞瑟王反而成了配角。瓦斯、雷亞孟等人都曾寫過有關聖杯(grail)的故事。在關於亞瑟的書籍和故事中,最令人稱道的或許是英國作家馬洛禮所撰寫的《亞瑟王之死》。這本書寫於1470年左右,在1485年由英國印刷工威廉姆·卡克斯頓印刷,他希望讀者能從亞瑟時代榮譽和風範中學到珍貴的教訓。這本書的大量印製,對亞瑟王的傳說有著難以忽視的影響。馬洛禮曾宣稱譯自一部法文作品,但確切書目至今仍不可考。

死因

根據中世紀末馬洛禮的《亞瑟王之死蘭斯洛特背叛了亞瑟王和桂妮維亞皇后偷情的悲劇,在尋找聖杯期間,他停止了他滿腔的愛意,但回到宮廷與桂妮維亞重逢後,這股愛化為了熊熊烈火,雖然桂妮維亞曾經和蘭斯洛特刻意保持過距離,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他們還是產生了私情。每個人都察覺了,但根據當時的基督教道德標準,男性不得對愛人的“精神外遇”懷有嫉妒之心,因此亞瑟王沒有辦法公開處決蘭斯洛特。
但是蘭斯洛特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許多騎士的不滿,於是高文和莫德雷德私自帶領13名騎士悄悄潛入了王后的宮中,將正在幽會的兩人逮了個正著。蘭斯洛特奮力殺出重圍逃脫了,王后被帶到了亞瑟王的面前,雖然亞瑟王很想原諒桂妮維亞,但在騎士們的聲討下,迫於國王的威嚴,亞瑟王下令將桂妮維亞處以火刑,而痴心的蘭斯洛特和戰友強襲刑場,硬生生的劫走了桂妮維亞。然而亞瑟最忠實的騎士高文的兩個弟弟:加雷斯加荷里斯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桂妮維亞時被蘭斯洛特誤殺,被復仇心驅使的高文慫恿亞瑟王親征法蘭西,征討蘭斯洛特。
莫德雷德則趁亞瑟遠征的機會,篡奪王位,並揚言將娶桂妮維亞為妻。亞瑟趕回國,展開激烈的父子之戰。
亞瑟王的長矛用力刺向盾牌後的莫德雷德,穿透了後者的軀體,莫德雷德發覺自己受了致命一擊,卯足全力,以身抵擋亞瑟的長矛柄,雙手握劍,刺向父王亞瑟的頭側,頭盔連帶頭蓋被劍削去一塊。莫德雷德倒地斃命,亞瑟暈倒在地,時而清醒,時而昏迷。
在亞瑟王的命令下,神劍被重新投入湖裡,亞瑟王隨即搭船往阿瓦隆療傷。傳說他有朝一日將歸來拯救子民。桂妮維亞得知亞瑟王離去的訊息後,決定一生都在修道院裡懺悔,祈禱並救濟貧苦。

史實性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但首先我們需要從不列顛西部的威爾斯研究。在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格蘭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轉變之一,亞瑟王的故事就在這片變動的土地上開始流傳在傑弗里的紀錄中亞瑟王是英格蘭第九十一位不列顛王,並且傑弗里在紀錄中把新角色梅林寫進了亞瑟王的故事中,至於梅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威爾斯大名鼎鼎的吟遊詩人米爾丁。
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的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與石中劍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凱旋。
亞瑟王傳說的史實性一直被學者們所爭論。有的學派認為亞瑟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亞瑟王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凱爾特神話中神靈的人格化。支持這種理論的學者,常常將它聯繫到威爾斯語源學,他們提出,熊神在傳說中被慣稱為“Artos”或是“Artio”。但是,據我們所知,這些神是被歐洲大陸的凱爾特人所崇拜,而非大不列顛人。
另一種觀點認為,亞瑟是真實存在的人。雖然某些學說提出他是羅馬,或者前羅馬時代的人物,但依照大多數學說,並符合傳統神話的集合,他是生活在公元5世紀末至六世紀初,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侵略者的羅馬-不列顛領袖。最近的考古研究指出,在他的假設的生活時期,撒克遜人出現了一次斷代。他的權力很有可能根植於威爾斯、康沃爾或英格蘭西部的凱爾特族地區。
然而,關於他的權力的中心和範圍以及他擁有哪些權力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持這種觀點中最著名的人物傑弗里·阿什和萊昂·弗勒里昂,主張將亞瑟確認為Riothamus,“Brettones之王”,一個在羅馬皇帝安特米烏斯統治時期活躍的人物。不幸的是,Riothamus是一個我們所知甚少的影子一般的人物。他們中的其他人主張將亞瑟確認安布羅修斯·奧里利厄斯,一位贏得了對抗撒克遜人的重要戰役的羅馬-不列顛戰爭領袖,但在傳說中此人活躍的時間要多多少少比亞瑟來得早。由此,某些人主張亞瑟是Ambrosius Thus的副官,可能接替他成為領袖。中世紀傳說他是6世紀的戰士,擁護基督教,率不列顛部落擊敗撒克遜入侵者,539年左右死於卡姆蘭戰役,後葬於格拉斯頓伯里。有一說亞瑟王是因為被部下背叛,王位被篡奪,最後鬱鬱而終。

