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梨火疫病是由亞洲梨火疫病菌引起的、發生在梨的病害。主要危害亞洲梨和部分西洋梨。可危害梨樹的枝條、樹幹、花序、幼果和葉片,發病迅速,危害嚴重。病樹主要從花、葉、嫩枝開始發病,葉片上產生褐色至黑色病斑,葉片中脈產生黑至褐色條斑,病斑可擴展至整個枝條,發病枝條幾天后迅速變色並枯死。
亞洲梨火疫病是梨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可造成嚴重減產。該病截止2006年,該病僅分布在韓國漢河以北的KaPyong、Pocheon、YangPyong、WhaChron、YangKe等5個地區;中國無此病分布。中國是亞洲梨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該病一旦傳入中國,勢必會給中國的梨等水果的生產造成嚴重危害,影響中國優質水果的出口,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中國尚無亞洲梨火疫病的分布,根據WTO的SPS協定有關規定,儘量減少對貿易不利影響的原則,針對進境苗木和水果數量大、亞洲梨火疫病進境風險高的現狀,中國需要加強對進境物的檢疫管理,以期使風險減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亞洲梨火疫病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布的《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梨火疫病
- 別名:亞洲枯枝疫病、亞洲梨枯死病、梨枝條黑枯病
- 病原:亞洲梨火疫病菌
- 為害作物:亞洲梨和部分西洋梨
- 為害部位:枝條、樹幹、花序、幼果和葉片
病害學史,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病害區別,擴展閱讀,
病害學史
亞洲梨火疫病1995年首次發現於韓國Chuncheon地區的亞洲梨上,1996~1998年連續發病流行。1997發生的該病從生理生化、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證明是梨火疫病,但在分子檢測時稍有差別(病原菌不同),故該詞條沿用韓國人的叫法,稱之為“亞洲梨火疫病”。截止2006年,該病僅分布在韓國漢河以北的KaPyong、Pocheon、YangPyong、WhaChron、YangKe等5個地區。亞洲梨火疫菌在日本是否有分布還存在爭議。
病原特徵
亞洲梨火疫病病原為亞洲梨火疫病菌(學名:Erwinia pyrifoliae),屬腸桿菌科、歐氏桿菌屬真菌。革蘭氏陰性,不形成孢子,周生鞭毛,直桿狀,兼性好氧,不合成氧化酶,不還原硝酸鹽。28℃在YPDA培養基上生長4小時後,形成2毫米的圓形白色菌落,菌落凸起,不透明。
該病原主要危害亞洲梨和部分西洋梨,個別也能侵染蘋果,但症狀較輕。
為害症狀
亞洲梨火疫病可以危害梨樹的樹幹、枝條、花序、幼果和葉片,發病迅速,危害嚴重。發病梨樹主要從花、葉、嫩枝開始發病,葉片上產生褐色至黑色病斑,葉片中脈產生黑至褐色條斑,病斑可擴展至整個枝條,發病枝條幾天后迅速變色枯死,一個果園中的大部分果樹都會出現相同症狀,因此造成嚴重減產。壞死,表面產生菌膿。受亞洲梨火疫病危害後在黑褐色潰瘍斑的表皮下樹皮組織仍呈現綠色。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在枯萎的嫩枝和莖桿的潰瘍處越冬,掛在樹上的病果也是它的越冬場所。帶菌的接穗、果實和種苗是病菌的遠距離傳播(包括陸地和海洋的遠距離傳播)的主要載體,被病菌污染的果箱也是遠距離傳播的重要途徑。但是,該病不能通過昆蟲傳播。
流行規律
受傷的花朵、幼果和嫩梢最易受病菌侵染。經冰雹襲擊,病害蔓延更加迅。較高的氣溫(18-24℃)和較高的濕度(相對濕度在70%以上)對病害侵染特別有利。
防治方法
- 禁止從亞洲梨火疫病發生國家及地區引進梨等薔薇科仁果類果樹苗木和梨的鮮果。
- 實施嚴格的產地檢疫、入境檢疫及跟蹤檢疫。進行原產地檢疫,嚴禁帶病苗木及果實進境,並嚴格限制引進苗木的數量;加強入境檢疫,查驗輸出國植物檢疫證書;加強入境後隔離檢疫,只有經隔離試種無病的苗木才允許擴大繁殖。
病害區別
亞洲梨火疫病的危害症狀與梨火疫病的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梨樹受梨火疫病危害後一般在潰瘍的表皮下樹皮組織呈現紅褐色,而受亞洲梨火疫病危害後在黑褐色潰瘍斑的表皮下樹皮組織仍呈現綠色。亞洲梨火疫病接種到未成熟的梨切片上,3-7天后產生菌膿,和梨火疫病產生相同的症狀。接種到亞洲梨幼苗上,枝條逐漸壞死,表面產生菌膿,而梨火疫病也產生相同的症狀。所以僅憑症狀很難區分兩種病原。
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33號,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亞洲梨火疫病列入其中,屬於一類農作物病害。