聖地聖物

阿瓦隆

阿瓦隆是亞瑟王傳奇中的重要島嶼,一般相信它應該就是今天位於英格蘭西南的格拉斯頓堡。
另一個說法是:阿瓦隆為湖上夫人的原住地。
傳說中,阿瓦隆四周為沼澤和迷霧所籠罩,只能通過小船抵達。在亞瑟王傳奇中,阿瓦隆象徵來世與身後之地。亞瑟王死後,他同母異父的姐姐摩根用小船將他的遺體運來並埋葬於此。
關於avalon的詞源,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是凱爾特語“Annwyn”的英語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間。英國編年史家,蒙茅斯的傑佛里則認為avalon是蘋果島之意。考慮到直到今天,apple一詞在布列塔尼語和康沃爾語中仍被拼為afal,而在威爾斯語中則為aval,傑佛里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
Glastonbury在凱爾特語中又稱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島。馮象先生於2003所出以亞瑟王傳奇為主題的新書,即以“玻璃島”為書名。也許您仍然會困惑為何一個島會以玻璃命名。一種有趣的解釋是,古代的玻璃鏡乃青銅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蔥一碧,顏色具象,故有此名。

佩劍

亞瑟王的佩劍——王者之劍(Excalibur),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較不專業的譯文將此劍時譯之為石中劍,這是不正確的。
石中劍,亞瑟拔出的選王之劍。一說其為Excalibur的原型Caliburn。《不列顛諸王史》關於Caliburn的記載有亞瑟王用此劍一戰殺掉攻擊他的470名薩克遜士兵。
王者之劍是在亞瑟王傳說中所登場的魔法聖劍,可以稱得上是後世騎士文學中,英雄多半配持著名寶劍傳統的濫觴。
在亞瑟王傳說中,拔出石中劍、登基為王的亞瑟在與King Pellinore交鋒時折斷了石中劍,此役起因是亞瑟在一座城堡拜訪時,城堡主人Annoure看到向城堡走來的Sir Pellinore,請求亞瑟王給予保護。實際上Sir Pellinore也是受到Annoure戲弄,前來與亞瑟王交鋒。這次戰鬥被認為是違反騎士道的,成為石中劍斷裂的原因。後來他在梅林的指引下,從湖中女士的手中得到了王者之劍。王者之劍在精靈國度阿瓦隆所打造,劍鍔由黃金所鑄、劍柄上鑲有寶石,並因其鋒刃削鐵如泥,故湖中女士以Excalibur(即古塞爾特語中“斷鋼”之意)命名之。梅林此時則告誡亞瑟:“王者之劍雖強大,但其劍鞘卻較其劍更為貴重。配戴王者之劍的劍鞘者將永不流血,你決不可遺失了它。”
但後來亞瑟王還是遺失了劍鞘,也因此他雖擁有削鐵如泥的寶劍,最後仍為叛徒騎士Mordred所殺。而王者之劍最後則在亞瑟王的囑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與亞瑟王一齊回到精靈國度阿瓦隆去。

聖杯

亞瑟王擊潰羅馬帝國封王之後,他的興趣就轉移到尋找聖物上來了。引起他這一興趣的,是遠征歐洲大陸途中所遇到的各種奇聞軼事。
相傳聖杯是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由玉石雕琢而成的杯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之時,他的門徒約瑟曾用這隻杯子接住耶穌流下的鮮血。不過到了亞瑟王的傳奇故事中,聖杯全部是金質的。
聖杯最早出現是在蘭斯洛特旅行到伯萊斯王的領地共進晚餐的時候,有美麗的少女手持金杯向伯萊斯王走來,大家馬上跪倒祈禱。伯萊斯王后來說,聖杯如果有一天出現了,圓桌就注定要銷毀。
產生尋找聖杯的念頭是在一次圓桌聚會上面,一陣電閃雷鳴後突然閃現一縷陽光,聖杯出現,巡行一圈後消失,給予所有的騎士前所未有的愉悅體驗。於是所有的騎士都發誓要出去旅行尋到聖杯。騎士們或出於自願、或接受王命,出發踏上尋找聖杯的旅途。一百五十位圓桌騎士就這樣走掉一大半。預言中說的圓桌的銷毀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騎士中最後尋到聖杯下落的是三騎士:最世俗的勃斯,最單純的帕西法爾和最純潔的加拉哈德,但其中只有加拉哈德能夠捧起它——"雙手間如同捧著基督的聖體",在他捧起聖杯的剎那,無數光輝的天使降臨,將他的靈魂迎入天堂。這位加拉哈德就是騎士蘭斯洛特的兒子。

圓桌騎士

圓桌的含意是平等和團結。所有圓桌的騎士彼此平等,並且互為夥伴。不過在爭執中他們會擁護自己仰慕的騎士組成派系,相互攻擊。圓桌一共能坐下150個人。
在英國人心目中,亞瑟王和圓桌騎士是正義與希望的象徵。在那個野蠻黑暗的年代,正是這群英雄以勇敢和堅強驅逐了強敵,帶領不列顛人尋找到光明,使群島各部歸於統一。時至今日,“圓桌騎士”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歷史名詞,而成為“英勇”、“忠誠”和“信任”的代名詞。這群騎士們的故事,已成傳奇。

相關人物

Sir Aglovale,Listinoise的國王Pellinore之子
Sir Agravaine,Orkney的國王Lot之子
Sir Bedivere (Bedwyr) 貝狄威爾爵士,亞瑟王的近衛騎士,被授予爵士之位。看護亞瑟王到最後的就是他。
Sir Bors,Gannes(Gaul)國王
Sir Cador
Sir Caradoc,稱為"Caradoc Vreichvras",或者"Caradoc Strong Arm"
Sir Colgrevance
Sir Constantine,Cador之子,他在亞瑟死後成為國王
Sir Dagonet,弄臣
Sir Daniel 丹尼爾爵士
Sir Dinadan Brunor Senior爵士之子,Sirs Brunor le Noir 'La Cote Mal Taillee'和Daniel的兄弟
Sir Ector 亞瑟的養父,Kay爵士的父親
Sir Ector de Maris,Benwick的Ban國王
Sir Elyan the White,Bors爵士之子
Sir Erec(參看Geraint)
Sir Gaheris 葛漢利,高文的兄弟之一
Sir Galahad 加拉哈德,高文的兄弟之一(他的位置曾是危險之空座(Siege Perilous))
Sir Gareth 加雷思,高文最小的弟弟,外號美掌公
Sir Gawain (Gawaine,Walganus,Balbhuaidh,Gwalchmai) 高文爵士
Sir Geraint (參看Erec)
Sir Gingalain,最初稱為Le Bel Inconnu("公平的未知")加哈拉爵士,Gawain之子
Sir Griflet
King Hoel
Sir Kay (Cai,Caius) 凱爵士
Sir Lancelot蘭斯洛特爵士(Launcelot du Lac)
King Leondegrance 桂妮維亞之父,圓桌的守護者
Sir Lionel
Sir Lucan
Sir Maleagant 拐走桂妮維亞者
Sir Mordred 莫德雷德(或譯為莫桀),亞瑟姐姐摩根夫人的兒子、王國的破壞者
Sir Palamedes the Saracen 武藝高強的異教徒騎士,與崔斯坦一起追求伊索爾德,不過總是失敗者
Sir Pelleas
King Pellinore
Sir Percival (Perceval,Peredur) 帕西瓦爾爵士,Pellinore之子
Sir Safir,Palamedes的兄弟
Sir Segwarides,Palamedes的兄弟
Sir Tristan 崔斯坦爵士(或譯為特里斯坦)
King Uriens
Sir Ywain (Owain),Gore的國王Uriens之子
Sir Ywain the Bastard,也是Uriens之子

影視作品

亞瑟王 - 相關影視作品裡的文學作品而流行於歐洲。蒙茅斯的傑弗里所著《不列顛諸王史》中已略見雛形,包括亞瑟的身世、私生子莫德雷德叛亂,王后桂妮維亞出軌,亞瑟王死後至仙境阿瓦隆療養等細節。法國詩人克雷蒂安·德·特羅亞擷取凱爾特傳說中的幻想成分,加入聖杯的主題創作了五部亞瑟王傳奇、蘭斯洛特、帕西法等圓桌騎士的事跡成為重心,亞瑟王反而成了配角。瓦斯、雷亞孟等人都曾寫過有關聖杯的故事。英國作家馬洛禮用英文寫的《亞瑟王之死》是最後一本中世紀關於亞瑟的作品,這部作品以散文體寫成,馬洛禮宣稱譯自一部法文作品,但確切書目至今仍不可考,應是編譯整理自諸多相關文獻,其中也包括英格蘭的民間故事。維多利亞時期這個題材再度流行,重要的作家有但尼生的《亞瑟王之牧歌》和懷特的《永恆之王》。
電影/電視劇
亞瑟王:鬥獸爭霸》(2017)
《梅林傳奇》(Merlin,2008)
《神劍》(Excalibur, 1981)
《第一武士》(First Knight, 1995)
《亞瑟王》(King Arthur, 2004)
《誤闖亞瑟王宮》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TV 1989)
音樂劇
《亞瑟王傳奇(La légende du Roi Arthur)》(20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